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工匠精神; 職業院校; 校園文化;
0 引言
伴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 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2月2日召開的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切實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在加強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 也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建設具有工匠精神校園文化, 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以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工匠精神為起點, 中國社會開始呼吁“工匠精神”, 期盼工匠精神的回歸, 這是社會給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是實現產業創新、經濟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是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
1 工匠與工匠精神
1.1 工匠與工匠精神的形成發展
工匠一詞古來有之, 《說文》云:“匠, 木工也?!薄缎栄拧返慕忉尀椋骸敖?, 治也?!弊阋姟敖场睆恼Q生之日起便與精湛熟練的技能、嚴謹認真的態度密不可分。3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國人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先進、完善的手工業體系, 工匠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 “工匠”一詞的內涵不斷演化, 變得更為豐富而深刻, 工匠在不同領域里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他們是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者, 承擔著推動文明進程的重任??v覽古今, 在大到軍事、科技, 小到各種輕工產品的制造業上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西方有諺語“希臘人的腦、阿拉伯人的腳、中國人的手”, 可見中國工匠高超的技藝是得到過歷史的驗證, 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藝精湛的魯班是中國古代工匠的杰出代表。
現代社會, 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 “工匠”又有了新的定義和理解。工匠, 是長期受到工業文明熏陶、訓練、培育出來的專門人才;是生產活動中掌握技能、技藝和技術的人才。只有達到一定高度才能稱之為工匠。工匠的概念已經不局限于手工勞動, 而是涵蓋了各項技術領域的工作。隨著“工匠”內涵的擴大, 社會對工匠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這需要人們轉變固有觀念, 重新認識工匠在社會變革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關注工匠這一群體所具有的精神品質。
“工匠精神”并非新的概念, 是隨工匠一詞的出現而出現, 是從事該行業的人就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具有的相應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形式雖然不斷變化, 其核心的精神卻是一脈相承。中國的工匠歷來注重師承和發展, 古代各行各業都有祭拜其創始人的習俗, 對行業的稱呼亦有以創始人為名的習慣, 如理發被稱為“七子技”, 正是紀念創始人朱七子 (又有“陳七子”之說) .由此看出, 我國工匠對傳承性和行業精神的高度重視, 對行業傳統的繼承代表著工匠對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提升的不懈追求, 可謂“工匠精神”的早期形態和歷史積淀。在幾千年文明的進程中, 工匠行業的內容日漸豐富, 尤其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代, 工匠的作用也日益突顯, 但同時工匠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缺失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 “工匠精神”的回歸是具有時代意義的舉措, 它不僅是對傳統工匠職業道德的繼承, 亦是對新時代的工匠精神進行更全面、更具創新性的詮釋。
1.2 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本質特征
“工匠精神”的內容十分豐富, 很難為其下一個統一的、準確的定義, 但可以肯定的是, 工匠精神核心是能夠以它所具備的一些特質進行概括的。無論具體到哪一個行業, 工匠精神的內核都是一致的。
“工匠精神”, 顧名思義, 它首先是與工匠相匹配的精神, 從思想認識的角度, 可以用工匠的特點來理解工匠精神。其一, 有對本行業敬畏和熱愛的感情。這是工匠精神的根本, 唯有如此才能具備堅定的職業操守, 堅守自己的專業, 不受其他因素誘惑, 堅持對職業的忠誠, 有將自己的全部工作熱情投入到職業上的覺悟;其二, 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態度。工匠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其高水平的職業技能和在專業上專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態度, 是保證其不斷成長的動力;其三, 要有傳承和創新的思想。工匠要有對專業的師承意識, 具有鉆研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也要避免因循守舊和簡單、機械式傳承, 要實現超越更要創新, 將傳承與創新轉化為提升自我、不斷進步的動力, 令其貫穿自己的職業生涯。
“工匠精神”從技術性和價值性相統一的角度來看, 又表現為專業精神、職業態度、人文素養三者的統一。專業性、職業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工匠精神, 恰恰能夠反映出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 工匠精神源于職業教育, 同時亦反作用于職業教育, 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又互為補充[1].
綜合多方面要素, 我們可以將新時代工匠精神本質特征歸納為:狹義特征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使其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 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三者的統一[2].廣義特征指對品質千錘百煉、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對技術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確保質量;對專業耐心專注、堅持不懈、不斷進??;對工作敬業愛業、堅守如一、積極熱情??傊?, 工匠精神包括了對工作的精益求精、對事業的敬畏執著、對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2 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是一種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技能或職業知識、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從而滿足從事一定社會生產勞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職業教育向社會輸送的是具有熟練專業技能和較強動手能力的實踐型、應用型人才, 從廣義的角度講亦可稱之為“工匠”.因此, 職業教育中應該體現工匠精神, 而工匠精神亦應孕育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
2.1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
與普通高等教育和企業培訓相比, 職業院校更應注重工匠精神培育,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 兩者之間相互依存、互相促進。在職業教育中處處能體現出工匠精神的內涵和要求, 這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都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的。
普通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學科知識水平的提升, 實踐動手能力不是主要目標;企業培訓目的性很強, 往往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短時間的教學訓練, 只能達到有限的增進效果。職業教育與這兩者都不同, 它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技能為目的, 為學生提供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專業學習和良好的職業習慣、職業素養, 以就業為導向、與崗位相對接, 培養目標是學生在走向社會時, 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因此可以說, 職業教育是最能體現工匠精神的教育模式, 工匠精神是其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
2.2 以工匠精神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與品質
職業教育與工匠精神的緊密聯系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特色, 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相結合, 以職業教育培養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增益職業教育, 這是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發揮作用的體現, 也是職業教育對工匠精神的內化和發揚。
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 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切忌形式化, 不能生搬硬套。當今的職業教育應思考的問題不是怎樣在職業教育中體現工匠精神, 而是如何讓工匠精神與學校教育更好結合, 讓工匠精神對職業教育起到推動作用, 使職業院校成為培養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搖籃。
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教育育人全過程, 這關乎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 也關系到工匠精神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 至少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 夯實專業知識, 注重技能培養, 強調學習技術的嚴謹性。掌握專業技能是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生涯的基本追求, 是一名工匠創造價值和實現自我的最要重的條件。對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 首要任務就是學好專業技能, 并學會怎樣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技能, 對專業技能的鉆研和堅持最能體現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 職業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應表現為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態度。從學生對待自己本專業的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將來所從事職業的態度, 這種態度決定了他們在職業生涯中發展的空間和速度, 沒有職業認同感, 就不能認識到自己職業的意義和重要性, 也就不可能具備應有的工匠精神。因此, 職業素養的教育是學生在職業院校中需要獲得的, 也是形成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條件。
第三, 在繼承中創新, 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對專業精益求精、不斷探索和研發是工匠精神的內涵之一, 也是職業院校學生需具備的素質。職業教育是將知識與實踐的結合, 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通道。職業院校的學生應具有創新能力, 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 要以創新的思維在職業生涯中達到更高的境界。
2.3 以職業教育促進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揚
職業教育理應成為培育與弘揚工匠精神的主陣地, 使工匠精神成為職業教育的靈魂和“信仰”, 以職業院校為載體, 向整個社會的各項技術行業滲透, 將工匠精神發展為具有傳承性、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行業精神。如果說本科教育培養具有學科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是科學家的載體;職業教育著重培養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 理應成為大國工匠的搖籃。唯有將工匠精神引入職業教育才能實現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為此, 職業院校應努力建設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采取多種途徑將工匠精神的內涵傳達給學生, 讓學生認識工匠在社會發展中的歷史地位, 準確把握工匠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各專業的課程中通過實際案例、工程實踐等讓學生加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使工匠精神深深植入學生的價值觀中, 讓其在學習和操作中時刻以工匠精神的準則要求自己, 從而實現“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思想和行動中。當學生離開校園時, 實現工匠精神的傳播和發揚。
3 工匠精神與職業院校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面貌、價值追求的體現。校園文化, 廣義上講是以學生為主體, 以校園為主要空間, 并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 以育人為主要導向, 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 以校園精神、物質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狹義的校園文化主要指校園中學生的活動造成的青年群體文化, 以學生團體、學生社團、學生文化活動等為表現形式[3].
高校的校園文化主要有2種表現形式, 一種以表現學校人文精神為主, 強調學校的歷史積淀和精神風尚;另一種以展現學校的專業特色為主, 要求學生了解專業的性質, 注重對專業的熱愛和忠誠。無論哪種形式, 其目的都是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就職業院校來說, 校園文化主要以第2種情況居多。
3.1 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特征
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的特點, 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有其特殊性。由于職業院校的價值追求、辦學定位、學制、規模等諸多原因, 學生思想相對統一, 校園文化的發展也簡單而平穩, 有利于學生選擇正確的個性發展途徑。但現在多數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特色不鮮明, 甚至是欠缺校園文化。許多職業院校沒有形成完整的、有價值的校園文化, 學校和教師沒有做到對校園文化進行正確的引導, 學生也是消極和被動地接受校園生活, 而缺乏主人翁意識, 拒絕投入到建校護校、發揚校園文化的活動中來。為了應對和解決這個問題, 職業院校發展校園文化應注意自身的特色, 注重學生的心態和心理需求, 讓校園文化易于被學生所接受, 并能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探索并逐步形成與自身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校園文化。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是社會對每一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要求, 工匠精神應該成為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靈魂。
3.2 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校園文化
以校園為載體將工匠精神傳授給學生, 是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中扎根、發展的最好方式之一, 讓工匠精神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培育發揮強大的影響力。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應該是一個長期而漸變的過程, 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中本就有敬業、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等與工匠精神契合的品質, 將其與工匠精神結合后, 更能突顯職業院校的優越性。
第一, 給工匠精神加文字性定義, 作為校園文化的訓誡內容。首先應明確工匠精神的定義, 雖然工匠精神很難以準確的文字描述, 但可將其核心理念以簡潔的文字總結出來, 方便理解和記憶。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 當工匠精神成為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后, 學生更容易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 不知不覺受其影響, 逐漸改變自己的思想認識[4].
第二, 在學習和實踐中突出工匠精神, 教師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校園文化的承擔者不僅是學生, 也包括學校的教師。職業院校的教師應以身作責, 以自己的行為踐行工匠精神, 將工匠精神落實到日常教學活動中, 做到言傳身教, 注重從生產實際中總結和提煉工匠精神的精髓, 時時處處注意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接受。
第三, 將工匠精神引入學生社團活動。社團活動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之外的另一部分校園活動, 社團是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由學生自發成立的組織。學校應正確引導學生社團, 引導和支持能體現工匠精神的社團組織開展活動, 并將工匠精神融入到社團的章程和規范中, 讓學生通過社團活動直接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3.3 以工匠精神推動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發展
工匠精神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是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中實現發展的重要途徑, 同時也是推動校園文化發展的力量。
首先, 工匠精神代表一種精神力量, 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校園文化最重要的特質是能鼓舞學生, 讓學生產生學習和生活的動力。作為叛逆期的青少年, 學生們有自己的世界觀且排斥說教性的外來觀點, 能讓他們接受的是他們認同的觀點和事物。工匠精神不具有說教性, 它以實踐證明其正確性, 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更容易被青年學生所接受[5].
其次, 校園文化推崇對學校的熱愛和歸屬, 而工匠精神中堅守、執著的精神正符合這一要求。學校無法要求學生憑空對學校產生感情, 但當學校讓學生看到值得他們熱愛與堅持的東西后, 學生便會將自己的熱情回饋給學校。工匠精神無疑是職業院校所具有的最優秀的文化, 是能夠得到學生認可和追求的精神。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 學生會對學校產生更深的認同和信任, 進而理解和接受學校的文化, 并將其作為貫徹自己一生的人生信條。
第三, 工匠精神是最適合職業院校學生堅定信守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的導向必須是健康、積極、有益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 職業院校是學生世界觀成形的熔爐, 是學生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健康的校園文化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使學生在未來的人生中受益。將工匠精神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容, 職業院校的學生能夠在學校便樹立良好的認識, 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具備了專業素質和職業精神, 提升職業認同感, 提高自身修養和精神境界。
4 結語
自學徒時代起, 工匠精神就在職業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當今職業教育倍受重視的情況下, 職業院校更應該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 建設基于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將工匠精神結合到職業教育中, 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共同進步, 這是新的時代對每個職業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小魯。工匠精神, 職業教育的靈魂[N].中國教育報, 2016-05-13 (05) .
[2]百度百科。工匠精神[EB/OL].[2016-10-28].https://baike.baidu.com.
[3]趙歡, 任鳳國。以中國精神建設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思考[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 14 (3) :37-40.
[4]劉增安。以工匠精神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 29 (1) :14-16.
[5]孫標。論高職院?!肮そ尘瘛钡呐嘤齕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5 (6)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