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幾年之前,高校還沒有進行擴招,高校的學生數量還比較少,學生的素質也相對較高,學校的學習氛圍比較濃厚,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工作開展得比較順利。 隨著高校的擴招,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學生的綜合素質比以前有所下降,學習氛圍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濃厚。 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所降低,學校里違紀現象越來越嚴重。 在計算機課堂上,很多學生出現了不認真聽講甚至是厭學的現象, 這說明以前的計算機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高校形勢。
1、計算機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計算機學科的特點與其他學科是有很大不同的, 計算機學科非常注重操作實踐。 那種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拿著課本聽的教學方式根本不能完成計算機學科的教學目標。 這樣的課堂授課方式也非??菰?,并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興趣。 所以必須對以前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現在很多學校的硬件設施不能跟上高校當前發展的形勢, 管理者的教育理念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的教學思維。 所以必須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結合學校自身的經濟狀況進行硬件設施的更新。 在進行設備更新時,要十分注重設備的質量和實用性, 用最少的花費購買最適合學校使用的設備。
計算機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課程, 幾乎所有的課程都要進行上機操作。 所以要對當前的計算機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進行重新分配, 要將上機操作的比例提高;或者是將理論講授與上機操作結合在一起,教師在講授理論的同時,學生進行上機操作,這樣的講授效果最好。 但是這樣需要的計算機數量非常之大,對于學校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所以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課時調整。 必須拋棄那種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就完成計算機教學的落后教學方式。
在進行計算機教學的同時, 要同時傳授同學們一些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實行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繪聲繪影”的特點,是一種非常生動的教學工具。 對于計算機這種操作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更加明顯。 多媒體具有“聲形并茂”的特點,計算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使授課內容變得讓學生容易理解。 讓學生可以看到計算機的實際操作頁面,與課本上的文字相結合,能夠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還可以進行過程的再現, 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看到事物變化的整個過程,這樣就能提升學生對于事物變化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多媒體教學的生動性, 能夠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再感到聽課的枯燥,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地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上課只是利用多媒體進行泛泛的講授,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工具,它的作用是輔助教學。 計算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應當把多媒體輔助放在適當的教學環節之中。 多媒體應該起到提出問題或者是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要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 讓學生進行討論解答,不能讓多媒體教學成為學生放松的手段。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讓學生理解多媒體教學中所體現的內容, 而不是只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90 后”,對于外界的感知是豐富多彩的,并不再滿足于原先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他們需要更加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 多媒體正是適應這一變化趨勢的教學工具,它更符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而且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 還能夠進行遠程的計算機教學。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
3、實施網絡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 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先前的單機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實行網絡教學是當代計算機教學的大趨勢。網絡教學是將先進的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利用網絡來進行教學資源的傳輸、共享的教學新方式。 網絡教學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學方式的特點,例如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可以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等。 網絡教學方式能夠利用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讓教學資源變得生動豐富,能夠讓學生對于學習非常感興趣, 變學生被動學習為學生主動探究,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明顯提高。
計算機課程采用網絡教學模式是非??茖W合理的,這是由計算機與網絡的天然屬性決定的。雖然網絡在課程中的應用對于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方式帶來了很多顛覆性的挑戰,但是將網絡教學融入到計算機課程教學里面可以促進計算機課程的改革發展,使得計算機課程課堂效率大幅度提升,能夠讓學生喜愛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結 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當今學生的思維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的一些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一代學生的學習需求。 所以計算機教學改革勢在必須要進行。 將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手段引入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是現今計算機課程改革的一個大趨勢。 所以計算機教師應該轉變思維,積極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在課堂上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與網絡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推進課程改革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振山,龔沛增。大學計算機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潤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03(2)。
[3]詹曙英,吳燦龍。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探究 [J]。商 場現代化 ,2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