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我們, 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 興趣表現為一個人渴望深入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 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备璧抡f:“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边@些都說明興趣在推動人出色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通過形式多樣的操作方式來發揮學生的智力和潛力,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那么,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勢在必行了。
一、設計幽默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并及時給學生鼓勵或表揚,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轉移學生的興趣,培養新的學習興趣
后進生學計算機是讓很多老師頭痛的事。 學好計算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后進生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計算機的種種好處,恐怕收效甚微。
如能把這些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興趣,轉移到學計算機中來,則可事半功倍。 可見,巧妙地轉移學生的興趣,正如“四兩撥千斤”,對培養學生學計算機的興趣大有裨益。
三、從小目標做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在學習之初,給學生訂小的學習目標,從努力可達到的目標開始。學生不斷的進步會提高學習的信心。不要期望學生在短期內將成績提高上去,有的同學往往努力學習一兩周,結果發現成績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從而厭惡學習。 我教育他們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個一個小目標的實現,是實現大目標的開始。
四、讓學生了解學習目的,間接建立興趣
學習目的,是指某學科的學習結果是什么,為什么要學習該學科。 當學習該學科沒有太強的吸引力時,對最終目標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學習過程多半都是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這種艱巨性往往讓人望而卻步,而學習又是學生的天職,不能不學,所以要學生認真了解每門學科的學習目的。 學生多看書上的緒言部分,聽老師介紹學科發展的趨勢,或從國家、社會的發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門學科。例如指法練習常常是枯躁無味的。但盲打以后,會給錄入、編輯等技能的培養帶來很大的幫助,而且考試中也會得高分。 如果他們對學習的個人意義及社會意義有較深刻的理解, 就會認真學習功課,從而對學習發生濃厚的興趣。
五、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調動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學習要“學以致用”,而計算機的學習更是如此。 我們要讓學生學了計算機后,要會動手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為此,每節課,筆者都花五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到教師機前廣播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具體做法是:上課前,小組解決他們課前已做好的題目,內容依照上一節課的操作內容,也可自己創設問題,但是方法必須要運用已學過的方法。 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復習舊課,而這種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創造,是方法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 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復習,鞏固舊知識,避免了讓學生緊張得窒息的提問復習法,而收效卻遠遠超過后者,這點,筆者深有體會,一些學生畢業后,仍戀戀不忘這種學習方法。 它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六、充分利用學校的計算機房,開辦各種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
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這樣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促進其心智機能的發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組織、交際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七、教學中穿插多種多樣的競賽,調動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中學生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尤其在市場經濟競爭的熏陶下,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加激烈。 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體做法如下:在教學中穿插打字比賽;繪畫比賽;編制計算機小報;網站設計、多媒體制作、程序設計、網站制作、組裝計算機等多種多樣的競賽。 再用積分法,給予鼓勵效果更佳。 課堂上適當的競賽,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這樣最大限度的將學生潛意識和顯意識協調起來, 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理解運用知識,鼓勵發揮,更鼓勵創造,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讓學生有成功感,以培養直接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取得一個小的成功,就進行自我獎賞,達到什么目標,就給自己什么樣的獎勵。 有小進步,實現小目標則小獎賞,如讓男生去踢一次球,女生唱一次歌;有中進步、實現中目標則中獎勵, 家長給學生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畫或樂器等; 有大進步、實現大目標則大獎勵,如周末旅游等。 這樣通過漸次獎勵來鞏固學生的行為,有助于產生學生的成功感,不知不覺就會建立起直接興趣。
總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存動力。 計算機學習,興趣為先。 學生計算機運用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計算機學習興趣的程度。 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運用、交際能力。
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增強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高利民主編?!缎畔⒓夹g與教育技術》
[2]李漢生主編?!栋嘀魅喂ぷ魉囆g》
[3]葉上雄主編?!吨袑W教育學》
[4]吳文虎主編。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
[5]陳安福主編?!吨袑W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