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出現的一種利用網絡平臺對石油、鋼材等大宗商品進行批量交易的特殊的日2日第三方電子商務。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則采取現貨即期和遠期交易兩種模式。遠期電子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是有實際購銷需求的現貨企業,進行遠期交易的目的是為了規避價格頻繁波動帶來的效益風險口〕。從1997年開始,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發展十分迅速,交易品種日益豐富,交易金額成幾何級增長。隨著當前大宗商品交易需求不斷增強以及監管部門對專項資金管理要求不斷提高,市場要求銀行對交易保證資金、交易資金進行有效地監督和管理,并為交易過程提供信用服務,為監管機構提供管理數據。
1、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管理模式
借鑒美國等西方國家托管業務的良好經驗,國內各家銀行在電子商務業務中逐步引入了商業銀行的資產托管服務,其主要目的是安全保管資金、防止交易資金被挪作它用,保障交易參與者的合法權益。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蓬勃發展,在貿易活動中,由銀行協助保存管理貿易雙方的交易資金,當順利完成貨物的交割后,銀行根據買方的通知將貨款付給賣方的這種貿易方式,逐漸被各行業的交易商所接受。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管理模式即在銀行監管模式下,由銀行擔任交易商結算資金和保證金的會計記賬主體,并將交易商的結算資金、保證金與其自有資金分戶后全額存放在監管銀行。在日常交易中,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撮合會員間達成商品買賣交易,監控交易雙邊會員物資交割的履約,完成與各個會員間的清算交收,并向受托監管銀行轉發會員相關支付結算交易指令,提供會員交易結算資金和保證金明細賬。監管銀行承擔會員交易資金和保證金的出納和保管職責,負責管理會員的交易資金結算賬戶、保證金賬戶以及交易市場的交易資金匯總賬戶。最終,通過總分賬目核對、交易匯總賬戶的出賬控制、令路查詢等機制,有效防止交易市場挪用會員交易資金和保證金。
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紛紛開始開展資金管理業務。2009年12月18日,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同上海大宗鋼鐵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浦東建行會議大廳舉辦了隆重的5戰略合作協議6簽約儀式,標志著國有大型銀行首開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這個新興行業全面提供包括“資金監管”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服務產品的先河,也標志著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已開始實質性介入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這一新興領域。同年12月3“日,重仄農畜產品交易所發布公告,宣布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推出”銀商轉賬“系統,實現第三方銀行系統直連。
農業銀行則是推廣”銀商通“之類業務最活躍的國內銀行,與上海農產品交易所網站宣布啟動”銀商通。
目前國內各家銀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電子交易資金管理服務。中國銀行的“中銀E商通”面向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及其投資者客戶提供包括資金監管、出入金及查詢、資金清算及對賬等在內的整體服務;中國農業銀行的“電子商務信用支付”是為需要銀行作為第三方信用主體來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進行商品銷售提供在線資金結算服務的業務。買賣雙方在網上從事交易活動時,買方的貨款先交給銀行暫存,待雙方貨物交割完畢后,由銀行再將貨款交給賣方;中國工商銀行的“凍結支付模式”支持企業在商戶網站下定單后,在線將資金凍結,待交易結束后,再將原凍結資金支付到賣家。
公司監管模式相比,銀行資金管理模式無論是在業務服務的安全性還是專業性上,都具有顯著優勢??墒?,就目前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管理模式而言,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1)缺乏交易金運行情況監控
資金監管銀行無法掌握交易市場各個交易商的交易金具體運行情況,只是交易市場發出的清算劃撥指令,對市場專用結算賬戶的總額進行監督,這種情況為客戶的保證金被非法挪用埋下了隱患。投資者將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入交易市場專用結算賬戶后,交易市場對該賬戶具有支配權,投資者在交易市場提供的平臺上只能看在自己的虛擬賬戶中看到保證金的提交,并不能直接檢測到交易市場是否有非法使用保證金。同時交易市場可以通過虛增賬戶、虛擬資金來操縱市場行情,從而獲取非法收益,這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極端情況下甚至也會給交易市場帶來破產風險。
(2)T+N核賬模式沉淀資金問題
銀行為了控制交易風險,一般采取實時對賬和日終丁+N對賬兩種核賬機制。
日終丁+N對賬機制按照日間市場管交易、銀行管資金,日終(丁日)雙方清算對賬的對賬模式。在當天交易結束后,銀行與市場清算對賬,進行總分賬戶平衡檢查等手段核計各附屬賬戶余額,以做到交易與資金相符,并根據市場日終報文調整會員浮動盈虧附屬賬戶。該模式為事后監管模式,交易日結束后銀行根據市場臺賬調整會員資金賬戶余額,并根據不同交易市場的規定,在交易結束的N天后,會員可對交易資金進行出金操作。于是交易金在出金前的N天內成為沉淀資金并產生一定的利息,利息的歸屬問題就目前制度而言,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
因此,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服務資金管理的發展需要一個更為完善的資金管理機制,對平臺和平臺的商家的交易資金進行管理,確保交易順利進行,保證交易風險成本。
2、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市場自行監管模式、第三方支付。
3、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服務銀行資金管理模式改進
(1)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服務銀行資
銀行可以電子交易市場名義為其開立交易實體結算賬戶,存放市場自有資金以及交易商提交的保證金。同時,針對交易服務的特點,銀行還應該設計滿足資金初始化、市場調賬、計息收費等功能的其他附屬賬戶,可以建立如圖1所示的銀行資金管理模式賬戶體系。電子交易市場對上述賬戶具有唯一操作權。
銀行可以為交易商開設不少于一個的附屬賬戶,并將該附屬賬戶同用戶在本行或他行設立的一般類型實體結算賬戶進行綁定。實體結算賬戶為辦理資金收付結算的人民幣活期存款賬戶,可綁定多個交易商附屬賬戶,附屬賬戶的業務權限應至少包括、訂單明細查詢、附屬賬戶信息查詢,以及出金、轉賬、(網關)支付等。交易商對上述賬戶具有唯一操作權。
(2)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管理業務流程
建立如圖2所示的資金管理業務流程。
首先,銀行審核交易商提供的開戶申請和資料后,為其開設相應的交易賬戶。
然后,交易商或市場可以將資金從任意銀行的實體結算賬戶自動實時轉入己方附屬賬戶,通過匯款摘要欄填寫附屬賬號等功能實現自動入賬。支持通過電子銀行服務渠道的入金,便捷迅速地完成資金劃撥。入金完成后,買賣雙方達成交易、訂單成交后交易進入支付流程。支付流程分為、買方賬戶凍結、解凍支付;賣方賬戶支付凍結、解凍以及直接支付。訂單未成交,市場釋放凍結的交易保證金,將交易商繳納的保證金退還至其交易資金賬戶。交易商或市場可以將資金從己方附屬賬戶自動實時轉出至任意、銀行的實體結算賬戶,應提供出入金綁定設置功能,鎖定交易商出金路徑,款項去向必須與入款來源名稱一致,以有效規避資金風險。
最后是市場調賬,交易市場將主體賬戶在電子交易開通前的存量資金分配至各附屬賬戶中。當市場發生一筆不明來賬時,資金首先進入交易市場公共調賬附屬賬戶。待明確款項來源與去向后,市場將不明來賬調至相應的交易商交易資金附屬賬戶,確保交易商資金準確入賬?!罢{賬入款”發生錯調時,市場可以將調錯款項按原路徑調回。當市場交易商違規未能履約,交易市場可以發起強制轉賬,強制將買方資金轉賬、解凍、或解凍支付以協助交易完成。強制轉賬可以由市場操作、銀行審核,也可以由銀行直接操作完成。
4、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管理的建議
(1)加大對交易金流向控制,增加交易透明度
現階段,銀行資金管理模式的主要作用是確保交易資金準確快速的清算劃轉,而缺乏對于資金流向方面的監控,這就為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機。交易商可以利用這一監管空白,在市場開展虛擬交易,便達到洗黑錢的目的,嚴重干擾了交易秩序,更對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
因而在未來的發展中,銀行作為資金的監管方,不僅需要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對資金流向進行監督,如結合交易商的信用資料,系統分析出金入金請求的發起是否為合理。同時,監管銀行還應將交易金的流動方向及時反饋給交易商和市場,實現多方共同監督,真正做到交易的公開透明,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提供良好的交易氛圍。
(2)完善資金管理預警機制
所謂預警機制,是指預先發布警告的制度,通過及時提供警示的機構、制度、網絡、舉措等構成的預警系統,實現信息的超前反饋,為及時布置、防風險于未然奠定基礎。在資金管理中,針對交易商和市場的資金操作行為,資金監管銀行應當通過對過往交易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在系統中設定一系列的交易限制。
一旦資金操作者在操作過程中試圖打破系統限制,系統就會發出提示拒絕交易,并于第一時間通知銀行值班工作人員。待銀行工作人員審核后,再次決定是否批準交易。如,系統限制交易商的單日出金次數,以及單次出金額度,一旦交易商超出,系統就會拒絕操作,只有工作人員審批操作合理后才可繼續出金。這有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檢測到賬戶的異常行為,預防因賬號被盜等問題造成的損失。
(3)加速銀行資金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
相較于發展較為成熟的日ZC“CZC資金監管,由銀行作為主體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資金監管模式還處于快速成長期,無論是法律、法規,還是行業規范方面都存在大片的空白。因而,國家應完善現行電子交易資金管理政策,補充適用于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監管業務的相關法律條文。對現有法律中不適應的部分進行修訂和補充,同時加快出臺新的關于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監管業務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的制定不僅要預測未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銀行資金監管創新的發展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先行立法保護,且還要考慮與國際金融監管政策的兼容性。
(4)進一步完善銀行資金管理系統,為在線融資、買方融資提供服務
銀行需要進一步完善資金管理系統,通過整合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的社會資源,加速自身金融產品創新挖掘新的商機,實現為企業從線下融資向線上融資、從倉單質押融資向買方融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