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人才培養對一個民族的進步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十三五計劃就明確指出,在2016年到2020年這一階段的人才培養中,要在堅持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同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加以重視,在采取相應對策提高現代教育整體水平的基礎上,增強對人才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壯大創新型人才隊伍,切實推動社會發展向著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勞動者整體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力求快速將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具體教學實踐時應該注重實施素質教育,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一、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創新型教育觀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在擺脫應試教育弊端的基礎上,樹立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通過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對計算機創新教學方式的研究,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計算機學習中增強相關知識儲備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全面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逐步形成創新思維能力,最終發展成為于社會有益的創新型人才。
二、創建創新型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技校計算機課堂教學作為學生獲取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的重要陣地,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創新精神的主要基地。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來與學生構建一種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對所學知識積極探索,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這就要求在教師對計算機教學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該對新知識點的導入策略加以重視,在教學之初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求知欲,從而引導學生對現有問題加以質疑,通過學習探索對權威理論加以挑戰,使學生逐步的形成創造意識。這樣,教師通過多元化教學環境的構建,為學生提供了首創性、個性化的展示機會,引導學生樹立了創新學習知識的信心,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創新方面的潛能。
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教學理論對創新學習有著明確的論述,它認為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在對知識體驗和再創造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引入現代化的科學教學方式,從“授之以漁”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大膽的設計,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教學探索的機會,在傳授學生基本解決問題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獨立性,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獨立進行基礎學習和創新知識應用習慣的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是通過任務驅逐的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任務這一目標的推動下,逐步實現對知識的探索和創新,從而強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二是通過競賽激勵的方式對學生的好勝心加以利用,通過多元化的知識競技來完成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展示創新成果,激發學生對創新學習的熱情
對學生的創新成果加以展示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讓學生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同時對創新問題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在每節課最后階段對學生的創新型學習成果加以展示,并給予其鼓勵性的教學評價,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創新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這樣既是對成果展示之人的鼓勵,也對其他同學的創新性學習起到了榜樣引導作用,可以對其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啟發起到一定的激勵、督促作用。
五、結語
總之,在技校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加以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優秀的人才,是現階段我國技術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責任和義務,對于提高教育整體水平,推動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石峰.淺議技校計算機教學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J].出國與就業,2011\\(13\\).
[2]吳澤璇.淺談如何在技校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2\\(17\\).
[3]肖玉.加強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