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澳大利亞培養學生國家認同的教育與啟示
澳大利亞培養學生國家認同的教育與啟示
>2024-05-03 09:00:00



一、澳大利亞培養學生國家認同的教育形式

1. 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澳大利亞一直都十分重視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的建設,從最初的霍巴特宣言到阿德萊德宣言再到墨爾本宣言,澳大利亞一直都致力于完善本國的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體系。澳大利亞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主要通過建立國民的文化優越感以及消除國民的歷史自卑感兩方面,達到國家認同教育的目的。

第一,多元文化教育。素有“民族拼盤”之稱的澳大利亞在界定國家文化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交織在一起給澳大利亞文化增添了豐富的內涵,澳大利亞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正是利用這一點,并沒有過多強調“澳大利亞精神”,而是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時強調社會的同一性,將“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灌輸到國民腦中,使國民形成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文化優越感,從而打破了民族間的隔閡,為建立良好的國家認同打下了基礎。此外,澳大利亞的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宣揚公民的民主權利,國家的法治概念,突出國民在國家中應有的權利,弘揚國家主權,從而加強國民對國家的信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歷史教育。歷史教育的作用不僅在于讓學生了解本國的歷史,還影響其對國家的歸屬感。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學生階段歷史教育的學習。即使是澳大利亞,這個只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國家,也將歷史課定位為中小學教育的主課,為的就是消除國民的歷史自卑感,將歷史作為維系民族和國家之間的精神紐帶。歷史教育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歷史知識,還促進了學生對澳大利亞的認同感。澳大利亞特殊的歷史背景也使得澳大利亞歷史教育是國家認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最初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澳大利亞基本上是由外來移民組成的國家。民族的多元化以及民族關系的復雜性是澳大利亞必須解決的問題。澳大利亞通過不懈的努力,將一個由不同國家人民組成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上發達國家之一,這其中發生的歷史事件對國民建立良好的國家認同起著非常好的激勵和示范作用。

2. 家庭及社會化教育。除了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澳大利亞還十分重視家庭及社會化教育。首先,家庭教育主要責任在于父母,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無論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對他們未來的成長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亞家庭教育非常尊重孩子的民主、自由以及興趣愛好的培養,這與他們所受到的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孩子從小所受的父母影響,對他們形成良好的國家認同感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其次是社會化教育,與家庭教育主要責任在父母不同,社會化教育的范圍要大很多。

社會上的組織或機構向學生提供學習或實習機會,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切身參與到管理工作中,這種經歷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國家歸屬感。澳大利亞每年都有一個名叫“公民社會領導力培養項目”的大型社會教育活動,在這個為期8個月的項目中,參與者需要利用有限資源來解決兩個社會問題。通過社會化學習,國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加深了國民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增強國民的自信心,提高國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國家認同的效果。

3. 隱性教育。除了以上介紹的顯性教育之外,隱性教育對國家認同感的形成同樣密不可分。首先是宗教信仰對國家認同教育的影響。澳大利亞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各種宗教信仰,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等等在這個國家并存。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在澳大利亞存在的宗教信仰約100種之多。根據澳大利亞的平等機會法,任何人不會因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有何種宗教信仰而受到歧視。由此可見澳大利亞政府十分尊重國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與其奉行的多元文化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對有信仰的國民建立正確的國家認同起著很好的積極作用。其次是各種儀式對國家認同教育的影響。澳大利亞中小學校里隨處可見象征澳大利亞國家的物品,如國旗。此外,學校進行的宣誓儀式,誓詞自然都是表達對國家的忠誠和敬意,這類儀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國家的看法。再次,各種節日慶典對國家認同教育的影響。每逢澳大利亞建國日政府都會組織軍隊游行和舉行慶典活動,不僅弘揚澳大利亞文化,同時也使學生增強國家意識以及自豪感。最后,澳大利亞的文化副產品對國家認同教育的影響。例如澳大利亞的文學作品、電影等等,不論是對于崇尚文學的人還是對于追求時尚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切實有效的教育手段。

二、啟示

政治認同教育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可以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問題??疾彀拇罄麃唶艺J同教育的形式對我國加強認同教育有許多有益的啟示。

1. 在方式和內容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澳大利亞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類似,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認同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迫于小考、中考和高考的壓力,中國學生在培養政治認同的最關鍵時期不得不接受應試教育。正是應試教育的盛行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許多學校都注重升學率而對思想政治教育這方面關注不夠,在如何強化政治認同教育這方面更是無人問津。這樣的結果顯而易見,學校照本宣科以考試為目的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教育方式枯燥無味、教育方法滯后、教育內容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僅扼殺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主觀能動性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還有可能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喪失求知欲望。與此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沒有出臺一個適應時代變化的解決方案。學校在教育方式、內容、載體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上政治文化價值觀念的轉變使得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政治認同這方面的貢獻顯得十分有限。當今社會,要改變現狀提升政治認同教育的成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是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

其一,優化教育理念。澳大利亞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課程在每個學習階段都會向學生提出3個問題,并圍繞這3個問題展開討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鑒這種啟發式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向學生提出問題,用恰當的語言和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循序漸進地達到教學目的。相比原本較為傳統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應朝多元化、創新、動態的方向發展。

其二,創新教學方式。與澳大利亞的教學方式不同,中國學生學習大多在課堂聽課,這樣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育者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脫離傳統較為枯燥的教學地點將知識貫穿到行動中,如參觀博物館、紀念館、開展實地調研活動、舉行報告會等,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校還可以透過一些大型節日或文化媒介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其三,拓展教學內容。相比澳大利亞的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就顯得較為局限。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涵蓋了各個學科,基本上所有學科的知識點都有涉及,可以說是對各個學科的一個大整合,使學生對知識有一種全局上的掌控。相比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單一傳授知識,這種方式更具前沿性。中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學習這種方式,大膽拓展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內容,真正將知識融會貫通地傳授給學生。

2. 加強中國文化和歷史教育。要加強政治認同教育,文化和歷史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方面。我國絢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完勝澳大利亞,然而,我國在中國文化教育上存在一些不足。在全球化發展越來越迅猛的今天,我國學生對文化的追求十分冷淡,取而代之的則是對洋快餐、日韓明星等等外國文化的追求。如果放任這類現象,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政治認同感將十分不利,這時候學校應義不容辭地承擔向年輕一代傳播中國文化的責任,將中國優秀的文化播種到下一代人心中。文化教育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何能通過最簡潔的語言向學生準確傳達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學校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學??梢岳酶鞣N資源,如網絡、校園電臺、宣傳欄等媒介,探索一條嶄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加強中國文化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化,還能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從而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

在中國,歷史教育是提高政治認同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一位中國人都從中國近代史中得知中國過去屈辱的歷史,正是中國共產黨拯救中國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難道還有比這更具說服力的事件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政治認同感嗎?然而,我國的歷史教育并沒有想象中那樣成功??斩?、抽象的教學內容,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使得歷史教育整體缺乏活力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因此,重新衡量歷史課的教育標準,如何把枯燥的歷史事件生動說給學生聽是學校和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學習歷史,尤其是學習近代史,可以有效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國家歸屬感以及政治認同感。

3. 發展社會化教育。發展社會化教育讓學生從小就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參與到黨政機構的實踐中,不但體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核心建設理念,還培養了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責任感,進而提高他們的政治認同感。澳大利亞的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在這點上做得就非常不錯。社會化教育作為公民學與公民資格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很好地處理了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通過社會化教育學生參與到各項社會活動中,不僅學習知識,還獲得了寶貴的服務體驗。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也需要為學生提供類似的機會,定期組織學生到政府部門實習參觀,讓學生從抽象乏味的理論知識中解放出來,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Derek Heater. A History of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M].New York: Routledge Falmer,2000.

[2] Feather. N. Values and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ustralian evidence[M].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4.

[3] Oritti Chilov, Edited. Citizenship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M].The Woburn Press,1998.

[4] Phillips. T. Popular views about Australian identity:Research and analysis[M].Journal of Sociology,1998.

[5] Smith,T. & Jarkko. L. National pride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M].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2001.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