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知識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信息技術課的開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鍛煉和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本文結合以下幾點進行探究。
二、前奏曲--先聲奪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驅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開始教學,編好教學前奏,先聲奪人。比如,在學生首次進入機房時,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放映一段介紹計算機應用的精美視頻,并且向學生們展示一些用計算機制作的一些精美的電子板報、幻燈片和動畫片頭以及電子游戲等,充分地調動他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求學欲。緊接著,教師可以主動地告訴學生哪個是主機、顯示器等硬件,告訴他們如何開機和關機,什么是操作系統等。這也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前奏。此外,類似于這種“前奏”不僅在學習本課程的開始階段可以運用,而且還可以在普通節次教學中也可以亮相,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樂此不疲。
三、游戲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信息技術學科比起其他的學科,其有些內容比較的抽象和復雜,學習起來也不易被學生們接受和理解,這樣也就導致教學再教學起來也比較的費時費力,學生學的也同樣感覺到枯燥無味。因此,針對這樣的教學,教師就應該及時地更新教學觀念,深鉆教材內容,采取具體有效的教學方法,把其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化繁為簡,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并且有滋味的游戲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例如,我們在探究“人工智能”的時候,安排學生完成“阿拉丁猜人”游戲,讓他們真實的體會人工智能。這樣就把枯燥的相關的理論學習中,就可以選擇一些游戲穿插在其中,學生學習起來也會覺得有趣,并且還能夠讓他們更樂意接受。
四、信息共享,合作交流
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并不滿足于書本中的知識,他們總試圖通過其他途徑獲取更多的信息,這可以反映出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為了將學生們的這種探究知識的欲望通過具體的途徑表達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專題討論、小組活動以及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創造“信息共享”的平臺,這樣也能適當地增加其他學生的信息量。例如,在上課伊始,教師可以在每節課中為學生騰出幾分鐘的“信息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來,然后根據問題,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討論解決。這種“信息交流”的開展,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而且還能激活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既能延伸課堂教學的內容,又能培養學生間的合作進取的精神,也能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五、設計“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任務驅動”教學主要指的是將過去以傳授型為主的傳播的知識教學教學模式轉變為以任務完成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這樣既改變了過去“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又能讓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這對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推動性的作用,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實施“任務驅動型”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環節進行教學:一是,合理地創設情境教學,提出一些任務讓學生完成;二是,積極地引導學生去主動地分析任務,并且還能夠逐層進行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是,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踐、討論,進而在得出結論,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建立,可以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具體的任務中去完成,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踐操作的平臺,讓他們運用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解決一些問題的能力。
六、保證學生能夠上機進行實踐操作
新課程理念倡導,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具體實踐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首先就需要適當地多加一些上機課的課時,這是為學生創造具體的實踐機會打好基礎;其次,將學生的上機實踐也作為一項考察,這樣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動手學習新知識的動力;此外,教師在學生進行操作的過程中,要及時地進行指導,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適當地加大上機實踐的比重,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具體實際操作相結合,理論聯系實踐,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水平。
七、及時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合理地利用評價的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以此來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方面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其次,教師要能夠及時地處理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疑問,并且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效地清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障礙。最后,還需要教師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行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需要教師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相應的,知識的更新周期也變得越來越短了,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為了培養一些優秀的人材,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計算機的課堂教學效益,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的時候,能夠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學生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了,也才能不斷地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顧建軍,李藝,董玉琦,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紹斌。淺談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2011,(6)。
[3]韓正濤。中學計算機教學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O4)。
[4]劉長芹 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基礎與實踐。山西出版集團,2013,4.
[5]李曉光。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