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專業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設置教學內容
職專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勞動就業人員,即學生畢業后能否直接從事他所學習的專業。這樣,專業課教學就必須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按需靈活設置,同時要注意所設課程的社會實用性和知識的先進性。所謂實用性就是在校學習的課程,畢業走向社會后仍然具有實用價值;先進性即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術不能在短期內被社會所淘汰。這樣,才能適應人才市場和競爭就業的新形勢。
計算機專業是一門應用專業,除了必要的基礎課程外,主要是應用課程教學,這部分內容設置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和從業水平。根據這一情況,我校開設了必要的計算機應用基礎、電工基礎、微機原理和維修知識課程;語言教學根據目前社會所需開設了vISuALFOxPRO6.0、C語言選修等,為適應計算機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增加軟件教學內容,如網絡管理技術、FLASHS、3DSTuDIOMAx等,利用第二課堂活動和計算機知識講座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并學會使用一些應用軟件,使之學以致用。
1.1 采用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樂趣
采用實踐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明白,計算機不過是受人控制的機器而已,它的操作非常簡單,一般操作鍵盤或鼠標即可,因此諸如顯示器、軟盤、硬盤、光盤等名詞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學習計算機的恐懼心理。這樣他們就很自然地走近了計算機,而培養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是計算機教學的基本要求。上機操作首先是指法訓練,指法的正確與否影響輸人的速度和準確率。而學生在操作時往往忽視指法,鍵人時只用兩個手指,兩手配合極不諧調,長此下去形成不正確的輸人方法,使輸人的速度慢、準確率低。對此,我們首先強化指法訓練,安排專門指法課,指法教師嚴格要求,并及時抽測、學期指法測試及指法方面的技能竟賽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指法的重視。其次,加強學生對系統的熟練操作,如wINDowsZ000系統等。強化這些訓練給今后大量的信息輸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也是計算機工作人員所必備的業務素質。
1.2 實現教學過程直觀化、開放化
教學過程是真實嚴謹的過程,忌諱教學空談。自然科學的教學非常重視實驗教學,就是這么個道理。
無論學習哪一種計算機語言,目的都是運用語句、命令解決問題,也就是培養獨立編程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一要引導學生人門,在模仿編程的基礎上達到獨立編程;二要指導學生提高,讓學生多動手編程,從簡到難,從運用單一語句、命令編程到運用多種語句、命令編程。從一種方法到多種方法,最后達到優化編程逐步形成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QBA從C、VxsuALFOxPRO6.0等語言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使學生學以致用。語句寫得對不對,在機器上運行一下,馬上就能知道。教學實踐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學生的錯誤當堂就可以解決,不僅學生受益,教師也覺得其樂融融了。
1.3 運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結合,計算機以其生動的圖像、聲音等多媒體效果已越來越愛到教師的歡迎。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能打破以往粉筆、黑板和幻燈的單調乏味的教學手段,取而代之的是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將學生帶進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拓展空間概念、發展思維能力、化抽象為形象、變難為易,從而形成正確的抽象思維觀,突破教學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真諦,愿學、樂學并且受益匪淺。
2 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嘗試與實驗教學實踐模式
不同學校計算機資源的配置是不一樣的。我認為,教無定法,根據不同的計算機配置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2.1 師親自指導,師生互動
這種模式就是在機房進行上機實習,教師指導學生練習。充分安排好上課和練習時間;在講課時要統一控制學生用機,在學生練習時要使學生用機開放。這種模式教學過程是雙向的,學生能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因此具有實效性。
2.2 保質保量,任課教師與操作指導教師身兼一人
為保證上機課的質量,學校安排由各科的任課教師兼任本科的操作指導教師,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安排設計每次上機實習的內容、步驟,這樣上機時可減少學生的盲目性、增加目的性,此外,在實習中任課教師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性問題拿到課堂上統一處理,個別問題可以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任課教師通過實習課能及時發現教學中的疏漏問題,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得到糾正與補充,從而提高整個教學質量。
2.3 靈活機動,機房要對學生開放
在有限的操作課上練習,對學生是遠遠不夠的,如要編程,往往要上機反復調試,才能得到滿意結果,有些知識只有上機才能加強記憶,加深理解;一些系統命令、應用軟件的使用都必須在上機實踐中掌握,離開計算機將寸步難行。有些學生對計算機非常感興趣,自己進行程序設計、軟件開發,這就需要滿足他們的上機需要,因此,在規章制度的保證下,機房對學生開放是必要的,如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時間,讓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另外,我在教學中還發現了一些教學的不足之處。例如,一些基礎薄弱的同學往往跟不上教學進度,難以快速掌握教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投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教學速度既不能太慢,使得很多基礎好的同學感到拖沓;也不能太快,使得一些基礎差的同學信心全無。教師應隨時調整教學進度,使全體同學受益。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不僅僅是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技能,真正把素質教育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