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如今的幼兒園教室愈來愈成為訓斥、叱責、威脅充斥的集中營:“××,請舉手回答問題!我看誰的小手舉得最好,我就抽誰的問題!”“請排隊上廁所,我看誰的小耳朵不聽話,小耳朵不聽話的今天就別想上廁所!”這樣的情形和??鹿P下所描述的那馴服肉體的訓練場頗有幾分相似。班級規則教育的這種異化現象讓人不禁反思:班級規則教育為何成為馴服幼兒身體、奴化幼兒思想的一種武器?事實上,對于班級規則教育應然狀態,許多教育學家所達成的共識是:有意義的規則教育在于幼兒主動、積極地建構。但在實然狀態下,班級規則教育的異化現象卻愈演愈烈。理論與實踐不對接的背景下,對于幼兒園班級規則教育實然狀態的考察與分析研究顯得尤為的必要與緊迫。
班級規則教育的異化現象激起了許多研究者的興趣,研究者們一致認為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班級規則實施過程中教師對于幼兒主體性地位的忽視,為此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地批判。比如,研究者指出幼兒園班級規則的制定、出發點、執行等體現出以教師為中心、以管理為中心、以控制為中心、以說教與強化為中心的特點,導致了幼兒消極的自我認知以及教師的知識權威[1].有研究者分析了幼兒園班級制度化生活的特點并指出已有的研究大多關注班級常規積極的意義而忽視了對班級常規的深刻反思[2].有研究者以文化的 視 角 切入,認為幼兒教師作為成人文化代表,對于幼兒文化的定位與解讀出現了偏離,從而導致教師文化壓制了幼兒文化[3].有研究者從教育現象學的角度詳細剖析了幼兒違規現象背后的情感體驗與動機,并呼吁幼兒園、教師應走入幼兒的內心世界,與幼兒一起構建更有生命力的規則教育[4].有研究者通過觀察法搜集到了班級規則,分析發現幼兒教師提出的規則主要集中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教師主要用表揚和批評反饋幼兒執行規則的情況[5].可以看出,已有研究從多個角度審視幼兒園班級規則教育,但大多為理論思辨。而本 研究將運用質性的實證研究方法,以班級規則實施過程為切入點,深入幼兒園實踐現場以考察幼兒園班級規則實施過程的實然狀態,發現其問題,從而為改變幼兒園規則教育的異化現象,提升幼兒園班級規則教育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提供實證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為了詳細與全面地把握幼兒園班級規則實施的實然狀況,本研究采取了目的性抽樣方法,以期能夠為本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對象為某市某一級示范園的一個中班。該園是該市一級示范園,是該市教育實驗基地園與窗口園,在全市一直發揮著積極的帶頭示范作用。該中班由35個幼兒、兩名教師和一名保育員構成。班級幼兒年齡在4.2歲-5歲之間,男女比例 為1:1.2.主班教師為學前教育本科畢業學歷,已工作九年,工作能力突出,是園里公認的教學能手;配班教師為學前教育??茖W歷,已工作七年;保育員為高中學歷,有十二年的保育經驗。
(二)研究工具
幼兒園班級每一條規則實施過程是一個不斷動態演變的過程,都代表著一個完整的行為事件。根據教育社會學研究,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大致經歷三個階段:導入→執行→修復,這構成了本研究中觀察的基本維度。根據研究目的的需要,借鑒有關幼兒規避行為、違規行為、規范事件等已有研究,并結合前期與幼兒園一線教師關于規則教育的訪談,經過反復地推敲、辨析,最終制訂出了幼兒園班級規則實施的觀察記錄表?,F有的框架包括四個基本部分以及更加細化的若干類別,如表1.
(三)研究程序與數據處理
采用參與式觀察,共持續70天。每天觀察時間為幼兒一日活動時間,即7:50-17:30.觀察間隙,對該班教師進行了隨機訪談,其目的是了解在具體的活動背景中教師制訂、執行規則的出發點等,以期為總體把握教師的規則教育觀提供豐富的 事實依據。對所有數據,采用SPP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