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公民”是俄語中古老的詞語,“對公民的教育”隨著政權的更迭內涵不斷發生變化。上世紀 90 年代初,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在一夜之間瓦解,蘇聯時期建立起來的公民教育體系也隨之崩塌。各種因素相互作用,推動著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中公民教育沿著獨特的路徑前行。在俄羅斯社會發展的三段歷史時期,普通教育機構的公民教育分別表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
一、蘇聯解體前夕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萌芽
“公民”( гражданин) 是蘇聯時期社會人際交往中使用最頻繁的稱謂,國家對人民、官方對公眾、集體對個人、個人對個人之間的稱謂用“公民”作為代詞,是民眾社會意識覺醒的進步表現,是民眾對主人翁角色認同的結果。
蘇聯時期真正進行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教育是在1988 年,當時蘇聯國家教育委員會主席在一項提議中指出: 為貫徹“人類化和民主化”精神,要對整個社會學科與歷史課程進行修訂。這體現在中學 8 ~ 11 年級學生開設的跨學科的社會研究課---“人類與社會”.其跨學科性主要體現在這門課綜合了歷史學、社會學、法學和政治學等內容。在價值理念上,這門課并沒有拋棄蘇聯的傳統價值觀,而是繼承了當時被稱為“全人類價值”內容。
這門課程所涉及到的內容在其它許多國家均被認為是公民教育的組成部分。上世紀 80 年代中學課程改革是蘇聯解體前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萌芽,雖然其中有許多與當時政治博弈割舍不斷的因素,但可以判斷其“公民教育”現代意義已經萌生。這時對公民性的認識仍有許多國家性的內涵,并且包含了人的個性品質以及事務能力方面的內涵。
總之,蘇聯時期的政權特點決定了教育領域改革的自上而下性,但在解體的前夕,一些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在當時的社會形態下也滲透出現代意義的公民教育內涵,伴隨著國外一些思潮的進入,蘇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悄然萌生。
二、俄羅斯獨立之初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多方探索
俄羅斯聯邦成立之后,普通教育機構的公民教育也出現多方面的探索。聯邦政策、地方公民教育組織等社會各界以及西方基金會和專家涌入對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發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 一) 聯邦法律政策自上而下的引導
1992 年《俄羅斯聯邦教育法》頒布,從法律層面上增加了地方的管理權限,這是影響 20 世紀 90 年代俄羅斯聯邦公民教育多元化特點的根本原因。俄羅斯獨立之初,聯邦教育部批準繼續推廣上世紀 80 年代末有關公民教育的課程改革。由于當時俄羅斯局面混亂,雖然有新的法律體系,但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卻并沒有因此取得長足發展。
1996 年 3 月教育部下發信函《關于俄羅斯聯邦普通教育機構學生公民法制教育》對學校公民教育明確指示。為實現公民法制教育領域的戰略,聯邦決定在幼兒園和小學引入有關民主、人權、兒童權、道德標準的知識,并出版教科書《你們的權利》、《權利每一天》等。
教育部在 1 ~11 年級開設政治 - 法律和道德綜合問題的課程,進一步確定課程的示范內容,促進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法制教育的發展。課程的示范題目如下,1 ~ 4年級: 道德的初步知識,兒童權利,俄羅斯國家與社會,風俗、禮貌、行為與個人安全準則,家庭中的關系等;5 ~ 7 年級: 俄羅斯公民,人與公民的權利、自由和義務,國家權力與管理機構,俄羅斯聯邦法律,道德原則與標準,愛國主義傳統與對俄羅斯的愛等等; 8 ~ 11 年級的公民法制教育規劃和教科書按“公民學”、“人與社會”、“社會知識導論”等方面設計和編寫。
( 二) 社會各界自下而上的推動
1995 年,全國性的教師協會“為了公民教育”創立,協會積極舉辦了各種研討會和培訓活動,召開學生和教師表演會、發行參考書等。1996 年 2 月,該組織每周發行《公民導論》作為《教師報》的副刊。教育出版界中,《教師報》是傳播公民教育思想的重要陣地,類似的還有報紙《九月一號》,期刊《學校中的歷史教學》等,這些出版物在傳播新觀念、提供新材料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此外,90 年代俄羅斯還有一家專業機構,即“公民教育國際協會”致力于公民教育的事業,是傳播公民教育思想和進行有關活動的重要平臺。
1997 年 4 月為增加學生法律信息知識,莫斯科開放社會學院和俄羅斯法律改革基金會承擔相應的項目,共同致力于法律相關教育。這些舉措非來自教育部,而來自是各種類型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對 90 年代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推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三) 國外公民教育相關組織的影響
俄羅斯聯邦成立后,西方的一些基金會和專家大量涌入。專家們為俄羅斯人出謀劃策,希望幫助俄羅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體制。1996 年俄羅斯加入歐洲理事會,對于其積極推行的“民主公民教育( EDC) ”等項目,俄方表現出了積極的響應。加入理事會當年,俄羅斯聯邦教育部、卡盧加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等地區發起了“培養俄羅斯聯邦公民教育教師”的項目。
這個項目的目標包括: 1. 推動教育系統的領導人員和在學校、公民教育變革第一線的教師之間的協作; 2. 在公民教育發展上與地方當局合作; 3. 制定俄羅斯聯邦學?!肮窠逃毕盗姓n程教師職業培訓和再培訓戰略; 4. 在俄羅斯聯邦的一些地區培養足夠數量的教師和校長以推進公民教育規劃的實施; 5. 為俄羅斯聯邦普通與職業教育部和地方教育管理機關在公民教育領域組織培訓與再培訓提出建議。
1999 年 10 月,聯邦教育部為普及和完善公民教育并協調各種相關活動,在聯邦“教師技能提升與再培訓學院”下設立“公民教育中心”.該中心的設立既有傳統的因素,更與歐洲理事會有關項目的推進不無相關。很多專家、NGO 成員參與中心的活動,積極開展培訓、開發教材、進行社會調查。
國外公民教育相關組織對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影響應該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國外組織的介入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俄羅斯公民教育的發展; 另一方面,俄羅斯是一個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的國家,面對“公民教育”這樣一個“舶來品”,當時很多人持懷疑態度,“公民教育”是否應該在普通教育機構中大力推行,俄羅斯的輿論并沒有一邊倒。
三、新世紀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國家權力的回歸
進入新世紀,俄羅斯聯邦教育發展的國家主義開始恢復。在公民教育領域,“公民教育中心”進一步發揮自己的職能,制定開展公民教育的有關方案,聯邦教育部聯合地方有關公民教育的研究院召開研討會,制定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規劃,教育部聯合各公民教育組織制定全俄羅斯公民教育五年規劃等。此外,俄羅斯與國外公民教育相關組織的合作仍在繼續,各個地方性的公民教育組織也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2001 年,隸屬于聯邦教師技能提升與再培訓學院的公民教育中心制定了《公民 - 法制教育方案》( 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了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 - 法制教育實施的條件,首先需要澄清一些基本的問題,如: 公民教育目的是培養具有一定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有參與社會民主生活意愿的公民; 公民教育的內容包括政治意識、法制、愛國主義和族際教育等; 實施的途徑有專門的公民課和各學科滲透,課外活動,學校民主生活等。
2003 年 1 月聯邦教育部終于推出了新世紀第一個有關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文件《關于俄羅斯聯邦普通教育機構學生公民教育》信函,這也是俄羅斯教育領域國家權力回歸之后公民教育領域第一個聯邦教育部級別的政策,其對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信函對普通教育機構各個階段( 小學、初中、高中) 公民教育的目標、內容評價維度和方式進行了闡釋,公民教育的實現不僅僅通過課堂知識的教學,還需要在民主的學校環境中實現。
2005 年俄羅斯聯邦公民社會制度發展與人權促進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制定了《俄羅斯聯邦居民的公民教育( 2006 ~2010) 》國家規劃,這一規劃致力于形成一個國家級公民教育政策,創建一個連續而有效的公民教育體系,雖然規劃的目標人群是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的人,但普通教育機構的公民教育是整個公民教育的重點。
規劃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 2006 ~ 2007 年) 為基礎階段,主要工作是研究國內外公民教育經驗,制定相關的基本法律,吸引全社會對公民教育的關注,加強優先目標人群的公民教育; 第二階段( 2008 ~ 2009 年) 工作是創建連續的公民教育體系,建立國家研究與監督機構,增加國家撥款,出版大量相關書籍等; 第三階段( 2010 年) 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推行公民教育,并驗收公民教育成果。該規劃旨在為公民教育的發展提供指導和保障,明確指出聯邦財政將撥款 2. 97 億盧布,同時各個聯邦主體共撥款 1.445 億盧布支持其實施。
在國家權力回歸之后,原有的國際援助以及本地機構似乎并沒有受到打壓,或許可以認為,正是由于聯邦對公民教育的重視,這些機構及有關項目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四、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發展的內部張力分析
教育的發展向來離不開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公民教育亦是如此。探究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發展過程,筆者發現有兩對內部張力對其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 一) 中央與地方之間教育權力的移動
俄羅斯聯邦成立之后,政體從中央集權轉變為民主制度,國家的教育不再由中央統一領導,地方的教育權力大大增加。這一變革為公民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一方面西方公民教育的思想在這一時期迅速進入俄羅斯,國外公民教育相關組織開始尋求與俄羅斯地方公民教育組織進行合作; 另一方面,在地方上,俄羅斯的學者、教師自行探索公民教育的道路,出版界、民間團體也具有極大的言論與行動自由,宣傳公民教育的思想,踐行公民教育的理念,進而推動了普通教育機構中公民教育的課程開設與活動的開展。由于俄羅斯聯邦各州、聯邦區與共和國具有一定的獨立地位,在 2000 年以前的這一階段,國家教育標準尚未出臺,僅僅是以教學計劃作為指導地方的中央政策,地方的教育發展有足夠的自由空間,不同地區的公民教育發展進程也參差不齊,有的地區發展迅速,形式多樣,甚至影響整個俄羅斯公民教育的發展。21 世紀之初,俄羅斯教育權力從地方向中央的移動,在普京總統的敦促下,聯邦國家教育標準出臺,國家對全國各地課程的控制力加強。此時俄羅斯公民教育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有關公民教育的教材與資料也了大量出版。2005 年《俄羅斯聯邦居民的公民教育( 2006 ~ 2010) 》國家規劃的出臺,更是將俄羅斯公民教育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高潮,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是這項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獲得了諸多支持。
如今,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課程既有國家教育標準要求的小學的“社會學與自然科學”( 通常叫做“周圍的世界”) 、初中的“社會科學課”和高中的“社會科學”,在地方權力范圍內,諸多地區和學校開設了“公民導論”課,同時也有在教育部號召下的全俄公民教育行動。過去二十幾年的權力移動過程,對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比較適恰的作用,使其先后獲得了主動發展的自由與國家力量的支持。
( 二) 民主主義與愛國主義的相互作用
民主主義與愛國主義之間的張力是影響公民教育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這兩種力量的作用在俄羅斯這樣脫胎于蘇聯并進行民主制度改革的國家,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上世紀 90 年代蘇聯解體之后的 10 年,民主主義的思想越來越廣泛地被認識和認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這一階段在地方獲得的發展也正是得益于此。
然而,對于像俄羅斯這樣擁有悠久歷史和厚重底蘊的民族,公民教育作為新近的“舶來品”,其地位與意義必定是要經歷反復推敲的。愛國主義曾經影響蘇聯教育七十幾年,已經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存在于俄羅斯民族的骨髓,在經歷了近十年的迷失之后,普京執政之后俄羅斯聯邦政府頒布了《俄羅斯聯邦公民愛國主義教育國家規劃( 2001 -2005) 》等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規劃,旨在創建完整的愛國主義教育國家體系。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05 年頒布的《俄羅斯聯邦居民的公民教育 ( 2006 ~2010) 》在規劃期結束之后并沒有出臺新的五年計劃。
此外,早在 2003 年教育部就倡議的將“公民導論”課納入聯邦國家教育標準的不變部分,直到 2012 年第二代國家教育標準出臺,這一設想仍沒有實現。將民主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置于蘇俄的歷史中審視,不難看出二者之間的相互制約,教育方面表現在公民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發展勢頭的此消彼長上。
縱觀俄羅斯公民教育的發展歷史,中央與地方之間教育權的移動、民主主義與愛國主義的相互作用成為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發展的兩大張力。正是這兩大張力的影響,俄羅斯公民教育在蘇聯解題前夕產生萌芽,在俄羅斯獨立初期有了多種形式的探索,新世紀之后,國家教育權力的回歸促使公民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
通過對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歷史變遷的梳理和內部張力的分析,希望對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
[參 考 文 獻]
[1]吳文侃。 普通教育機構公民素質教育國際比較[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7.
[2][5]藍維,高峰,呂秋芳,邢永富。 公民教育: 理論、歷史與實踐[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272,276.
[3]肖更生。 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公民教育的變革[J]. 比較教育研究,2001,( 6) :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