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導向型教學模式, 主要考慮為學生設定一項或是多項任務,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點,完成學習任務。 設定任務以激勵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不斷對新知識點進行自我探索和思考, 教師再給予適時的引導和總結, 在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同時, 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知識點,從而提高信息教學的成果和效率。
一、應用任務導向型教學模式于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
(一 )建立學生主導課堂 , 轉換教師教學角色
任務導向型教學要求學生以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為導向, 圍繞主題任務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化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能力, 獨立思考和總結任務解決的方法和策略, 學會篩選有效信息,抓住任務關鍵點加以拓展。 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 靈活地采用以人物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有利于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問題提供指導線索, 并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從而促進學生學習信息科技的興趣和欲望,形成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指導,任務為導向的信息技術教與學的模式。
(二)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悉
近些年來,信息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普及程度越來越高, 即使是仍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也有了一定的接觸。 這些在生活中運用到的信息技術,多以形象化的形態予以呈現。
但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知識學習, 多以課本教材中較為抽象的語言予以呈現, 當中的鴻溝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不利于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此時,如若能采用任務導向型的教學方法, 先給學生布置一些與他們實際生活相聯系的主題任務, 則能夠有效地消除這種抽象感, 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程度。
(三 )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學習任務的設計應以新知識點和學生興趣為落腳點, 設計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任務,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表現欲,從而挖掘他們內在的無限潛力。 任務的設計可以采取開放式,為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留有空間,鼓勵學生嘗試獨特的新方法和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分析,促進他們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給以獨特方法嘗試或完成任務的學生予以相應的獎勵。
(四 )引導學生進行任務分析 、 任務解決和知識擴展和應用
任務導向型的教學方法, 集中于一項或多項任務,任務的解決是關鍵,要順利完成任務,應對任務進行有效的分析,而后進行任務的分解。 在任務完成后,提煉新的知識點,然后進行知識點的應用, 可以應用到原有任務中去加以驗證和理解, 或是應用于新的任務中,加深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和使用。
二、任務導向型設計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 )任務的設計應圍繞教材主題 , 不能脫離教學目標和要求
關于任務的設計要求一般有三點:第一,鞏固夯實學生以學習過的知識點和技能;第二, 注重對新知識和技能的著重理解和應用并加以拓展;第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任務設計的關鍵和目的。
例如,在學習“名片 DIY”這一課時,可以結合前幾課的學習,設置任務,要求學生掌握名片的整體排版,合理布局名片頁面,然后去收集各種各樣有特色的名片, 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用所學過的知識為自己設計一張有獨特的名片。 像這種學習任務的設計就很好地融合了三層次的設計需求。
(二 )任務的設計應具有可行性 , 不可脫離學生生活經驗
任務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能力和現實情況, 應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不可脫離實際,難度應該適中,不能過于簡單也無需過于復雜,以便于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完成。 例如,在學習“機器人”這一主題時,可以讓學生去設計一個自己最想要的機器人, 當然并不是要求學生真得做出來, 而是做出相應的設計稿,自主決定名字、外形、功能等因素,并鼓勵學生思考下如何真正創造出一個機器人,在創作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 又應該如何予以解決這一類發散性思維問題,還可選取優秀設計方案在課上與學生進行分享,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雖說真正設計和制造機器人并不具有可行性, 但發揮想象進行大膽設計,能加深學生對于機器人的了解,促進他們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 有利于關于“機器人”這個主題的課程講解。
(三 )任務的設計不應孤立 , 而應結合數學等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
從教材的內容可以看出, 許多內容皆與數學、語文等其他學科相聯系。 例如,作為六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的圖形繪畫, 就涉及很多數學幾何的相關知識,若能加以結合,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鞏固原有知識并拓展新知識。 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設置任務時,應聯系其他學科的學習,將相關學科有機地融合,并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來設計任務,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索和學習欲望。
(四)任務的設計應能給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空間
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時, 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分析、反思、創造和發展的空間,不應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 應給予學生舉一反三進行推論的機會,以訓練學生形成思維方式。例如,在教授了正方形畫法后,可以給學生留下長方形畫法, 或是三角形甚至圓形畫法推理的學習任務,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嘗試,或是小組討論, 訓練他們自己動手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
簡而言之, 任務導向型的教學模式適應了素質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 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形成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任務為導向的教育思想,對于提升小學信息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俞靜華。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5)。
[2]陳淑君。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任務系列的設計[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