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的要求。 目前中學教科書中也很少有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專題訓練,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對于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訓練較少。 由此對于學生們來說,只是依據自己的直覺提出問題,并沒有掌握正確的提出問題的方法,也不明確要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以至于中國學生普遍提不出問題來,很多學生提出的問題質量較低。 想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就要首先了解學生為什么提不出問題來,其思維過程中存在哪些障礙,這些過程中對于整體思維有哪些影響等。 本研究以一些生物學試題為例,如: 韭菜和韭黃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并且營養豐富,但你知道嗎? 韭菜和韭黃是同一種的生物,請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區別,再依據你所找到的區別提出一個能用實驗研究的生物學問題,并用科學、準確的語言描述出來。 通過對學生做題時提出問題思維過程的分析,總結出以下幾種提出問題的主要思維障礙。
1 信息提取型障礙
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這些信息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問題本身,是指通過讀題和審題所獲得的關于問題的條件和目標等信息,一般包括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語言指令等; 二是來自大腦的長時記憶,指的是學過的概念、規律、原理等知識和實驗設計的方法性知識。 根據信息的來源不同又分成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障礙和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信息的障礙兩類。
1. 1 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障礙
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情境中所呈現的信息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 因此,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是完成學習任務的第一步,有效信息提取的越多,就越有利于提出問題。 學生在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時會出現兩種障礙。
1. 1. 1 不能從題目中提取有效信息
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過程受到注意的支配,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不可或缺的。 所謂注意就是通過感覺、已儲存的記憶和其他認知過程對大量現有信息中有效信息的積極加工,既包括有意識加工,也包括無意識加工[1]. 在提出問題時,學生首先要注意題目呈現的刺激( 即題目所給的信息) . 由于學習者的心理活動主要是注意和選擇性知覺,具有較高學習動機的學習者容易接受外部刺激,使外部信息進入到自己的信息加工系統,并儲存到自己的記憶中。 但由于信息進入工作記憶的時間非常短暫,所以大量的刺激由于時間的限制來不及進行進一步加工就被消退掉,所以在進行口語報告測試中,有些學生雖然將有些語句讀出聲音來,也會表示自己并未看到這句話,這就說明這句話中的信息在感覺登記之后沒有被加工,就被消退了,造成信息提取的障礙。
另外,學生的注意和選擇性知覺受到動機和預期、興趣、學生狀態、信息形式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會根據進行學習活動時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材料形式對其的影響和學習目標來進行信息的選擇,一部分信息由于與學生預期不符合而沒有受到注意,也會造成信息的消退,從而出現信息提取型障礙。
1. 1. 2 主觀修改題目信息
主要是因為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受到負遷移的影響。 負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消極影響,多指一種學習所形成的心理態勢,學生經常在特定的環境下接受某種特定的刺激,當再次接受這種刺激時,就會立即聯想起這種環境,這就可能與實際的學習情境不同。 造成對學習情境的主觀臆斷和修改。
1. 2 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信息的障礙
學生在提出問題時,能否順利的從長時記憶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一是該信息的記憶痕跡強度,二是提示線索與該信息的聯系狀態。在提出問題過程中,那些記得牢( 記憶痕跡強度大)的內容能夠自動地被提取出來,但那些記得不太牢固的內容則回憶常常出現困難。 信息貯存時的編碼方式對信息的提取有重要影響,提取的線索與信息貯存時的編碼方式越接近,信息的提取就越容易。 學生在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信息時會出現兩種障礙:
1. 2. 1 不能建立聯想
學生提出問題時,需要從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與學習情境提供的信息建立聯系。 而提取這些信息取決于學生長時記憶中的認知結構是如何組織的。 認知結構是指學生根據知識自身的關系特點和自己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組織起來的具有內部規律的結構體系,認知結構內各知識之間結構系統化程度越高、關系清晰緊密,知識就越容易被提取。 有些學生在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時,往往并未完全理解知識之間的關系,導致知識在長時記憶中是以零散的、無聯系的形式存在的,學習情境中的信息雖然能夠為學習者進行提示,但學習者不能依照知識之間的聯系聯想到已有的知識,這就導致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信息的障礙。
1. 2. 2 隨機聯想
這種障礙的出現,其根本原因還是學生認知結構不良,造成知識之間關系不明確,但學生的回憶方式可能是依據自己的心理狀態隨機進行的,并未以學習情境中的信息為線索進行聯想,而是以其他方式進行提取,如通過最近學習了什么知識進行聯想、通過上一題的結論進行聯想,所以學生在進行聯想中不能說明自己是如何進行聯想的,所提取的信息與需要的信息無關,造成長時記憶中信息的提取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