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幼兒入園生活適應問題探究
【第一章】幼兒入園適應困境研究緒論
【第二章】幼兒在幼兒園的適應相關問題
【第三章】幼兒入園生活適應的影響因素
【第四章】幼兒入園適應的相關解決策略
【結論/參考文獻】如何解決幼兒入園適應難題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三章 幼兒入園生活適應的影響因素
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后,首先要應該克服和解決的困難,就是生活適應。了解和分析主要影響因素至關重要,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家長、幼兒園、教師要適當的提出干預建議,引導幼兒實現良好適應生活。
幼兒入園生活適應受環境、人等因素的限制,環境與人、環境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哪怕是微小的變化也會對相鄰者產生巨大影響,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后,會有很多因素,對其入園的生活適應性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幼兒自身、幼兒的家庭和幼兒園,以及由這三者之間互相影響產生的聯系性因素,這些影響相互作用,深遠持久。
一、幼兒自身的影響因素。
(一)幼兒自身的性格。
從與教師的訪談中得到結論發現,性格開朗的孩子一般來講,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比較快,因為,陽光開朗的孩子喜歡說笑,沒有心結。即使入園初期也會出現強烈的抗拒行為,這種抗拒行為比一般孩子更猛烈更激烈,可開朗的孩子能夠很快地適應,適應速度比性格不太開朗的孩子要快,開朗的孩子一旦適應幼兒園生活,就相對穩定,反復幾率很小,而且開朗的孩子在熟悉了之后會主動地跟教師說話,主動地跟其他孩子做朋友,懂得分享自己的好吃的和新玩具。性格相對內向的孩子在適應幼兒園生活會更慢,主動與其他人交往的進度也會更慢。因此說,性格決定命運,從小就注定。
(二)幼兒在入園之前的準備工作。
1.能力準備。
幼兒剛剛入園,作為年輕的父母,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能不能在幼兒園吃好喝好睡好,因此,幼兒在入園前家長對其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放在第一位,這些能力也是家長檢驗孩子能否開始送幼兒園的標準,不具備這些吃、喝、拉、穿、睡的能力,家長是斷不會送孩子入園的。有些入園的孩子雖具備這些能力,但掌握的不熟練,也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情緒。研究表明,這些自理能力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大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速度,能熟練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孩子會心情愉悅、沒有負擔,不熟練的孩子,著急導致緊張,越緊張越總不好,做不好就影響情緒,情緒不好就不愿意來幼兒園,就會抗拒幼兒園。幼兒入園前的能力準備至關重要。
2.心理準備。
家長應該在孩子入園前有一個心理引導,讓孩子逐漸適應的過程,提前告訴孩子去幼兒園是和父母暫時分離的,是寶寶長大聽話的表現。家長可以提前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安排與孩子的短暫分離,時間逐漸拉長,讓孩子逐漸適應,并能最終順利進入幼兒園。缺少這個心理準備的孩子,當得知進入幼兒園就必須與父母分離時,就會情緒異常反應劇烈,因為缺少心理準備的過程,孩子不能馬上接受。
可見,心理準備還是很有必要的。
(三)幼兒已經形成的生活習慣。
一般來講,幼兒在入園前,就因為家庭父母的影響,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了,而且較隨意,要想改變又很難,但是不改又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因此家長從小就要給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一旦形成是很難實現改變的,更不要給孩子培養不健康的入睡習慣、吃飯習慣等,有的孩子一定要摟著娃娃才能入睡,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等等。這樣到幼兒園會無形地給教師增加負擔,教師和孩子的比例本來就嚴重不足,照顧不過來太多的孩子,孩子被忽略了一定影響情緒,會導致孩子不愿去幼兒園,其實,家長自己才是根源。
二、家庭存在的影響因素。
(一)家長送幼兒入園的動機分析。
有不少家長認為,送幼兒入園,是因為家里沒人看孩子,找一個托管的地方,對幼兒園沒有更多的要求,保證孩子吃好、喝好、睡好,幼兒入園適應對于幼兒的重要性根本沒有得到家長的重視。當孩子出現不適應狀態或者哭鬧時,如果家長不去及時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采取妥協的方式,讓幼兒呆在家中,隨其自然,也不送孩子去幼兒園,孩子不去就不送。這樣反而對孩子影響更大,還不如一天不送。家長正確認識送幼兒入園,是幼兒在幼兒園生活適應的上首要前提。
(二)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
有一種期望價值理論,[5]這種理論指出,父母對于幼兒的期望和信任,一般來講對于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每一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對孩子過分要求,強施壓力,如果要求過高,往往會得到相反的結果,有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是因為笨的原因,他們往往用威脅的手段,來控制幼兒在幼兒園的哭鬧,或者用嚇唬的手段,說不聽話就不接其回家,這就造成孩子每天去幼兒園就怕父母不接他,抵抗情緒越來越強烈。孩子每天都擔心,心理上產生焦慮情緒,相反,受到父母鼓勵的孩子會越來越喜歡來幼兒園,樂于來幼兒園,父母威脅的孩子越來越不愿意來幼兒園,可見,家長的教育觀念對孩子心里情緒影響很大。
(三)家長面對幼兒入園的情緒及行為表現。
1.家長每天都要接送幼兒入園,在接送時,他們的思緒和行為,對幼兒的入園生活適應,也有重要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最可信任的人,他們對于事情的看法,往往直接影響孩子的看法,如果家長對幼兒園存在懷疑和不信任,那么,幼兒在園時就會表現出對幼兒園的質疑,會不聽老師話。很多家長剛送孩子入園是時,暫時不離開,會偷偷地觀察孩子,觀察教師對孩子的態度,這種不信任會影響到孩子,呀也會不信任幼兒園,導致孩子的性格中缺乏信任感,長大后也不相信鄙人。
2.在對班級老師的態度上,家長的言行和行為也會影響幼兒的入園生活適應,家長既然選擇了讓孩子某所幼兒園就讀,那么就要充分的信任這所幼兒園,相信它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是科學的、合理的,教師教給孩子的知識都應該認可。
同時家長也要理解教師,孩子多教師少,難免有照顧不到的地方,要多體諒。要想讓孩子尊重教師,家長就要相信、認可和尊重老師。
三、幼兒園的影響。
(一)教師引導的方式和方法的影響。
不少幼兒教師,有這樣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小孩子在幼兒園只要不哭不鬧,能吃能喝能睡,就是適應幼兒園生活了,產生這種想法,就會對孩子比較嚴格,讓孩子害怕自己、聽自己的話。但這種聽話是被動的、不自愿的,僅僅是表面現象。孩子的內心沒有接納教師、沒有接納幼兒園。
(二)幼兒園班級的環境影響。
幼兒在班級所處的環境,主要有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種,兩種環境的營造同樣重要。教師創設的物質環境對幼兒來說有引導的作用,在班級里張貼孩子的手工制品,鼓勵孩子積極的動手行為,在在幼兒觸手能及的地方,比如說,洗手池旁,便池旁,有意識地張貼一些指示圖,讓幼兒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圖畫比語言更直觀,日常生活中,幼兒在進行一些常規的生活自理活動室時,就可以按照圖示的過程慢慢的進行,這樣,既方便又有效果。另外,在幼兒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不僅能夠讓幼兒緩解緊張的情緒,同時也提到讓家長放心的效果,教師只有用親和的態度對待幼兒,才能贏得孩子和家長的信任,為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