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間游戲? 它是由民間創編,并在民間代代相傳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 它具有形式簡單、取材方便、靈活多變、內容廣泛等特點,能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深受幼兒的喜愛。什么是區域活動?它是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 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這兩者之間都是服務于幼兒,以游戲為主要形式。 將民間游戲在區域活動中開展,有利于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激發求知欲、萌發幼兒情趣,從而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班的區域游戲主要開設有益智區、美工區、語言區、娛樂區、建構區等,如何在這些區域中開展民間游戲, 我們嘗試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歸納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益智民間小玩具,勤動手來又動腦
我班有個小小科技角, 我們在里面投放了萬花筒、紙陀螺,天平秤、豆子等作為玩具的材料,這些材料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隨處都可見,具有趣味性,幼兒一邊動手操作,一邊動腦思考,手腦并用,參與積極性很高。
小小萬花筒是我們小時候常常最喜歡的玩具, 轉一轉就可以看到千變萬化的圖形,我們班的幼兒也喜歡,一看再看,也還是看不透其中的變化:“剛才的花怎么就變了呢?”“這次好像花瓣變大了哦! ”“老師,你變出了多少次呢? ”“能不能把花再變回來呢? ”
不斷的變化讓幼兒猜不透,摸不著……小小紙陀螺是和幼兒一起制作的,有圓形,有三角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甚至還有花瓣形,形狀不同,看上去有點粗糙、有點涂色不均,但這并不影響幼兒玩陀螺的興趣。 桌上、地上都是比賽的場地,看一看哪個形狀轉得最穩? 哪個小朋友轉陀螺的時間最長? 幼兒自由結伴,自己畫自己比,比不過就再來一次,輸了也不是難為情的事情。
秋天的豆子有不少,我們在區域里投放了蕓豆、蠶豆和花生、黃豆,豆子雖小,但玩法真不少。
1.夾豆子 。 這個游戲只要每人一雙筷子 ,一個小碗,就可以開始了,當蔡浩冉和盧林鑫在順利地往自己的碗里夾豆子的時候,可把一旁的徐晨逸急壞了, 忙說:“你們等等我,我也要夾很多豆子! ”這個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小手的靈活性,也讓幼兒體驗到堅持就可以成功,多練就能靈巧。
2.猜豆子 ?!白笫钟沂帜闹皇??”這個游戲幼兒最喜歡玩,把小豆子隨手一藏,給教師猜,給阿姨猜,給好朋友猜,百玩不厭。
這些民間小玩具,讓幼兒在益智活動的操作中增進了手眼的協調性,促進了小肌肉的發展。 在認識上充分感受數、量、形及空間知覺等概念,并有助于幼兒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娛樂民間小游戲,快快樂樂來玩耍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所以輕松愉快的娛樂民間小游戲, 只要隨意在室內找個空間,就可以開展起來: 兩個朋友可以玩拉大鋸、石頭剪子布,你拍一我拍一,更多朋友就可以玩 “熊和石頭人”“木頭人”“猜猜我是誰”
“丟手絹 ”“擊鼓傳花 ”。 一塊手絹 、一條圍巾 、一個小鼓,材料很簡單,隨時隨地都可取到,卻讓幼兒玩得很滿足。 活動中,我們都特別強調規則,如“熊和石頭人”游戲中“不能動,一動就被熊發現了”?!安虏挛沂钦l? ”的游戲中 “可以變化自己的聲音, 讓朋友猜不出來”,“丟手帕”的游戲中,丟手帕的人一定要“ 輕放 、 快跑 ”, 而其他小朋友一定要 “ 警惕 、快追! ”強調了游戲的規則,不僅讓游戲開展順利,也讓幼兒懂得要服從集體,才能獲得快樂體驗。
我們在今年的區域中開設了一個休閑娛樂區: 開展了射擊和釣魚這兩個傳統項目,幼兒最喜歡了,游戲時也特別專注,一有空就去投一投,練一練,看看自己能得到多少分數,看看自己能釣到幾條魚。 輕松的活動,讓幼兒快快樂樂得玩。
三、語言民間小游戲,又會說來又會編
《綱要 》 指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因此,在我班的語言區域中,我們給幼兒欣賞了民間傳統故事如:《狼來了》《盲人摸象》等。 有些是提供故事錄音,有些是圖書照片,還有些是動畫影音,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故事中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 幼兒為烏龜驕傲,為兔子惋惜;贊揚烏鴉的聰明,批評盲人的片面……懂得了故事所表達的寓意,充分感受其中蘊涵的人文精神。
在語言區域中, 幼兒還喜歡玩民間游戲,如《王大媽捉小狗》,養狗人總是要編出不同的理由,不讓王大媽來抓小狗,鍛煉了語言的交往能力。 《頂鍋蓋》游戲,不僅是手指游戲,也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并發準部分相近的讀音。 《拍大麥》《炒黃豆》的游戲,不僅培養了幼兒兩人協作的能力,也讓幼兒感知民間童謠節奏感強、朗朗上口的特點,同時還可以仿編、創編,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 培養了幼兒大膽想象與表達的能力。
在語言區結合民間游戲,對幼兒進行有意識的語言訓練, 有助于提升他們語言表達、思維想象能力,幼兒也是收益不少。
四、手工民間小技能,折紙畫畫真靈巧
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雖然小手還不是很靈巧,但是他們動手做做玩玩的愿望卻是非常強烈的。 我們在手工區提供彩紙、泥工、各種色彩筆、剪刀等材料,幼兒總是留戀在其中, 特別是一些手工繪畫能力強的幼兒,總是在游戲時間第一選擇手工區。
折紙是傳統而古老的一種游戲,我們在手工區內投放彩色紙, 幼兒可以折一折,玩一玩。 從簡單的小貓、小狗等小動物的臉、到飛機、花朵、鋼琴、小豬,我們提供的示范圖從 3-4 個步驟,到 7-8 個步驟,雖然難度越來越大, 但幼兒不僅折紙的能力有所提高,看示范圖的本領也越來越強。
一盒筆、一張紙,幼兒就會在手工區內安靜下來,他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 今年,我們嘗試學習了水墨畫, 幼兒接觸到了墨汁、毛筆和宣紙, 這些是我們老祖宗最常用的,而現在的孩子已經很少接觸到了。 因為材料較多,使用上受到限制,所以我們在手工區投放了幾次,效果不錯,幼兒看到了自己不一樣的繪畫作品,畫小雞、畫枇杷,雖然線條不夠細致, 毛筆握在手里還不那么有模樣,不過幼兒的興趣是濃厚的,過程是快樂的。
根據主題, 我們每次投放不同的手工內容:元宵節用面粉制作元宵;三八節制作“ 送給媽媽的禮物 ” ; 春天用皺紙粘貼迎春花、桃花、油菜花;夏天制作美麗的小拖鞋、漂亮的折扇和遮陽的小涼帽; 秋天制作國旗、裝飾花瓶、玩蔬菜印章、印樹葉;臨近新年,不僅制作新年賀卡,我們還投放廢舊圖書、 剪刀, 幼兒很認真地剪下喜歡的小圖形,粘貼在 新年 樹上 ,受到 娃娃家 、建筑工地等游戲區幼兒的歡迎。 我們相信,隨著幼兒小手能力的提高, 折折畫畫剪剪的作品一定會更美。
當然,民間游戲在區域活動中的開展遠遠不止以上這些, 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不同的材料,還將繼續做進一步的探尋和研究,將有益健康和快樂的民間游戲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