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越來越重視科學教育,也稱為“科學啟蒙教育”,就是要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在教師組織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中,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如做個小實驗、講個小故事、創設小的情境、猜謎語等多種組織形式,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探索科學活動,調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萌發幼兒主動探索的強烈欲望。幼兒園中科技教學越來越滲入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對科學興趣的培養就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科技教學的質量。幼兒通過已往的科學經驗,學習新的科學方法,在教學中充分開動腦筋,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創造能力,并獲得成功的體驗,萌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那么,如何在科技教學中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呢?
1 準備材料豐富,提供的教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在科技教學中,教師準備的材料要豐富,提供的材料要有新意,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觀察教師提供的教具之后,也能及時的進行操作活動,大膽的參與到活動中,積極的配合教師,使得科技教學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萍蓟顒又?,材料是開展活動的基礎,沒有這些物質材料,幼兒就無法順利的去操作實踐,沒法用雙手去玩,去游戲,這會影響到幼兒的動手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準備教學材料的時候就要提供一些幼兒感興趣的,能夠萌發幼兒興趣的材料。中班科學活動《小船開開樂》活動中,我提供了人手一只小船,幼兒看到這個小船就已經相當的興奮,一眼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用平時我們小朋友喝的牛奶盒做船身,就是取材于幼兒的生活,孩子們看到后就非常的感興趣,利用橡皮筋、小紙片等,幼兒拿到材料之后,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探索的欲望逐漸增強,在實踐操作中也就能順利進行,通過探索尋找開小船的方法。
2 創設愉快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科學活動氛圍
在科技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給孩子一個能自主活動的空間,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和欲望,讓幼兒主動來參與到活動中,親自動手來進行操作實踐活動。
興趣使幼兒敢于冒險,敢于嘗試,使活動得以維持。幼兒如果沒有興趣,就不會產生動手操作的欲望,也就沒有順利進行活動。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讓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無拘無束的、沒有膽怯、沒有依賴心理,能夠主動的去參與到教學中,積極探索、思考、開拓創新意識。
中班科學《有趣的磁鐵》中,我們向幼兒提供了許多材料,讓幼兒來試一試哪些材料是可以吸起來的?哪些材料是不能吸起來的?然后讓孩子們想想將這些材料都放進水里,如何將回形針、鐵釘成功的撈起來。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思維活躍,個個都躍躍欲試。有的小朋友拿了一雙筷子在找回形針、鐵釘;有的小朋友拿了一個 U 型磁鐵,不一會兒就成功的將回形針、鐵釘都撈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表現充分體現了對磁鐵的濃厚興趣,如果在這個環節中,不讓幼兒親自動手試一試,效果可能就不那么好了。在課間活動的時候,幼兒時不時的要來再次嘗試,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被磁鐵吸起來。
他們也會高興的告訴我,我找到了鐵了東西了。老師提供的這個科學氛圍就相當的好,不拘束幼兒,讓幼兒想說就說,想操作就操作,在自己的操作中發現磁鐵的秘密。
3 給幼兒探索實踐的機會,激發幼兒的科學興趣
在科技教學中,給幼兒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也是尤為重要的,能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對下一次的實踐課會有事半功陪的效果。有的幼兒膽子小,不敢動手進行實踐,那么失去這樣的體驗也就不能很好的發現科學課帶來的新發現。
在《有趣的葉子》教學活動中,我們先組織幼兒到戶外進行活動,讓孩子們觀察各種樹葉,并共同收集了許多葉子,然后一起帶回來,找找看葉子都是什么形狀的,都是什么顏色的。根據不同葉子的特征,我們拼出了不同的形狀,有蝴蝶、青蛙、孔雀等等,一個個都惟妙惟肖的。
在《打撈沉船》教學活動中,同樣讓孩子們動手來試一試,如何能成功的打撈到沉在水底下的船,孩子們想了很多的辦法,開動腦筋,最終,有小朋友想出了可以運用吹走吸管中的空氣,讓小船成功的浮上來。通過實踐,獲得了成功的體現,大家都打撈到了沉船,最終發現了寶貝。
4 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求科學教學的新方法
科學實驗課都是來源于生活,教師選擇科學課的時候也要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如果幼兒沒有接觸過,一般想不出方法。在中班科學《五彩寶貝》中,讓孩子們探究如何將草地上的寶貝都通過瓶子成功的裝到瓶子里,這就是源于孩子們平時的發現,能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現瓶子可以通過一捏一放的方法,將寶貝都成功的吸到瓶子里。如果孩子們有這方面的經驗的話,這樣的科學課就顯得非常的簡單,也能每個人都獲得成功;但是如果孩子們缺乏這方面經驗的話,活動就顯得有點無法進行,就只有教師來進行適當的引導。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幼兒的生活經驗尤為重要。在選擇和設計教學的時候,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也就是說要從幼兒生活周圍選擇設計內容,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讓他們產生興趣,然后提出問題,最后通過實驗操作自己解決問題。
在《動物找家》中,可選擇一些幼兒常見的動物,如小鳥、小狗、小魚等小動物,當提問這些小動物的家在哪里的時候,孩子們都能回答出來,這就是源于他們的生活經驗,能順利的說出小鳥的家是鳥巢,在樹上,小狗的家是狗窩,小魚的家在水里。這些簡單的問題都難不倒他們,所以在認知課上,教師可以進行拓展問題,一些孩子們不怎么接觸到的動物呢,蛇的家在哪里呢 ? 這樣就有助于幼兒進行開拓思考,培養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同時,要把“教孩子學會”的教學方法轉變為“教孩子會學”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我們老師都是去教孩子做什么,基本任務是讓孩子們把握一定的知識,而忽略了怎么樣讓孩子會學,主動的去學習,去探索。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去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去學習創造,去主動探究,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在這一時期好奇心又非常大,智力也在迅速發展中,有很大的潛能需要我們去開發。作為教師,我們要以興趣為紐帶,以興趣為載體,從各個方面去挖掘孩子們的潛能,在科技教學中不斷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使得孩子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獲得更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華菊 . 淺談生活現象對幼兒科學興趣的培養 [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09)。
[2] 朱 冬 娟 . 如 何 培 養 幼 兒 科 學 活 動 興 趣 [J]. 新 課 程 學 習( 上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