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課改對大學寫作教學的要求
教育部頒布的語文新課程改革法定文本《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倡導“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的對話意識,構建多元、開放的課程體系。但一直以來,因大學寫作教學是公共課程,開設時間短,多數學校一般只是大一時開設。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寫作熱情整體淡漠,認為大學寫作課程為程序化教學,學生在寫作時程式化傾向嚴重,應試教育寫作訓練的弊端沉積至大學階段,成為大學寫作的痼疾,難以出現立意新、思維創新的個性化作品。
學生對大學寫作教學內容的把握,應體現在寫作能力的獲得與提升上,既有知識技巧的內化,不斷深刻的人生閱歷與不斷的實踐歷練,需要將這種能力轉化成積極主動探尋真理的自覺力。因此,厘清“教”與“學”兩重主體關系,學生應作為學習和寫作活動的主體,并需積極發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以往高校的寫作課程,教師多以“文章”作為文本,從文章的構成要素、文體特征、語言技巧、表達方法等視角,授予寫作基本知識與方法,課堂上依然沿襲以教師授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在學習與寫作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而降低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筆者認為,高校大學寫作教學的重點應打破以文章作為文本分析的固有模式,而應放在創建文章行為本身,強調學生作為寫作主體參與意識,凸顯寫作授予過程的主體地位。這一點,與新課標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和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體系這一創新教育理念相契合。寫作能力是個人價值觀、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個人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要傳授學生具體的寫作技巧和能力的提高,更要關注學生綜合文學修養的提升。因此,在新課改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既定的課程方案的過程,而是師生間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二、大學寫作教學多媒體的實踐應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或破局大學寫作固有模式?,F代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的有機整合,是信息時代高校寫作教學方式變革的發展方向,也是寫作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體現。集圖、文、聲、像等多種信息形態于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開辟了直觀而生動的教學情境,積極調動了學生作為大學寫作教學過程主體角色的意識與興趣,學習者更能在直觀而生動的課堂情境中掌握“創建文章”的基本知識與技巧。
在現代化手段教學中,多數高校已使用了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教學內容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網絡,以聲音、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呈現出來。而大學生的社交媒體多為微博與微信。微博,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即一句話博客,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微博作為一種分享和交流平臺,其更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微博更能表達出每時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動態。作為現代化社會的一種重要文化現象,教師可以將這種成熟的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實現實時有效地線上寫作。
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建立公眾網絡寫作微博,構建開放的寫作空間,布置的寫作話題。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公眾微博平臺上寫作,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通過通過評論、轉發等方式對創作的文章進行點評,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就一主題上網搜索、整理、分析、總結、寫作,同學之間可以就一主題進行充分協商、交流與總結意見,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主題參與的積極性,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創作的興趣與持續的熱情。在學生完成主題的創作后,教師可以就文章的觀點、寫作技巧等實施點評,同學之間也可就這公共平臺進行點評或互相學習,該過程可以直接在課堂上完成,活躍課堂氣氛。
充分利用微博的文字處理便捷性、文本形式多樣性和交互開放性等特點,將學生愛寫愛吐槽的微博平臺直接應用于課堂,成為多媒體技術運用的良好渠道。構建開放的寫作空間,不僅僅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還可以將教師從繁瑣的文本備課中減負出來,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微博平臺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布置相關寫作任務,讓學生在博客上暢所欲言,“人人都有話語權”,教師可采取自身與學生互評的綜合評估體系,增強寫作教學效果的反饋,利用學生愛看愛動手的方式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大學寫作教學應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意義
傳統的大學寫作教學,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教學內容依照教材傳授,而教學材料上選取的案例具備一定的滯后性,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多媒體網絡寫作教學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通過構建學生喜聞樂見的微信、微博平臺,在此平臺上與學生實現布置主題、尋找主題、討論主題、互評寫作作品,豐富了原有的枯燥的教學內容,豐富了單一的以課堂為主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從被動、冷漠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這一點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學生一道探尋真理的新課改主旨一致。
寫作教學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平等對話。在這種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可以極大程度地得以發揮。
與此同時,基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現代寫作教學手段,彌補了傳統寫作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渠道,將限有的課堂時間延伸,拓寬了課程資源也拓展了學生思辨視野。實踐證明:在大學寫作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不僅讓教師從繁重的尋找文章樣本、分析文章樣本中釋放出來,也收到了最佳資源配置的教學效果。大學寫作教學的最終的目的是“不教”,因此,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
筆者認為,脫離生活實際的封閉式寫作訓練,往往使學生不感興趣,寫作來源多數為網上抄襲或單調陳舊的應試教育主題,這樣的訓練寫作模式割斷了學生與生活的聯系,也鈍化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學生的文章無創造性,更多的是空洞無物的內容。因此,在大學寫作中大量引用學生喜愛的多媒體技術渠道,通過對網上海量信息的篩選,與共同探討,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客觀的寫作樣本,寫作的靈感與源泉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應用多渠道的多媒體方式呈現原生態生活創作源泉給予學生。這也與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和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體系這一創新教育理念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