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析高等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科技信息的蓬勃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當前一種必備的應用性技術,為滿足這一社會需求,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相關課程,并將其設置為必修課。在進行計算機課程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計算機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內容關聯度較低的局面,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圍內,并且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大多停留在最基礎的水平,這根本無法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計算機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分析了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高等院校當前的計算機教學內容較為陳舊,與社會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嚴重的脫節現象
我國高校計算機課程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都過于理論化,并沒有將社會和工作中的實際需求考慮在內,高校的計算機教學與社會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嚴重的脫節現象。此外,很多院校的計算機教學缺乏必要的創新性,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都過于陳舊,而且實用性較差。當前,我國計算機領域的更新周期非常短,計算機軟件系統和硬件設施的淘汰率非常高。而過于陳舊、理論化的教學內容早已不再適用于不斷更新的計算機領域,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能夠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的非常匱乏,畢業生在正式步入工作崗位之前還要進行必要的培訓才能勝任該項工作,這不僅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還增加了用人單位的工作負擔。
1.2 高校計算機教學管理工作的落實未到位
我國高校計算機的教學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教材上的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未對其做出及時的更新補充,教學工作無法做到與時俱進。造成以上教學缺陷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導致高校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高。很多計算機教學課程設置仍采用的傳統模式,并通過考試等傳統模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其教學管理工作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導致計算機教學的教學效果不佳、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1.3 高校傳統的計算機教學缺乏必要的實踐
我國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有很多不足之處,當前很多高校的計算機教學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弊端的影響,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仍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這種模式的教學并未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而且學生實踐環節的訓練非常薄弱。之所以會出現以上諸多問題是因為高校并沒有意識到計算機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這才產生了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就可以培養出高素質計算機人才的錯誤認識。但傳統教學模式因其“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觀念是無法將學生培養成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的,阻礙了我國高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提高。
2 對我國高等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創新舉措
高等院校應確立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作為計算機教育、管理工作者,我們應樹立社會需求意識,開發、創新教學課程,充分利用先進硬件設施,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所需人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合理定位培養目標,按社會需求培養學生
就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現狀而言,培養從事計算機研究的科學家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是憑借學生的領悟能力,簡單的設計、管理、維護和應用是沒有問題的,因此培養目標可面向社會基層崗位,培養具備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社會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計算機專業的崗位技能具有較強的行業相關性,專業人才既不是來自工廠的流水線,也不是批量生產的車間,所以培養該專業人才不能按照工廠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方式,而應對他們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職業崗位培養。
2.2 提高計算機教師的專業素質,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
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師生之間一定程度上存在決定性關系。教師的專業能力影響教學質量,并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教師在教學中地位極其重要。高校計算機教學應該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更新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明確自身的教學任務和自己的歷史使命,緊跟時代步伐,教師以自身的深厚的知識功底和個人魅力來感染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教師應該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并鼓勵學生可以大膽創新,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對考核手段做出及時的更新,豐富教學手段,并加強計算機教學的管理制度,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對現有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改革,并構建開放性實驗基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專業教師需要加大培養力度,首先自身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能夠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引導學生解決難度較大的實際問題。計算機技能較為靈活,專業課程較為復雜,完全掌握該專業所有內容難度是相當大的,所以專業教師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可根據自身特長決定其發展方向,如此對于教師自身、學生個人以及學校專業都是有益無害的。
2.3 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
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教學的需要,無法滿足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教師除了是知識的傳授者,在教學中還起到了答疑、引導、組織的重要作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我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教師教學中不僅要擔當組織領導的作用,還應擔當學生的咨詢師、指導者。然而,計算機專業人員要不斷接受來自外界的挑戰,計算機技術復雜、多變,存在隨機性、不可預知性等特點,該專業的學生應做好心理準備應對如此挑戰。當高校學生走向社會時,不再有教師親自指導、解答,應完全靠自己在學校掌握的技能解決各種新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避免落后的填鴨式教學,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深入實踐、深入學習、深入探索,養成良性的學習習慣。像“四階段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等都值得我們探討和學習,尋找合適的教學模式,并不拘一格的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
3 總結
當前我國高校計算機教學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育改革,不斷完善學校的計算機教育工作,提高我國計算機教育的產業化發展水平,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 薩日娜 . 新時期計算機發展與教育新思路 [J]. 科協論壇 \\( 下半月 \\)200902:183.
[2] 沈君全 . 我國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 [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0902:81-82.
[3] 周璐 . 淺析計算機教學改革的重點[J].黑龍江科教信息,1011,\\(16\\).
[4] 李林 . 略論高校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