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校的網絡建設進程不斷推進,利用網絡化、信息化的教學平臺培養人才已經成為高校教育教學的重點.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法,開始逐步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由于我國的高校在不斷的擴招,學生的人數也在不斷地增加,高校的音樂老師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并對傳統的音樂課堂進行補充和拓展,高校充分的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學習的模式,是符合學生以及社會需求的一種必然趨勢.
1 移動學習的概念和特點
移動學習主要指由于人們地理空間流動性和彈性學習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學習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是充分地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和通信設備獲取相應教育信息、教育資源、教育服務的過程.將移動學習和傳統學習方式進行簡要比較后發現,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 1\\) 靈活性.移動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性,可以讓學習者在任何的一個地方進行學習,在步行中、汽車里和高鐵上都可以進行; 學習者的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可以放在課間、等候中的碎片時間和任何時段.\\( 2\\) 及時性.在移動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選擇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學習,又稱為"及時學習",老師也可以對信息資源庫進行修改和更新,并借助移動終端實時與學生展開討論.\\( 3\\) 普及性.隨著經濟的發展,移動終端設備不斷豐富,為移動普及教育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持有移動終端的每個人,都能成為移動學習中的一分子,不僅擴大了教育的對象,同時也為教育的全民化打下了基礎.\\( 4\\) 個性化.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圈定學校、班級進行教學的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個別化的學習需求已植根于許多學習者的內心.移動學習可以結合學習者的個人性特點對其進行充分的特性化的教育和服務,幫助學習者尋求其最適合的學習途徑.
2 移動學習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分析
在我國的高校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較為普及,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資料的前期籌備結合藝術教學平臺的建設,一定程度上為移動學習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先決條件.不同于其他專業的學習,音樂類的移動學習還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特色: \\( 1\\) 學習活動的情境性.借助于掌上便攜設備,在學習聲樂、器樂時同步顯示動態樂譜; 在學習和聲、配器時同步感受樂器特性、感知音響效果; 學習編曲時自由創作、采樣、混音.音樂學習的場景更像是一場聲、像、圖\\( 樂譜\\) 有機結合的互動體驗,可以充分調動多元化的媒體元素,刺激人體的感觀、聽覺系統,從而提高學習者的認知靈活性,形成對音樂知識的多角度理解.\\( 2\\) 學習方式的自主性.同傳統的音樂學習模式相比,學習者可以不再限定于指定的導師,而是可以選擇業界內公認的名師學習,這種學習體驗已經開始越來越被國際知名大學認可和重視.學生自行選擇導師,實現雙導師甚至多導師,不限定在本院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這是許多音樂教育家在探尋的教育方式.\\( 3\\) 學習方法的多樣性.移動學習所呈現的學習內容,可以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這種豐富、平等的交互活動,非常適宜音樂學習者開展協作學習,學習中可以自主觀摩、放慢或反復; 可以不按照正常的順序瀏覽內容; 能自由發表見解并獲得點評; 同時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鏈接; 同學間可以協作討論,共同解決遇到的難題.這些學習方法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的禁錮,跨越了時空的界限,有利于學習者構建完整的音樂知識體系.
3 相關的音樂教育方式
早在1999 年,教育部就啟動了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建設項目,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直至今日優秀的音樂項目仍是寥若晨星.為了使移動學習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利用,探討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 1\\) 微信討論組服務.隨著技術不斷地進步,微信應用不僅可以傳輸文字,還可以傳輸圖片、語音等功能.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討論組及時發布信息以及相關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加強師生間及時的溝通.討論組可以定期發布演出、講座、交流會等信息,可以上傳音視頻文件進行討論.作為一種間隔性信息傳播,非常便于信息的接收和獲取,容易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學生也能感受到平等的學術地位.這就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建立一個專業的音樂學習圈子,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2\\) 軟件 APP 服務.長期以來,音樂工作者們都在使用各種應用程序,特別是在音樂創作領域,對于音樂軟件則更為依賴.這些軟件逐步延伸到了現代的便攜式移動設備上,可謂實用、高效且新潮.我們可以觀察到,在蘋果應用商店里,各類音樂應用程序如井噴似的發展,當前已有幾千款應用入駐,其中專業的音樂應用也不少于百款.這些應用充分考慮了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求,開發出的功能實用且強大,配合以音、像、觸控、感應等特殊手段,學生幾乎足不出戶便可一覽天下的新科技,了解新的音樂前沿信息與知識,這無疑是一種革命性的學習方式.\\( 3\\) 高校網絡建設為移動學習提供載體.無線通信技術高速發展,當下 WLAN、4G 網絡已經遍布高校.無線校園網絡可以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包括已經存儲在高校服務器中的資料,如精品課程、優秀教師的授課實景錄像等都可以通過 VOD 視頻、AOD 音頻直接點播.將實時課堂、課件錄制、課件點播等多種功能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完成教學的全過程需求,或與 OA、網站等基于 WEB 技術的系統無縫結合,簡單易用傻瓜式操作,帶給學生更便捷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4 結語
音樂專業與其他學科一樣,在科技水平迅猛發展的今天,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其中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已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其建設基礎來看,目前已經開發了一大批網絡化的音樂教育資源庫、素材庫、課件庫等,如首都師范大學黃媚瑩主持的《鋼琴》、王安國《音樂教育學》和福建師范大學的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等.移動學習在我國高校已經擁有了較為成熟的土壤,它將在音樂教育領域有著不可估量的應用潛力.
參考文獻:
[1]桂清揚. 移動學習的奠基之作---基更博士新著《學習的未來:從數字學習到移動學習》述評[J]. 中國遠程教育,2003,25\\( 05\\) : 130-136.
[2]何雪利,樓廣赤. 一種新的學習趨勢---移動學習[A]. 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 下冊\\) [C].2006,24\\( 12\\) :125-128.
[3]胡朝紅,劉桂蘭. 移動學習在教育中的應用---優勢和局限[A]. 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 下冊\\) [C].2006,24\\( 12\\) :102-108.
[4]葉成林,徐福蔭,許駿. 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 電化教育研究,2004,24\\( 12\\) :130-134.
[5]熊曉波,付曉玲. 移動學習平臺解決方案[A]. 2007 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 上冊\\) [C].2007,24\\( 12\\) :1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