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不僅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同時也為信息獲取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動力。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教學只是局限于課堂,而忽視了開放性教學的體驗,這已無法適應時代背景的發展,創新改革勢在必行。
1 網絡時代中職計算機教學出現的新變化
1.1 知識獲取的共享性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注定了知識獲取的共享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源頭基本都是老師、圖書館中的文獻資料,而在網絡時代下,學生完全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優勢獲取各種各樣的資料,學生可以進行更多的自主學習,同時可以實現知識之間的互動,獲得更多、更優的知識內容。
1.2 課程教學的互動性
傳統教學堅持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主要就是“老師講”“、學生學”,學生知識獲取的主動性差,一般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信息的網絡運行下,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溝通,比如可以利用微信、QQ 群、電子郵件等形式進行知識內容的交流,增強有效的互動性。
1.3 知識內容的復雜性
在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時期,網絡為知識的互動和交流產生了極大的方便,同時知識內容也變的非常復雜。例如,有些錯誤的、低俗的知識內容也充斥在整個網絡中。知識的復雜、全面性,一方面給知識的獲取帶來了更加充實的內容,另一方面也給中職學生知識的獲取帶來了一定的障礙。
2 創新網絡背景下的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
2.1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研討教學模式
研討教學模式主要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選定感興趣的課題,老師進行指導,通過教研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提升。例如,在計算機課程《計算機視覺》中可以引入研討式的教學模式,首先,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課程準備,在課題開始之前,任課教師應該積極準備,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學生所學課程進行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在課程進行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課程設計和專題研究,并讓學生做好總結 ;再次,針對結果進行研討。研討可以分為小組研討和師生研討兩個方面,通過對結果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問題并進行分析,進而不斷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新要求。
2.2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網絡教學模式
在信息的網絡運行下,各種網絡教學模式開始被廣泛應用起來,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作為一個變化性、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積極引入網絡教學模式尤為重要。首先,可以引入微信教學。老師可以建立一個微信群,根據微信功能設置各種版塊,例如 :預習板塊、課堂教學版塊、課后練習版塊、答疑解惑版塊、評價反饋版面等,每個版塊都可以在線上和任課教師溝通,及時獲取知識 ;其次,可以引入 QQ 網上教學。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利用 QQ語音、QQ 視頻等工具進行教學,學生可以隨時提問,老師也可以隨時進行回答 ;再次,不斷優化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把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直觀展現給學生,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更準確、更內容獲取。
2.3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實踐教學模式
在網絡背景下,為了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轉變能力,必須引入實踐教學,強化課堂與生活的轉軌。首先,在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習中,會涉及很多理論知識,要想真正實現理論知識的生活化轉變,必須通過實訓來進行。因此,學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完善課程教學計劃和方案,為學生提供實訓平臺和實訓基地,以實訓平臺為契機,實現實踐操作和課堂學習的有機融合,為理論的延續和轉化提供最佳的方式,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變為操作技能 ;其次,實訓課程作為理論教學的重要延伸,能夠不斷提升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能,進而培養網絡背景下社會繼續的實用性人才。所以要以就業為導向,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提升自我實踐水平和能力。
2.4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
目前,微課教學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特點和重點,在數字化“微”時代,微課將成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選擇以 RANK 排序函數課程學習為例,引入微課教學模式。首先,進行微課教學設計。
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 Rank 函數使用 ;其次,要進行微課的制作,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微課內容的制作,對教學視頻進行處理和美化、再次,把微課發給學生。讓學生在音頻室進行自主學習,如果遇到聽不明白的內容,可以反復聽老師的講解,直到明白為止,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進行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利用計算機設備把微課拷貝下來,下課之后或者課余時間進行反復的學習,更好的掌握內容。
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在我國逐漸的普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因此,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當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起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趙智 . 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J]. 教育與職業 .2006\\(35\\)
[2] 譚浩強 .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新階段 [J]. 計算機教育 .2003\\(01\\)
[3] 戴裕崴 , 華國祥 , 李玉峰 . 高職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原則和實施 [J]. 高等職業教育 \\( 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 2003\\(02\\)
[4] 杜洪濤 . 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與就業 [J]. 商業文化 \\( 下半月 \\).2011\\(08\\)
[5] 張琰 . 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優化 [J]. 商場現代化 .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