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互聯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信息的發生和傳播。信息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信息安全也受到威脅,例如是發生的一些網路盜竊數據、病毒發布者、黑客侵襲等。因此為了保證信息的安全在計算機中就會運用各種復雜的軟件,針對信息安全的威脅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護人們的信息安全不受侵犯,也維護網絡的信息安全。
1 信息安全策略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1 網絡的安全意識比較淡薄,缺乏對信息的保護意識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現代情況下,網絡的構架也越來越越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對信息的維護就顯得尤其重要了,而網絡信息維護人員的素質也直接與網絡的穩定性相關。但是在當前情況下,網絡信息維護人員的素質還不夠高,維護網路安全的意識還比較淡薄,在實際工作中也會出線一些操作失誤,這樣就使得網絡維護的安全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也就在無形中給網絡的信息安全埋下了隱患。
1.2 計算機軟件的安全漏洞問題
在開發利用軟件時,也會由于程序員本身的知識技能因素而造成軟件在設計時的嚴謹性比較差,從而會導致程序出現漏洞,這樣也會給計算機的安全留下隱患。在當前環境下,由于計算機的操作系統與使用系統在實際中經常會存在一些漏洞,就很容易造成計算機上的數據系統存在潛在風險,破壞數據的穩定性,導致計算機容易受到攻擊。另外,在程序員設計后門程序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當程序出現一些風險的時候就可以由后門來進行維修,因而后門程序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方便程序員運作,但是在實際中如果一旦后門程序被破壞,就會給計算接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是出現癱瘓的現象。
1.3 人為的惡意破壞與攻擊
在對信息安全的維護中,由于人為攻擊計算機也使得網路信息面臨著極大的威脅。在網絡信息遭受的攻擊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主動攻擊,一種是被動攻擊。被動攻擊指的是在實際中攻擊者不會影響計算機網絡的正常運行而對計算機網絡的信息進行惡意的竊取、破譯甚至是截獲。而主動攻擊則指的是攻擊者或通過各種各樣的攻擊方式來對計算機網路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進行有選擇的破壞。無論是主動攻擊,還是被動攻擊,都會給計算機的網絡信息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網絡攻擊者使用非法的侵入手段來對網絡數據進行盜取和截獲,就會使得網絡數據出現丟失,甚至是造成網路系統癱瘓,這就會給國家、人民的經濟造成極大的損失。
2 網絡信息安全策略的實施對策
2.1 健全法律法規,維護網絡信息安全
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現價段,人們在網絡中可以享受虛擬世界帶來的便利,但是同時,卻有不法分子伺機污染網絡環境,而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也沒有制定明確的法律條文來對網絡破壞進行規定與懲罰,因而為了維護網絡信息安全,國家首先就需要出臺一些列的安全法律法規,并做出具體細致的規定,針對在網絡上傳播不良信息的行為進行制裁,在網絡上還要避免出現違法行為,創造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
2.2 安裝漏洞補丁與入侵的檢測技術
在實際中,當計算機出現一些安全漏洞的時候,如果不及時的處理,這些漏洞就會容易被人利用從而出現使計算機受到攻擊,比如是一些計算機病毒或者是電腦黑客,都是利用漏洞來對計算機進行攻擊,從而危害到使用者的利益。因此在實際中就需要及時的來處理電腦漏洞,并安裝計算機漏洞補丁,解決由于程序漏洞問題而導致計算機系統遭受破壞。另外,還需要掌握相應的入侵檢測技術,在電腦檢查技術中入侵檢測技術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它綜合使用了密碼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和一些規則方法,來對計算機網絡入侵進行預警,同時也提醒用戶要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進行合理的控制,維護計算機安全。
2.3 采用生物識別與數字簽名組合技術
為了提高計算機網絡數據安全,在實際中可以使用生物識別和數字簽名的技術來維護系統的數據信息安全,這樣還可以有效的防止計算機秘密數據被他人竊取、偵聽或者是破壞。而生物識別技術是維護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技術中最先進的一種,它主要是利用了人體的一些特征來對信息進行識別與確認,以此來維護網路的信息安全。由于每個人身體特征是不同的,并且也有獨一無二的性質,例如是聲音、指紋、視網膜等,在實際中生物識別技術就是利用了人身體的這種特征來保護信息的安全。由于指紋更加穩定方便,因而在實際中使用的較多。另外,由于我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就出現了數字簽名技術,反過來,數字簽名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電子商務的安全發展。
3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網絡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在實際中信息安全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另外,也由于在現代條件下,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計算機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信息安全維護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在現代情況下,就需要對網絡維護技術進行分析,并給出合理的解決對策,維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計算機數據安全。
參考文獻
[1] 呂韓飛 , 王鈞 . 信息安全策略實施困難的原因與對策 [J].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 \\( 自然科學版 \\).2010,31\\(11\\):58-60.
[2] 翟雪榮 , 劉志剛 , 卞春 . 信息系統信息安全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分析 [J]. 農業網絡信息 .2010,10\\(31\\):95-96.
[3] 袁國錫 , 杜兆梅 . 信息安全策略實施困難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J]. 策略探討 .2012,24\\(0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