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防生成規模地補充部隊,尤其是大部分補充指揮崗位,其軍政素質的高低已成為影響基層全面建設、戰斗力生成和個人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地方高校作為國防生培養教育的第一基地,其軍事基礎課程的設置將直接影響到畢業學員軍政素質的高低,是其能否勝任基層部隊第一任職需要的關鍵。
1 國防生軍事基礎課程設置的現狀
國防生依托地方高校培養期間,軍事基礎教育一般貫穿于新生入學入伍教育訓練、日常訓練、暑期強化訓練、部隊當兵見習和畢業綜合演練五個階段,并主要在入學入伍教育訓練、日常訓練和暑期強化訓練三個階段安排相應的軍事基礎課程。
1. 1 新生入學入伍教育訓練階段
新生入學入伍教育階段軍事基礎課程主要在第一學期組織完成,第一學期提前入校單獨組織,或與普通新生同步進行,不少于 15 個訓練日,著重進行單個軍人隊列動作的訓練及獻身國防思想教育,從身體和思想上加深對軍人的了解,初步實現從地方普通青年向軍人的轉變。與普通新生同步組織時,實行單獨編班組訓、單獨考核驗收。
1. 2 日常訓練階段
日常訓練階段軍事基礎課程以軍政理論知識、共同條令、隊列訓練、體能訓練為主,三年級以上國防生增加相應課目教學法訓練。軍政理論知識主要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人民軍隊導論、軍事思想、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軍事高科技概述、軍隊基層文化工作、聯合作戰基礎知識、軍兵種知識、軍事領導科學與方法、軍人心理學等課程。地方高校將該階段軍事基礎課程中的基礎理論部分納入高校課程教學體系,實行學分制管理,實踐性、保密性強的內容由軍區安排兼職教員補充專題講座,在盡力為國防生 “減負”的同時,提高軍政理論學習質量。根據實際調研情況來看,簽約高校與簽約單位共同制定軍事訓練大綱和教學訓練計劃,具體教學內容在文件規定的范圍內還針對性的有所增設,比如聯合作戰基礎知識、革命軍人思想品德修養、軍事法概論等。共同條令、隊列和體能訓練主要利用雙休日和早操等課余時間進行。每周 2 次早操,每次半小時,雙休日等課余時間每周安排 3 h。日常訓練由駐校選培辦組織,每月組織一次隊列會操,每季度一次體能測試,每學期一次綜合考核。
1. 3 暑期強化訓練階段
暑期強化訓練階段一般為 25 個訓練日,主要利用第一學年暑假安排,統一進行軍事基礎集中強化訓練。該階段軍事基礎課程主要以體能技能訓練為主,包括輕武器操作、戰術基礎動作、手榴彈投擲、防護、衛生與救援、戰備基礎、單個軍人隊列動作、閱兵式、分列式、班隊列動作及指揮、隊列教學法等,中間穿插軍人體能強化訓練。
1. 4 部隊實踐鍛煉和綜合演練階段
部隊實踐鍛煉階段分為當兵鍛煉和見習代職兩個環節。當兵鍛煉由軍區級單位根據部隊實際合理安排,簽約高校和駐校選培辦具體組織實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時間為 2 個月,全程參加部隊的各項訓練和演習,以一名新兵的角色完全融入部隊訓練與生活。見習代職主要對象為畢業擬安排在指揮崗位和機關任職的國防生,利用入伍集訓結束后至軍隊院校任職培訓開學前,由所在師旅團級單位組織實施,時間為 40 天左右。這一階段軍事基礎課程沒有安排具體教學內容,主要結合當兵和代職熟悉基層部隊的政治教育、日常訓練及管理,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組織指揮和基層管理能力。
目前國防生的畢業綜合演練受制于各種條件基本沒有開展,大部分均是以部隊實踐鍛煉結合國防生畢業考核的形式組織實施的。此階段是軍事基礎課程綜合融會貫通和實際運用的重要環節。
2 當前國防生軍事基礎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 1 內容設置不科學
從對廣州市承訓國防生的簽約高校廣東工業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的調研結果來看,國防生軍事基礎理論內容繁多,存在課程數量多、重點不突出、安排不科學的問題,有 “撒大網”現象。軍事基礎理論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一方面的確增加了學生對軍事基礎理論的重視程度; 但另一方面,國防生在地方高校學習期間,有大量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任務,而承訓高校在課程考核過程中更側重于專業課的成績。這種情況下,學員精力受限,只能疲于應付,直接導致了國防生對軍事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淺嘗輒止。
2. 2 學時安排不合理
以廣州軍區國防生軍事基礎課程內容時間安排為例,開設的相關軍政理論課程的時間幾乎都是16 學時,部分課程如聯合作戰基礎知識只有 6 學時,軍事高科技及軍隊信息化建設只有 8 學時,軍政理論相關講座平均 1 學年才 1 次,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的教學是結合高校 “馬克思主義理論”和 “思想政治教育課”來完成的,不再單獨安排??傮w來說,軍政理論的學時安排偏少,沒有側重點,呈 “流水作業”的平淡化狀態。共同條令、軍人體能和隊列訓練除暑期強化訓練外,主要利用雙休日和早操等課余時間進行,并沒有納入 8h 教學安排內,而早操、雙休日等訓練時間往往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有效落實,訓練時間很難保證。
2. 3 考核標準不統一
目前,國防生畢業考核內容主要包括畢業資格甄別、身體心理檢測和軍政素質考核,在軍區考核組的統一領導下,由軍隊駐校選培辦具體實施考核。大多數普通高等院校在對國防生能力素質考核標準上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都是立足院校自身實際制定相應的標準,這些標準基本依據國防生培養的規格和標準,對促進國防生的培養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院校對有關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這就導致各院校的考核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尚沒有建立系統、統一的評估機制。就國防生體能素質測試標準來看,依據的是 《陸軍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 \\( 入伍訓練分冊\\) ,部分院校無論是入學還是畢業考核,內容和標準雷同,學員訓練沒有壓力,更不會有動力。
3 國防生軍事基礎課程設置的對策
3. 1 統一軍事基礎課程的內容、時間和考核標準
3. 1. 1 統一軍事基礎課程的內容
按照教育部和解放軍四總部下發的 《關于加強國防生軍政訓練和任職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規定,貼近部隊實際,有針對性的設計統一的軍事基礎課程的內容,做到 “學有用、學能用”,激發國防生的學習訓練熱情。
在課程內容的確定上,可以考慮采取 “n + n”的方式,選取部分軍政理論課程作為核心課程,確定為必修課,并適當增加選修課內容; 適當壓縮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達到 “選優取精,復合發展,學以致用”的目標。
3. 1. 2 統一軍事基礎課程的時間
嚴格將軍事基礎課程納入學校正常教學計劃,根據國防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結合課程內容和特點,在避免與其他課程發生沖突的基礎上,統一安排軍事基礎課程的教學時間,分階段設置課程,保障軍事教育訓練的連貫性和系統性,確保教學質量的提升。
按照規定,國防生軍政基礎理論不少于 120 學時,其中集中授課不少于 80 學時; 軍事技能體能訓練一般不少于 40 個訓練日 \\( 不含早操、節假日\\) ; 當兵見習 6 至 8 周。根據上述規定,可安排不少于 30 學時的 3 至 4 門核心課程,其它課程可統一納入在校期間理論選修課范疇; 技能體能訓練的集中訓練時間相對較少,可安排以隊列訓練和隊列教學法為主,戰術基礎與防護、手榴彈投擲及輕武器射擊可在當兵見習期間利用部隊資源按大綱規定學時安排。
3. 1. 3 統一軍事基礎課程的考核標準
要結合國防生到部隊第一任職需要和國防生在校實際情況,科學制定統一的軍事基礎課程考核標準,不宜過多、過高,經過努力就能夠達到??己藰藴室毣?,每個年級要有不同的標準要求。
3. 2 推進 “三級培養模式”,保證教學效果的落實
為深入國防生培養工作創新發展,著力破解國防生干部第一任職能力偏弱問題,根據相關文件規定,結合廣州軍區依托培養的經驗,推廣國防生在校期間軍政素質 “三級培養模式”。圍繞 “第一學年末達到合格士兵通用軍政素質,第三學年末達到合格班長通用軍政素質,畢業前達到合格軍官通用軍政素質”的總目標,分別提出各層級培養目標的素質要求和考評標準,打造軍政理論學習、體能技能訓練、作風紀律養成、軍事文化培育和實踐能力鍛煉培養鏈條。圍繞實現各層級培養目標,融合充實相關培養內容和方法手段,形成指向明確、覆蓋全面、有機銜接、貫穿全程的五個培養鏈。
3. 3 強化畢業綜合演練環節,突出軍事基礎課程的實踐融合,提升綜合能力
畢業綜合演練環節的組織與實施,是對國防生四年來所學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的考評檢驗和融會貫通,是實現國防生與部隊順利 “對接”的關鍵環節。遺憾的是,受制于各種因素,簽約高?;径际且援厴I考試代替綜合演練。
綜合演練這個環節一定要落實,絕不能搞 “以考代演,以考代練”,可以結合畢業考試進行,但一定要堅持 “三個突出”: 突出國防生軍事基礎課程的實踐融合,突出 “演練”特色,突出綜合能力生成。一是可按照基層連隊年度考核內容設計和組織實施國防生畢業綜合演練,將國防生的軍政素質、基層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高度地融合起來,為提升綜合能力淬最后一把火,為畢業第一任職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可將國防生的綜合演練融入到共建軍事院校畢業學員的綜合演練中去,按照軍校學員畢業演練的標準和模式進行設計,使國防生在與軍校生同訓、同練、同管的過程中找不足,補差距,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唐斌,李汶果 . 關于加強國防生軍政訓練的思考 [J] .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27 \\( 6\\) : 133 -134.
[2]周立星 . 強化國防生基礎教育 提升國防生軍事基本素質[J] . 沈陽炮兵學院學報,2010 \\( 5\\) :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