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重要的平面設計表現形式,海報自從19世紀中期誕生以來,就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在文化活動、公益活動以及商業宣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報以系列海報的形式出現,它們有的三五幅成為一個系列,有的則達到了十余幅甚至更多。這樣的系列海報占據了海報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一、系列海報概述
海報可分為單張海報和系列海報。那么何謂系列海報呢?筆者認為系列海報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界定:一是包含兩張及以上海報。系列海報同單張海報最直觀的區別體現在數量上。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系列”一詞被解釋為相互關聯并且成套成組的事物,在此基礎上,“系列海報”就可以定義為由兩張或者兩張以上篇幅的海報組成的海報組。二是表現同一主題。系列海報的組合并不是機械拼湊的,它們要能夠反映同一主題,圍繞同一個中心思想展開設計表現。
系列海報這一形式存在的根本意義就是通過多幅海報對主體的共同表現加深受眾的印象,形成對主題的深度感悟,因此主題表達的相同性是其要義所在。除了要滿足上述兩方面的界定要求外,系列海報還要在形式結構上滿足一定的組合形態。具體來說,常見的系列海報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并列對照形式的系列海報。這類系列海報多以兩幅為一組,海報之間能夠形成一種對照比較關系,往往能夠產生相互呼應、相得益彰的效果。二是羅列展示形式的系列海報。它是指多幅海報圍繞同一主題,從多個視角共同渲染、表現設計內容的系列海報形式。三是局部置換形式的系列海報。它是指在多幅海報中采取某一典型形象作為海報組的基本框架,而后在保證主要特征的基礎上,對每張單幅海報的局部進行新元素的替換,從而形成單幅圖形再造的系列海報形式。下面筆者論述的系列海報統一表現手法就是建立在這三大類系列海報基礎形式上的。
二、系列海報的統一表現手法
上文已經提到,要使參與設計的海報呈現出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共同傳達設計主題,需要設計師使用統一的表現手法將海報組的某一或某幾個元素進行統一設計。下面筆者就將從四個角度詳細介紹一下系列海報的統一表現手法。
(一)以統一的主體圖形突出主題
圖形是海報設計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外在創意形象的直觀體現。在系列海報設計中,將相似或基本相同的主體圖形運用到參與設計的單幅海報中,用以連接各部分之間的主題,是較為常用的統一表現手法。如上海TBMA設計公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設計的《保護野生動物》系列海報,設計師選擇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志形象——熊貓作為統一主體圖形,將其基本輪廓映在每一張海報中瀕危物種的臉上,這一奇妙的組合形式奇趣、活潑、發人深省,不僅有效地實現了系列海報的統一,還很好地表現了這些瀕危動物已經像熊貓一樣稀少,需要大家保護的主旨。又如由瀚清堂為昆劇《桃花扇》大型公演設計的系列海報作品。該海報組是由兩幅作品組成的并列對照形式的系列海報。設計師選用劇中的代表元素——血滴作為統一的主題圖形元素,并把其抽象化處理為畫面中的重要裝飾背景——運用跳動的血滴圖形來烘托昆曲音樂的流動之美。這種圖形統一的系列海報設計方式有效地實現了表形與表意的和諧交融。此外,設計師還采用男女主人公的舞臺造型進行兩幅海報作品的統一設計,用撕裂的折扇對圖形予以連結,暗喻了李香君與侯方域之間凄婉纏綿的愛情故事,傳達了“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主題。
(二)以統一的文字標識強化信息
文字作為海報設計的重要元素,在表達設計內容、點明設計主題的同時還能夠起到點綴、平衡、輔助其他畫面元素傳達的作用。在系列海報設計中,設計師通常充分利用文字的傳達特性安排相對統一的文字進行畫面內容的解釋和說明,從而實現強化整體信息傳達的目的,實現海報的系列化效果。例如,香港設計大師靳埭強為某品牌時裝系列“派”
設計的海報組就采用了統一的文字標識對整體信息進行了強化。在這套由攝影圖像為畫面表達元素的系列海報中,每張圖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傳達著每套服裝各自的設計理念,設計師為了要實現系列海報統一性的傳達,將系列名稱“派”加在單幅海報的上方,很好地點明了宣傳主旨,進一步加強了系列海報之間的聯系。又如日本著名設計師原研哉為2005年日本愛知縣萬國博覽會設計的宣傳海報,這一海報組共有三幅作品,設計師不但采取了以動植物為主的形象統一反映博覽會既定的“自然的智慧”這一主題,還采用了簡潔而富于裝飾性的文字進行了海報信息的強化——“2005JAPAN Expo”(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的文字設計,使受眾立刻從這些圖形聯想到海報主題,既豐滿了畫面效果,又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海報的傳播價值。
(三)以統一的色彩基調加深感受
色彩是海報設計中最直觀的元素,較之文字、圖形等元素,它能起到先聲奪人的傳播作用。在系列海報設計中,以統一的色彩基調進行各部分連結,不但能夠增強它們之間的關聯,更能有效加深受眾印象。這是因為系列海報中的大面積重復色塊較之單幅海報具有更大的視覺沖擊力,可以增強信息的傳達力度。如2006年靳埭強華人大學生平面設計大賽的獲獎作品《記憶12次》就選用了統一的色彩基調來加深系列海報的感受。畫面中,設計師選用了富有年代感的土黃色作為統一色彩,將黑色的主體圖案一一安插到每幅海報中,古色古香的色彩搭配表現了十二個農歷傳統節日的主題,同時大面積的色塊還加深了各部分聯系,有效吸引了受眾目光。又如香港著名設計師黃炳培的代表作《紅白藍——回到未來》系列海報。整套海報組共有四幅海報,設計師采用了一個不變的色彩符號——紅白藍尼龍布對海報的情感進行加深。這是因為設計師認為60年代香港人民用來裝載物品、遮擋泥沙或風雨的廉價紅白藍尼龍布最能夠代表和反映當時港人堅忍耐勞、積極進取的精神,所以用它來寓意香港從小漁村發展到國際大都會所歷盡的艱辛以及港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合適。由此可見,這種統一色彩的表現手法能夠引發受眾的聯想,從而加深其視覺感受與心理感受。
(四)以統一的結構元素增進聯系
除了可以采用平面設計三大元素——文字、圖形、色彩增強系列海報統一性外,設計師通常還會選用統一的結構元素增進海報組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包c”“線”“面”作為視覺傳達中的結構元素能夠使畫面中的各元素形成一個清晰的閱讀線索,以特殊的設計語言邏輯強化系列海報之間的聯系。如系列公益海報《消逝》中就采用了相同的“點”結構來強化海報組之間的聯系。這組系列海報共有四幅,在第一幅中,設計師將珍稀動物熊貓的眼、耳、鼻部位用墨點染,組成了一個近乎三角形的點陣,而后的三幅中不斷加水,塑造出強烈的暈染效果,畫面中的三角點陣逐漸擴大,最后變淡、消逝。從整體上看,四幅海報保持了統一的構圖,傳達出了設計師的統一意圖,手法新穎獨特,別具一格。又如香港設計師靳埭強最著名的系列海報作品《永字八法》,以結構最為復雜的“永”字作為統一元素進行創作,使每幅海報的筆畫結構同社會主題緊密相連——每張海報的筆劃結構內部顯現出燭光這一典型元素,實現了畫面“點”的統一,而后設計師運用水墨淡化的層次感進行結構的移位襯托,實現了畫面“面”的統一,使平扁的結構產生了浮游的空間幻覺,進一步強化了作品間的聯系,成功地完成了海報的主題表達。
以上筆者通過對大量系列海報案例的分析研究,詳細闡明了系列海報的形式結構以及統一表現手法,使大家能夠從總體上建立對系列海報這一新興海報形式的認知。作為當代設計師,我們要密切關注系列海報的發展動向,努力從多角度展示設計主題,實現海報設計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史》.新世紀出版社,1998.
[2]趙燕.《國際海報設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3]鄒加勉.《海報百年》.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4]鄒加勉.《海報大師五十人》.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
[5]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6]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
[7]靳埭強.《海報設計》.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8]靳埭強.《中國平面設計》.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9]朱鍔.《日本海報設計的形態》.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