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日本設計風格 國內平面設計 主流風格 影響。
日本平面設計并不早于歐美國家,而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從學習和模仿西方設計理念與技巧開始,經過了一段并不太長的時間后,通過與自身傳統文化的充分融合,形成了獨具日本本土特色的平面設計風格。
一、日本設計風格的主要特點。
(一)寧缺毋濫。
整體而言,日本平面設計風格主體上比較崇尚簡潔、典雅、含蓄,并不熱衷于絢爛繁華或喧鬧熱烈,而是將寧靜、稀少作為一種高雅設計品質而推崇。這一點有些類似于傳統中國藝術中的“留白”,一也就是寧缺毋濫,在藝術創作中保留相當的空白部分。比如不少日式櫥窗或展示中往往一個瓷瓶中只插一枝花,而廣告海報中只有點題的寥寥數語或一小片圖案,其余地方則是空白等。
(二)融合性。
日本平面設計風格無法一概而論,往往兼容傳統文化中東方哲學的寧靜無為與西方文化的實用主義特色。不同題材或類型的設計既可以淡泊也可以熱烈,既重精神亦不放棄物質。日本平面設計在需要傳統風格時可以極其本土化、民族化、日本化,但若要求具備現代特色時則又足以與西式設計風格一較高下,可以說日本設計風格的彈性尺度極大,能夠滿足幾乎所有要求。
(三)突出個性。
不對稱是日本設計風格中比較突出的特點之一。這在日本傳統“浮世繪”技法中有較明顯的表現。日本古典建筑中也存在不少非對稱設計。這些文化傳統對日本平面設計有比較大的影響。而不對稱則幫助日本設計形成了強烈的個性化色彩,強調突出個人風格、與眾不同,這亦是設計師個人文化與生活背景等元素的體現。不少大師級別的日本設計師已經將設計上升到了哲學高度,其作品中藝術思想成分極高,已不單純是產品的宣傳,更是接近藝術創作。因此許多日本平面設計作品中設計者個體屬性相當明顯,甚至類似于標簽化、符號化。
二、日本設計風格的形成原因。
(一)生存環境的影響。
狹窄的國土面積、貧瘠的資源貯備、有限的生存空間等都促使日本整個民族形成了重視細節、將事物做到極致的民族性格。生存環境相對惡劣讓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而反映到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則表現為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追求,這也是世界其他地方人們常感到日本產品品質好、形式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對本民族文化的堅持。
擅長學習外來文化但并不摒棄自身的傳統是日本平面設計形成自有風格又一重要成因。日本設計者并不認為傳統文化已經落伍,反而對其保護良好。比如日本歷史上對中國禪宗、佛教、茶文化極其推崇與普及,眾多日本遣唐者與僧侶將佛教經典與茶種帶回國,形成了日本特有的禪茶一體的“茶道”.而當這些曾經的外來文化在日本本土落地生根后,日本民族化的佛教與茶文化就一直綿延至今不曾中斷。而本土化后的禪宗追求淡泊無為的精神境界則明顯影響了一批批日本設計者的理念與思路,也成就了特有的日式設計風格。
三、日本設計風格對國內當代平面設計主流風格的借鑒意義。
(一)選擇性繼承傳統。
日本平面設計風格形成和發展走過的道路類似于其國家歷史的發展進程,那就是虛心向比自己強大、成功的外來文化學習。比如中國的盛唐時期就曾長期接納來自于日本的遣唐使和僧侶,日本則從建筑格局、服裝服飾、飲食文化各方面全面效仿大唐文化。這才有了日本傳統的“和室”建筑、和服形制與禪茶一體的茶文化。然而日本透徹學習外來文化的同時也不忘立足于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本,堅持傳統文化在對外效仿中的滲透與影響。比如日本獨有的“茶道”就較中國傳統茶文化在儀式感方面有了很大的超越。同樣,在最初全面效仿西方平面設計理論與技術的基礎之上,日本迅速將本土傳統文化的思想理論與藝術實踐注人平面設計的創作過程,并在理論聯系實際的行動中闖出了一條獨立發展、個性壯大的本土化、民族化道路,最終形成世界平面設計領域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日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