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簡介
軟件技術是計算機專業的一個分支。將軟件技術單獨細化出來,是基于高職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的。針對軟件編程,軟件測試,軟件銷售等計算機企業和公司所需要的工作崗位需求。分解崗位能力,塑造出的一個針對性強,側重動手能力,貼近企業工作環境的專業。
高職的培養技能型人才,不是說只去單純的模仿,固有的研發模型,軟件編寫模式的沿襲。軟件技術專業是要培養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雖然在課程設置的時候,考慮夠用原則,側重動手,但是也從理論上為學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埋下了伏筆。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將來走入工作崗位后,在需要提升時可以通過查詢資料,自主學習來提升理論修養和整體水平。
軟件技術專業目前也面臨著眾多難題。比如教師習慣的講授模式,不足以滿足新的培養需求。發展時間不長,硬件設備硬件條件還不完善,還在建設過程中等等。尤其是課程體系結構問題亟待解決。要用創新的精神,注重校企合作,全面改革軟件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
2 模擬實境教學探索
課程改革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工程,實境教學在軟件技術專業中的具體應用探索宋春暉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150088本文篇幅有限。主要針對實境教學的探索和應用進行論述。
2.1 一體化教室建立與應用
作為教學角度,一體化教學適合實境教學模式。把教室的部分環境,以企業的公司的工作模式展現,同時保留黑板或者白板,輔以幻燈等電化教學手段。融合教學于工作實際情境當中。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工作的環境,熟悉了工作的流程。獲得的知識,馬上應用到某項技能當中。所以使用一體化教室適合實境教學。通過實際教學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一體化教室的硬件環境建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換和不斷擴充建設。
2.2 項目組模式
這種模式好像在教學中并不常見。這是軟件專業的特色模式。因為在 IT 企業中,軟件的完成通常是幾個工作人員合作。以項目的模式在一個較近的空間,利用計算機網絡為文件傳輸,進行溝通聯系的方式。這種模式與生俱來的適合與軟件技術專業的學生。硬件環境的構建要求也并不高。幾個計算機,一個暢通的網絡。多組并行,滿足小班實驗教學需要就可。根據學校原有的計算機實驗室進行改造,購買少量器件就可以完成。
2.3 加大開放性實驗比重
課程實驗學時很少,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實驗教學內容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的實驗內容。但由于學生課后的時間比較自由,不利于組織和管理,為了保證實驗內容的連續性,應集中安排學生上機實驗。根據學院實驗室具備的條件,為課程安排固定的時間開放實驗室,以便于學生集中進行實驗,方便學生對項目的開發和討論,對資料的查閱等。同時要求實驗室教師盡可能地參與其中,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困難。
3 真正的實際的工作環境教學
真正的實境比模擬又更近了一步。適合大二以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的學生。
3.1 企業實習參觀
利用一周或者更長的時間去企業實習。真正走上工作崗位,看軟件工作人員每天是如何工作的。與他們溝通,獲取經驗,彌補不足。教師在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給予畫龍點睛的提點,從工作中領悟學習。用實境提升技能。當然也可以根據企業和學校的具體情況,靈活的安排時間。如果時間較短,就以參觀的形式進行。無論是那種形式,都對學生有所裨益。
3.2 頂崗實習
拿出最后一學期的時間。由導員和專業教師帶領,真正走入企業。從事軟件工作。完成企業的工作需求。導員和老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工作和生活中的情況。一旦學生遇到難題,要及時與之溝通,幫助解決難題。這段時間是相對較長的,也是最鍛煉學生能力的。這個形式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提升有著巨大的推動力。
4 實境教學也要注重教師水平的提升
提高教師實踐水平。更需要教師有很強的實踐水平。但往往教師的理論知識很豐富,卻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如果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那么在實踐教學中會使理論和實際脫節,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為了能夠培養出更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必須首先從教師的專業素質抓起。
學院會定期組織相關教師到北京或大連的軟件公司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參與開發公司的實際項目。通過在軟件公司的經歷,教師積累了實踐經驗,也使其掌握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踐中,在實踐教學中能夠更加專業地指導學生,并將在軟件公司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學到的寶貴經驗與學生分享,增加了學生的實際經驗,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焰 , 武文. “實境耦合”人才培養模式理論及框架淺析 [J].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2\\).
[2] 謝華 . 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J]. 職業技術教育 .2008\\(29\\).
[3] 吳開岑 . 探討現階段高職林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J]. 才智 .2009\\(16\\).
[4] 解水青 , 胡榮花 . 秉“實境耦合”育技能英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模式解析 [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 2011\\(28\\).
[5] 劉保利.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J]. 科技經濟市場 . 2009\\(06\\).
[6] 劉保利 . 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和實踐 [J]. 成才之路 . 2009\\(11\\).
[7] 王振國 , 朱健 , 王玉湘 . 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研究 [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9\\(12\\).
[8] 孫建領 .“校企合作、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