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國學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幾千年的沉淀,最終成為當代人眼中的無價珍寶。深厚的底蘊讓國學散發著特有的魅力,使得現代人對其愛不釋手,并因此而在教育領域形成了新的教育目標,即通過對國學教育的不斷完善、升華以及深入發展而培養出蘊含濃厚民族文化氣息的世界公民,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國學文化傳播的工作中,大眾媒體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另外,各級各類學校也深化了國學教育的內容,不斷開設相關課程,旨在增加學生們的內在文化底蘊,以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世界公民。
二、國學教育的意義
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民族文化,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的精華和靈魂,又是促進民族發展的動力[1].文化的失去將是一個民族消亡的開始,因此在人的初始階段開展國學教育進而讓國學文化在幼兒心中開始生根發芽,就能將國學教育貫穿在人的整個認知和學習的階段,使得國學文化能夠隨著人學習的不斷發展和深化而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最終實現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并提升全民族的整理素質素質的目標。
三、國學教育內容的選擇
以幼兒作為出發點選擇國學教育內容,可以從《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原汁原味的國學經典開始。這些原汁原味的國學經典可以說是啟蒙教學的首選的教學資源,但是是否完全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仍需要進一步探究。
(一)符合時代發展特點。知識經濟時代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意識形態不斷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發展。雖然國學是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經典,但是事物一直處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之中,因此要用發展發眼觀看待國學文化,吸收國學文化中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部分,去掉與時代發展不適應的部分,來深入國學文化在現代的發展。比如《弟子規》中以“親有病,藥先嘗”來教育子女孝順生病的父母,但是這樣的做法在現代來說是不科學的,藥物不能再隨意的條件下進行品嘗,那會給試藥者造成生命危險。另外,國學知識中的一些價值觀與現在所提倡的價值觀并不一致,比如在三綱五常中提出“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但是以現如今的價值觀來看,就算是長輩的觀點也不能一昧遵從,要根據事實來判斷正誤,而且當今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在夫妻關系中,應該相互尊重相互扶持,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無條件服從。當遇到這些與現代社會不符的國學知識時,應學會摒除,進而選擇適當的內容進行教育。
(二)符合人在初級階段的發展特點。國學教育的深入發展,應符合人在初級階段發展的特點,使國學教育的教學效果凸顯出來。因為人在初級階段的學習中,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還在不斷發展之中,并未成熟。并且,漢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別是在書寫、涵義以及白話文上有很大區別的古文,即使是成年人在對古文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各方面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的幼兒[2].因此,以幼兒為出發點時,國學內容的選擇應符合人在初級階段的發展特點。以現有的經驗作為參考,國學教育的內容應符合教授對象的特點。若果教授對象是幼兒,應選擇與幼兒認知模式相適應的內容,當新知識與幼兒已有的認知模式相符合時,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國學教育的方法
如今,國學教育在幼兒園開展得相當火熱。所以國學教育的方法也是當代幼兒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在中國古代,教師教授國學的方式是背誦,背誦運用了人的機械記憶來促進對內容的理解。但是,就現代社會的發展而言,僅僅背誦并不能很好的深化國學教育,要從教授對象的特點出發,發掘更多更高效的教學方法。
(一)以國學故事激發興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是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并且國學文化中蘊含著許多具備教育意義的故事,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若以幼兒作為教授對象,應使用適當的故事對其興趣過去進行激發,合適的故事在滿足學生的興趣的同時,還能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故事內部邏輯國語復雜的故事并不適合仍處于學習初級階段的學生,只會讓學生陷入疑惑之中,進而形象國學教學效果[3].對于幼兒,采用一些比較簡單的故事進行教學即可。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盜鈴、孔融讓梨等等。而草船借箭等內在邏輯就幼兒來說過于復雜的故事,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此不適合在教學中使用。
(二)以國學漫畫進行引導。對于處于認知和學習的初級階段的學生而言,圖畫較文字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對教授內容的探索。色彩艷麗分明內容生動形象的圖畫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梢酝ㄟ^漫畫對學生進行引導,也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自主作畫。比如詩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整首詩描繪的景物都是學生所熟悉的景物如鵝、河水等等,并且這些景物都很簡單并蘊含豐富的意境。在作畫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學生對詩歌包含的景物的記憶,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
(三)注重結合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生活的樂趣,提高國學教育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對學生的教育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來達到不斷增加學生的相關經驗的目的。國學教育的進行應該融入學生的生活,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的同時擺脫單純說教毫無趣味的說教形式。因此,在進行國學教育時,應注重教育生活化,帶領學生體會古人在幾千年親的感受,學習、吸收古人為后人留下的寶貴知識。
五、結語
國學教育在日趨發展的社會中已經成為必然的教學活動,因此在進行國學教育時,教育者對于國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方法都應慎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順應時代發展選擇符合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傳播國學文化。
參考文獻:
[1]王發奎。大學國學教育芻議[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4,31(2):35-36.
[2]鄒淑梅。幼兒園國學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教師發展,2014,(2):81-82.
[3]杜鋼。國學教育的基本問題論新[J].教育學術月刊,201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