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中學教師應用計算機類教學媒體進行的教學研究,多數僅停留在操作技術層面,既如何操作和使用計算機和網絡,而未顧及如何利用現代教育理論來開展教學和研究,更未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恰當、自如地運用技術,如何把技術與課程融合為一體、注重課程與技術的整合。最好的整合應是教師在課程中有效進行教學設計,學會如何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學習風格選擇數字化內容,并將其滲入課程。
1 傳統計算機教學的首要問題
計算機類教學媒體,為傳統教育保駕護航還是成為教育改革的促進者?依據教育專家的視角,計算機類教學媒體構筑的物理平臺與學習情境應該符合教育教學的需要。然而需要關注的是這種需要的滿足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必須符合教育發展的需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盡管己經實現了交互式的網絡硬件平臺,但在傳統教育觀念的指引下,一些教育教學實踐僅僅實現了類似被動接收形式的傳統廣播方式應用,這樣的媒體再先進,只能說是更好的為“應試”服務。
調查目前學校應用計算機技術的情況,我們發現,學校大都關注如何把最先進的技術引入學校,并積極地進行嘗試,但很少對計算機類教學媒體應用的目的性和規律進行探討和總結,這是不正常的。
教育主管部門應改變普通中學辦學條件及辦學質量的評估策略,改變考察學校辦學條件就是看硬件設施、考察學校辦學質量就是看升學率的作法,應該明確普通中學的辦學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可以簡單量化,評估更是一項科學而且十分復雜的工作。
2 嘗試作改良傳統教學的努力
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一般看法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在這種模式中,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學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知識灌輸的對象;教材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內容;教學媒體則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方法、手段。教師、學生、教材、媒體等四要素各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間的關系明確,從而成為教學活動進程的一種穩定結構形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模式。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便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并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弊病則是:全部教學設計理論都是圍繞教師如何教而展開,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按這樣的理論設計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更不利于創造型人材的成長。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倡導者在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主動性、建構性的基礎上,對于學習作了初級學習和高級學習的區分,批評傳統教學中把初級學習的教學策略不合理地推及高級學習中;他們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學設計及知識結構的網絡概念的思想以及改變教學脫離實際情況的情境性教學等。這些主張對于強化認知心理學在教育和教學領域中的領導地位,深化教學改革有深遠的意義。
“在過去的廿年中,強調刺激一反應,并把學習者看作是對外部刺激作出被動反應、即作為知識灌輸對象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己經讓位給強調認知主體的內部心理過程,并把學習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和基于 Internet 的網絡通信技術所具有的多種特性特別適合于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換句話說,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可以作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理想認知工具,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所以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 Internet 網絡教育應用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正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圍內日益擴大其影響”。教育專家的這些建議值得我們思考“,教是為了幫助學生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蔽覀儽仨氝M行教學改革的嘗試,引導教師在研究學生學習活動的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類教學媒體構建的智能環境,進行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的研究。
3 結論
現代教育學校中學教師對計算機類教學媒體的認識是有缺陷的,當然也不能用教育技術學的眼光認識新的教學媒體。多數教師對計算機類教學媒體所構建的智能化學習環境的特性認識不足,在信息化條件下仍在用舊的觀念來看待教育問題,不了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技術觀念的具體內容,因此,不知道如何發揮計算機類教學媒體的優勢,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活動的變革,這是影響教師的應用積極性和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同時,教育評價的偏向影響教師的應用目標,教師不愿意“浪費時間”去思考和實踐如何利用智能化學習環境喚醒學生主體意識,以學生為主體和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問題老是掛在教師的嘴上,總是一種良好的主觀愿望,依然以教師為中心的習慣模式去行以學生為主體之事,這樣的情況下,計算機類教學媒體的優勢確實得不到體現,教師認為還不如不用。
再好的技術也是要人去掌握、去駕馭的,只有“人”才是技術的靈魂,離開了人,技術很可能成為一堆“高級垃圾”。一流的教育技術設備并不能產生一流的教學效率和效果?,F代教育技術即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運用,要真正起到整個教育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的作用,首要的、最迫切的還是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的變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樹立新的教育技術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育技術理論和技術上的優勢,真正在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也只有這樣,現代教育技術才能適應教育正在發生的包括教育體制、教育結構和教育方式在內的深刻變革。要做到觀念的改革并非易事,從可以控制的因素入手,教師的培訓至關重要。
計算機類教學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要獲得真正落實,需要具有獻身精神的校長和教師,能善于利用教育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學校應有現代教學媒體建設的自主權。其中,如何有效和持續地幫助教師應用計算機類教學媒體,使得教學更具有成效,在落實“現代教育學?!钡陌l展計劃中,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劉永寬. 淺析多媒體教學的誤區 [C]//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 2010 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10.
[2]李澤清.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特性探析[D].東北大學,2010.
[3]郭穎.當代教育觀念下計算機技術改造教學課程原則的建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9).
[4]楊鳳華.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