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與跨境物流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跨境物流的發展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而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為跨境物流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遇。目前,跨境物流的發展遠遠落后于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二者之間無法實現協同發展。在跨境物流模式上,多集中于國際郵政小包、國際快遞和海外倉。伴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跨境物流模式已不再拘泥于這幾種。
一、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發展現狀
1. 跨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1)跨境電子商務的概念跨境電子商務源于電子商務、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的發展與融合。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網普及、電子商務迅猛發展與普遍應用的背景下,國際貿易不再拘泥于傳統交易模式。伴隨不同國家對商品的需求與供應,借助互聯網及其他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分屬不同國家的交易雙方,可以實現在線商品交易、支付結算、金融服務等,以及線下跨境物流配送實現商品空間位移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 1 ]即跨境電子商務??缇畴娮由虅站哂絮r明的特點:電子商務突破國家的界限,由同國擴散到不同國家;傳統貿易注入現代電子商務元素,由傳統線下的接觸、交易、支付等方式,轉向互聯網絡線上通道;物流突破了國界,除了國內物流外,還涉及國際物流和目的國物流,以及海關與商檢。
(2)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類型跨境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持續火熱,涉足跨境業務的電商企業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缇畴娚唐髽I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①傳統電商企業擴展到國外市場。傳統電商企業成立之初,主要專做或輻射本國市場。為了持續增長或者順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其經營范圍由本國市場擴展到國外市場,從而發展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
主要代表有易貝(eBay)、亞馬遜等;②傳統企業開發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傳統企業伴隨電商的興起與發展,涉入電商業務,并逐步涉入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該類企業主要以傳統零售企業為主,如沃爾瑪、家樂福等;③專營跨境電子商務業務。該類企業為經營跨境電子商務業務而成立,成為專注于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企業。主要有阿里系的速賣通與全球購、洋碼頭、蘭亭集勢等;④物流企業涉足跨境電子商務業務。一些物流企業借助其自身物流資源與優勢,開始涉足跨境電子商務業務。主要有順豐海淘、Cnova Brasil等。
(3)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13年對中、美、日三國網民的跨境電子商務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其結果顯示,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使用率高達57.3%,遠超美國的44.7%和日本的17.6%.這顯示中國網民對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進行交易的熱情極高。[ 2 ]
商務部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對外貿易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其中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達31.3%.據海關總署披露,自2013年7月我國開始進行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截止到2014年12月底,上海、杭州、重慶、寧波、廣州、鄭州等16個城市先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在出口方面累計驗放清單3823.5萬份,涉及181個國家與地區,金額約20.4億元;在進口方面驗收包裹411萬余件,金額約10.1億元。在海關總署進行備案的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企業已超過2000家。從2013年起,我國陸續發布十余項扶持政策,1境支付獲得快速發展,PayPal作為全球最廣泛的跨境交易在線工具,已擁有超過1.32億活躍用戶,支持25種貨幣付款交易,我國第三方支付企業也陸續涉足跨境支付業務,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已獲得跨境支付業務試點資格。
從交易主體、交易量、交易環境,到跨境支付方式等,都標志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時代的全面到來。
2. 跨境物流發展概況
(1)跨境物流的概念跨境物流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之間進行的物流服務,是物流服務發展到高級階段的一種表現形式。[ 3 ]
由于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雙方分屬不同國家,商品需要從供應方國家通過跨境物流方式實現空間位置轉移,在需求方所在國家內實現最后的物流與配送。根據商品的空間位移軌跡,跨境物流分為國內物流、國際物流、目的國物流與配送三塊。與國內物流相比,跨境物流涉及輸出國海關和輸入國海關,需要進行清關與商檢,工作內容較為復雜,很少有企業可以依靠自身能力單獨辦理并完成這部分業務。
(2)跨境物流企業類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著跨境物流的發展,跨境物流企業包括以下幾種:①交通運輸業、郵政業發展起來的跨境物流企業,如聯合包裹(UPS)、聯邦快遞(FedEx)等;②傳統零售業發展起來的跨境物流企業,如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Cdiscount等;③大型制造企業或零售企業組建的跨境物流企業,如海爾物流、蘇寧物流等;④電商企業自建物流體系,如京東物流、蘭亭集勢的蘭亭智通等;⑤傳統快遞企業發展跨境物流業務,如順豐、申通等;⑥新興的跨境物流企業,如遞四方、出口易等。
(3)我國跨境物流發展現狀與國內物流相比,跨境物流除具備其共性外,還伴隨國際性等特點,涉及范圍更大、影響更深遠,跨境物流不僅與多個國家的社會經濟活動緊密相連,更受多個國家間多方面、多因素的影響。[ 4-6 ]
物流硬件環境與軟件環境存在國家差異,不同國家其標準也不同,國內物流、國際物流與目的國物流在銜接上會存在障礙,導致順暢的跨境物流系統難以構建。物流環境的差異,導致在跨境物流、運輸與配送過程中,需要面對不同的法律、文化、習俗、觀念、語言、技術、設施等,增加了跨境物流的運作難度和系統復雜性。此外,如關稅、非關稅壁壘、物流成本、空間距離等,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制約跨境物流。[ 7 ]
目前,我國跨境物流還停留在傳統的商品運輸、配送、貨代等層面,物流高端服務與增值服務缺失,無法提供物流系統集成、供應鏈優化解決方案、大數據物流、云計算信息平臺、跨境物流金融,海外即時送能力不足等,此外,國內物流、國際物流與目的國物流在銜接、可視化、信息透明度等方面表現較差,影響并降低了顧客對跨境物流的滿意度。
3. 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缺乏協同
協同一詞由來已久,主要強調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的協調、同步、合作與互補。1971年,赫爾曼·哈肯(Hermann Haken)正式提出協同學的概念,協同學肯定了整個環境中各系統間存在相互影響又相互合作的關系。物流網絡的協同指物流網絡系統的各要素、各環節在資源、目標、運作等方面彼此協調、同步、合作與互補,物流網絡系統、服務對象與外部環境之間協調與配合,以實現物流網絡整體價值增值和功能提升的過程。[ 8 ]哈肯在其協同論中提出,協同導致有序,不協同引向無序。
(1)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缺乏協同
跨境電子商務刺激與推動著跨境物流,伴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成熟,對跨境物流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從基本的商品空間位移功能的實現,到時間更短、成本更低、服務更好、各種增值服務更多等??缇澄锪鞣聪蛲苿优c制約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缇澄锪鳚M意度的提升會提高跨境電子商務的滿意度,跨境物流水平越高,越會推動跨境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反之,較長的時間、較高的成本、較低的服務水平與物流增值服務的缺乏等,會阻礙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甚至嚴重制約跨境電子商務成長。所以,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是一個整體系統。目前,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缺乏協同,兩者的發展水平還不匹配。
(2)跨境物流在倉儲、運輸、海關、商檢、配送等物流功能上缺乏協同
在功能上,跨境物流包括倉儲、運輸、海關、商檢、配送等。與國內物流相比,跨境物流增加了國際運輸、海關與商檢環節。在清關與商檢方面,工作內容較為復雜,存在不同國家標準與要求不一致,海關與商檢執行人員水平與要求存在差異,因而跨境物流更為復雜、風險更高。國際物流多采用國際多式聯運,會涉及多種運輸方式,而各種運輸方式對商品的種類、形狀、體積、重量等要求不同,運輸工具間存在銜接的問題與風險。不同國家間物流設施與水平差異也較大,倉儲與最后一公里配送專業性要求較高,對各國海關與商檢操作的熟悉程度不一,勢必造成跨境物流網絡系統中各要素與環節缺乏有效協同與配合,難以實現跨境物流網絡的整體價值增值。
(3)國內物流、國際物流與目的國物流缺乏協同
按照商品流向,跨境物流分為三個大模塊,分別為國內物流、國際物流與目的國物流。雖然各模塊內部的職能之間相互協調、合作與互補性較強,但模塊之間的協同性較差,影響著跨境物流整體鏈條的協同性。國內物流與目的國物流會因為國家的差異導致物流基礎、物流水平、物流管理的差異。國際物流多為空運、海運、陸運的國際多式聯運,再加上不同國家間物流水平的差異,三大模塊間的物流銜接與配合缺乏協同。另外,三大模塊在物流的追溯性、可視性和信息透明度方面更加缺乏協同,顧客雖然可以及時進行國內物流動態查詢,但無法對境外物流進行動態查詢。目前國內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較高,但國際物流與目的國物流等境外物流的信息化無法與之匹配,境內外物流與配送信息系統對接不暢,都導致了物流網絡體系缺乏協同。
(4)跨境物流與語言、習俗、技術、政策等物流環境缺乏協同
跨境物流網絡與服務對象、外部環境的協同,有利于實現跨境物流網絡系統整體價值增值和功能提升。目前,跨境物流對象與外部環境存在國家差異,語言、文化、習俗的不同直接導致溝通障礙,各國之間物流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支付技術參差不齊,在物流網絡銜接與配合上存在困難。全球各國的稅收政策、貿易壁壘不同,有的國家本土保護主義盛行,降低了跨境物流網絡的協同性。
二、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
跨境物流模式也逐步向正規化、合法化、多樣化等方向轉變,已不再拘泥于國際郵政小包、國際快遞或專人托帶等模式。目前關于跨境物流的研究,主要針對國際郵政小包、國際快遞,略有提及海外倉、專線物流、倉儲集貨與集中發貨等方式。[ 9-11 ]
此外,張夏恒等[ 12 ]重點研究了海外倉在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趙廣華[ 13 ]提出第四方物流是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難題的新思路。目前,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多而雜,除了傳統的郵政小包與國際快遞外,海外倉逐漸興起,此外,還有一些新興的跨境物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