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1]
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是指教師為全班幼兒提供音樂學習活動的引導與支持,以此來滿足幼兒感受、表達和創造美的需要,陶冶幼兒的審美情趣,豐富幼兒感受和體驗美的經驗。它是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一種方式,本研究以某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的音樂集體教學活動為觀察樣本,嘗試了解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頒布以后,音樂集體教學活動開展的總體質量狀況及不同年齡班、不同類型的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量水平。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了"目的性抽樣",選擇長沙某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為研究對象,對該園大、中、小班各10個音樂集體教學活動進行實地觀察。觀察了歌唱活動、韻律活動、音樂游戲、打擊樂器演奏以及音樂欣賞這五類活動[2],總共30個音樂集體教學活動。分布情況見表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李克建和胡碧穎修訂的《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第二稿)》中"集體教學"子量表[3].經過修訂的《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第二稿)》中包含了八個子量表,即園舍設施、保育、課程計劃與實施、集體教學、游戲活動、語言與推理、指導與互動、對家長和教師的支持。經過項目分析,量表所有項目的臨界比例在0.05水平均顯著,子量表及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值均大于0.8,其中,本研究中所用"集體教學"這一子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21,由此可見,這一子量表的信度與效度都較高。該子量表結構為7個項目及項目下面28個維度,即目標與內容、情感支持、教學設計與組織、教學過程、教學支持、幼兒表現、課堂文化7個項目。其中目標與內容項目包括適宜性、整合性、明晰性、基于幼兒興趣與經驗、豐富性與挑戰性這五個維度;情感支持項目包括情緒/情感氛圍、敏感性這兩個維度;教學設計與組織包括教學準備、過程設計、教學組織方式、教學設備與材料的運用這四個維度;教學過程包括幼兒行為管理、意外事件的處理、機會提供、時間長度、教學過程與效率這五個維度;教學支持包括語言方式、教學方式、教學機智、促進思維技能發展、反饋與評價這五個維度;幼兒表現包括參與/關注、情緒/情感、思維/技能、表達/創造這四個維度;課堂文化包括價值取向、平等與公平、尊重與欣賞這三個維度。項目中的每一維度均以1分(不適當)、3分(最低要求)、5分(良好)、7分(優秀)來進行評分。
3、研究方法
(1)文獻法
本研究通過所在學校圖書館、資料室和中國知網查閱大量關于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量的相關專著、研究文獻、期刊論文等。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關于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量相關研究的最新動態。
(2)測量法
運用《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第二稿)》中"集體教學"分量表,主要利用7個子項目以及其中所包含的28個維度來評價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量。
(3)觀察法
筆者使用《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第二稿)》的"集體教學"量表,在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利用非參與式觀察測量評價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量,同時進行錄音錄像,活動結束之后結合錄音錄像修改完善評分。
(4)訪談法
為了更詳細地了解所在幼兒園的大班、中班、小班音樂集體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學語言、實踐智慧,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師幼之間的互動以及對音樂活動質量的影響因素等,我們設計了訪談提綱對所觀察班級的教師進行了訪談。
三、結果分析
1、幼兒園 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 量 的 總 體分析
見表2:平均分大于5分的項目依次是目標與內容、教學過程、情感支持、教學設計與組織、幼兒表現、課堂文化、教學支持。平均分在4分和5分之間的是教學支持。教學過程的平均分比其他項目分數高,而教學支持明顯低于其它項目,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Sig=0.000<0.001,表明某幼兒園音樂活動質量存在著極顯著差異。
2、不同項目與維度的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量
(1)目標與內容
目標與內容項目主要測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設定的目標與內容的適宜程度。由表3所示,平均分在6分的維度是明晰性,平均分在5分至6分之間的維度是基于幼兒興趣與經驗,平均分在4分至5分之間的維度是適宜性、整合性、豐富性與挑戰性。由此可知,大部分維度在4分至5分之間。
(2)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項目圍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營造的情感/情緒氛圍、教師對幼兒的敏感性。由表4所示,平均分在6分的維度是情緒/情感氛圍,平均分在4分至5分之間的維度是敏感性。
(3)教學設計與組織
教學設計與組織針對活動前教師的設計、準備情況,結合活動實際開展過程進行評分。由表5所示,平均分在5分至6分之間的維度是過程設計和教學組織方式,平均分在4分至5分之間的維度是教學準備和教學設備與材料的運用。
(4)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針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幼兒行為的管理、教學活動的整體性把握及教學效率進行評價,教師是否能夠利用有限時間高效地將活動內容傳達給每位幼兒,并達成活動目標,這是衡量教學活動質量的一項重要標志。由表6所示,平均分在4分至5分之間的是幼兒行為管理和時間長度,平均分在5分至6分之間的是意外事件的處理和教學過程與效率,平均分在6分以上的維度是機會提供。
(5)教學支持
教學支持項目主要針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衡量,觀察教師是否能夠結合幼兒的年齡發展及個體差異,運用適用于幼兒能力、促進幼兒經驗發展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圍繞"怎么教"為重點開展音樂集體教學活動。由表7所示,平均分在3分至4分之間的是教學方式、教學機智、促進幼兒思維技能發展,平均分在5分至6分之間的是語言方式、反饋與評價。由此可見,大部分維度在3分至4分之間。
(6)幼兒表現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都是衡量教學活動質量的重要因素,幼兒表現體現著教師教學的效果,幼兒的創造與表達同樣也是評價活動目標是否達成的一項依據。由表8所示,平均分在5分至6分之間的維度是情緒/情感和思維/技能,平均分在6分至7分之間的維度是參與/關注和表達/創造。
(7)課堂文化課堂文化主要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根據教學活動的整體印象,對教學活動背后的價值取向以及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把握。由表9所示,平均分在3分的維度是價值取向,平均分在5分至6分之間的維度是課堂文化,平均分在6分以上的維度是平等與公平、尊重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