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考試招生制度總體上符合國情,權威性和公平性得到了社會認可,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 ,“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F象較為突出。 要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14 年 9 月 3 日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強調“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不再人為地將考生分成文理科,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還堅持 “著力完善規則,確保公平公正”的原則,強調“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加強宏觀調控,完善法律法規,健全體制機制,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在招生錄取措施上,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 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 這些措施將惠及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的學生,為他們提供更多升入重點高校的機會,縮小區域和城鄉入學差距,更好地體現教育公平。
經過長期醞釀、反復論證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符合教育發展規律,更好地體現了高考的目的是選拔和培養高校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作為高中教育的“指揮棒”,新的高考方案將會對普通高中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對高中學生的影響
1.更有利于高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行高考制度下實行文理分科, 除了語文、數學、外語 3 門為文科生和理科生共同的考試科目外,文科生考思想政治、歷史、地理 3 門科目,理科生考物理、化學、生物 3 門科目,學生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 高校按學生高考總分錄取,高中學習科目和大學學習專業沒有直接關系。 新高考方案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試科目設置增強了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 3 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3 個科目成績組成。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在檢驗學生學習程度的同時,也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 這就要求學生要認真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過度偏科。
從近期上海、浙江出臺的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看, 高中學生在完成基礎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科目中選擇學習其中 3 門科目,并參加相應的等級性考試。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將占高考比較大的分值比重,相關科目的考試等級將賦以相應的分數,計入總分。 這種高考方式將引導學生學好高中每門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學科優勢和理想志向,選擇不同的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 這種考試科目設置,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有助于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潛能和學科特長。
2.促使學生學會選擇,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
傳統高考體制下的應試教育方式限制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許多高三學生知道刻苦學習,卻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應該選擇什么專業學習。 高校以“總分錄取”為主要錄取模式,“唯分數論”只求分數最大化,加劇了高中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況。 高考填報志愿時,往往只認大學的“招牌”,只看專業是否熱門,不管專業是否適合自己。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計入總成績,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進行選擇,意味著學生需要盡早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專業方向,理智地選擇自己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盡早確定 3 門選考科目。 同時,在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 3個科目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實施意見》 還要求各地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和考試時間,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 這些改革措施在選考科目和考試時間上增加了學生選擇的自主性。
新高考方案下學生要主動思考如何選擇考試科目、考試時間和大學專業,學生要從被動選擇向主動選擇轉變,這使學生更主動地考慮自己的未來,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
3.更加突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現行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由于評價結果信用度和客觀性問題,在高校招生錄取中并未真正發揮其作用,最后只是作為學生檔案的一部分寄送到高校。 對于學生來講,綜合素質評價的各項要求并未落實, 填寫內容可從網上下載,很多學生的學期總結和畢業自我評價出現雷同現象。
《實施意見》強調,“改革招生錄取機制。 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 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今后,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考錄取的參考之一,將引起學生高度重視,有利于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要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規范和量化細則,避免不必要的人為干擾和不公正的評價結果。 因此,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是新高考方案下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基本要求。
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對學校的影響
1.學校要繼續深入實施教育教學改革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關注學生的發展,二者均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 所以普通高中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繼續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才符合《實施意見》對高中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要求。 學校和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避免繼續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潭,否則即使減少了高考的科目,也難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
2.學校 要 合理安排 高 中課 程 ,做好 學生三 年的課程規劃
新高考方案對學校影響最大的其實是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的改革。 考生高考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 3 個科目成績和學生自主選擇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3 個科目成績組成,同時外語科目和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有兩次考試機會。 學校需要根據學生選擇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及其考試時間,安排好課程,尤其是高一、高二年級的課程,為學生做好三年課程規劃。
學校在根據學生的選擇安排高中三年課程計劃的同時, 在師資配備上也需要做好準備,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對學校教學管理是個極大的挑戰。 學校要考慮到各學科師資配備與工作量安排,根據學業水平考試的內容、要求,把握好學生在各年級各學段的學科選擇及課程安排的時間,以保證學校順利開展各項工作,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3.學校 原 有 的教學 組織形 式 被打破 ,走班 教學成為必然
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是由學生自主選擇的,不同的學生 3 個科目的選擇組合不同,而且同一學段、同一科目,有的學生會將其作為選考科目,有的學生則將其作為學業水平考試科目。 由于選考和學業水平考試的內容和難度要求不同,這意味著學校原有的班級授課將轉變為分層教學, 相同科目要開設不同層次的班級。 這樣中學原有的教學組織形式將被打破,尤其是在學生學習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的學段,分層分類的走班教學將成為高中教學的必然模式。 如何分層走班,協調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教學,合理配置師資,是高中教育將要面臨的難題。
4.學校 要 指導 學生 進行 自 主 選擇 ,培養 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
新高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除了語文、數學、外語 3 門核心課程以外,學生可以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自主選擇 3 門選考科目,選擇的科目關系到今后升入大學后的就讀專業以及未來的就業。 如何選擇自己的優勢學科又兼顧今后在大學的所學專業,考哪些科目,什么時候考,這些都將是學生面臨的難題。 學生要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能力特長、優勢科目的基礎上進行選擇,盡早確定選考科目, 理智選擇自己的學業發展方向。 如果能力特長與優勢科目得到充分發揮,那么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正如浙江大學校長林建華在一次開學典禮上所說的:“作為一個學生,如果只為分數而學習,最多能夠得到好的分數;但如果為了未來而學習,那將會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感悟,并會得到更好的分數。 ”
現行高考制度下,學校教師更多是對學生進行學習、生活、思想品質的教育指導,缺乏職業生涯指導能力。 而在新的高考制度下,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給學生選擇選考科目提供建議和幫助,還要對學生進行專業選擇和升學方面的指導,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自主制訂學業計劃。 因此,學校還需對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增強教師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指導能力。
云南民族中學是云南省教育廳直管、附屬于云南師范大學的全寄宿制民族中學,多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新課改下的教育教學管理。 學校已建立了完善、規范的課程管理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以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作為教育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每學期開設近 20 門校本課程,學生自主選課, 以走班形式進行校本課程教學。
以上措施為學??荚囌猩贫雀母锖蟮慕逃虒W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仍會給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帶來挑戰。 首先,如何合理安排高中課程,做好三年課程規劃,教師的配備是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尤其在新舊高考過渡時期,這個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其次,作為全寄宿制民族中學,學校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全省各地,很多學生來自邊疆地區和山區,在進行學業水平考試科目選擇和專業選擇時更需要學校和教師的指導,對學校和教師的生涯規劃指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考改革對于普通高中來說, 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學校要認真理解新高考方案的核心理念,及早規劃,把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為學校創新發展、突出辦學特色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