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科研工作是軍隊院校深化改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聚焦實戰、靠攏部隊,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持為培養人才服務、為提高部隊戰斗力服務的方向,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創新發展.
一、強軍目標引領下的任職教育院??蒲卸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明確提出和闡述了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軍委總部緊緊圍繞實現強軍目標戰略,緊貼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對推進軍隊院校教育發展改革以及科研工作進行了精準定位、提出了明確要求.
\\( 一\\) 必須緊貼軍事人才培養,為教學服務.
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要求任職教育院校必須始終堅持以培養能打仗打勝仗高素質軍事人才為核心.任職教育院??蒲信c教學的關系,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二者統一于為軍事人才培養服務這個根本.因此,必須站在院校長遠建設發展的高度,牢固樹立“教學是中心、科研作支撐”
的觀念,將科研成果進入教學、進入課堂、進入教材作為科研應用轉化的重要方向.
\\( 二\\) 必須圍繞戰斗力提升,為部隊服務.
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要求強力推進院校教育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軍事實踐離不開軍事理論的指導和軍事技術的革新.當前,隨著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深入,新裝備陸續列編,編制體制逐步調整,部隊建設發展面臨許多新問題,迫切要求院校著力研究軍隊信息化建設和作戰訓練的重點問題、部隊教育管理的難點問題、軍事斗爭準備面臨的緊迫問題,教為戰,研為戰,為部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提供有力支持.院校應以部隊需求牽引科研發展,以軍事應用研究為主,用科研成果促進部隊戰斗力提升.
\\( 三\\) 必須發揮“智庫”擔當,為軍委總部決策服務.
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要求任職教育院校充分發揮優勢,為軍委總部決策提供咨詢服務.
相比較部隊和機關,院校更具有專業研究人才集中的優勢,具備開展理論研究及實驗論證的條件.因此,任職教育院校應充分發揮“人才庫”“智力源”和“創新站”作用,積極承擔軍委總部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及時形成建言獻策的“金點子”,為軍委總部提供關于科學理論武裝、作戰理論創新、條令大綱編修、戰法訓法驗證、武器裝備運用等決策活動的咨詢服務.充分發揮軍事理論指導軍事實踐、引領軍事變革的重要作用,體現任職教育院??蒲袃r值.
二、當前任職教育院??蒲泄芾泶嬖诘膯栴}和薄弱環節.
當前,強軍目標引領下的部隊實戰化訓練如火如荼,院校任職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能打仗打勝仗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任務日益繁重,對院校軍事科研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不少任職教育院校在科研管理理念、科研管理機制、科研管理運行模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直接制約并影響了軍事科研工作效益的發揮.
\\( 一\\) 科研管理理念相對落后,與時俱進大科研觀尚未形成.
以強軍目標為引領,科研發展規劃定位不夠準確,頂層設計不夠科學,科研發展的觀念、思路和手段還不夠深入、清晰和豐富,搶抓機遇的能力和創新思維還比較欠缺.科研服務意識比較薄弱,片面強調管理工作的統帥和約束職能,忽視科研服務職能.
科研管理信息化意識比較滯后,管理手段落后.
“大科研”“大成果”觀念尚未形成,聚焦戰法開展聯合科研、協作攻關意識淡化,沒有樹立起“強強聯合、集團作戰”的大科研觀.
\\( 二\\) 科研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系統化科研管理體系尚不完善.
科研課題立項機制不夠健全,課題來源單一,信息渠道不暢、配套工作機制不足; 科研學術考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在課題結項、成果認定、學術道德評價等方面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 學術交流合作機制尚有欠缺,學術研究氛圍不夠濃厚,沒有走開“借力指導”“聯合科研”的路子,“優勢互補”“集團攻關”
效應體現不足; 科研激勵機制作用發揮有限,對教研人員科研積極性調動不夠,推動科研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 科研人才隊伍培養機制還不健全,特別是在中青年科研力量的培養幫帶、送學深造、科研錘煉方面力度不足; 科研成果應用轉化機制不夠完善,對具有較高實踐應用價值的成果宣傳推廣及轉化應用不力,成果轉化效益不明顯.
\\( 三\\) 科研管理模式比較陳舊,管理程序及方式方法過于單一.
科研管理結構方面: 存在科研機構設置不一、管理主體職責不明、管理權限配置不清、管理人員配備薄弱、科研隊伍參差不齊以及經費保障渠道不暢等問題.科研管理程序方面: 存在科研規劃計劃執行不力、科研程序原則堅持不好的問題; 存在重申報輕研究、重數量輕質量、重學術輕效益的問題; 存在科研經費劃撥不及時、項目課題經費使用管控和監管不力等問題.科研管理方式方面: 存在因循守舊、方式單一、以外圍行政強制手段替代浸入式服務管理的問題; 存在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科研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滯后的問題; 存在成果轉化用力不夠的問題,科研成果服務教學、服務部隊、服務軍委總部決策咨詢的效益不高.
三、以強軍目標為引領提升科研管理效益的著力點.
適應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戰略要求,做大做強軍隊任職教育院??蒲泄ぷ?必須轉變觀念,創新管理體系,轉變管理模式,不斷提升質量效益.
\\( 一\\) 更新思想觀念,樹立大科研大協作大服務科研管理新理念.
牢固樹立“大科研觀”理念,著眼履行軍隊能打仗打勝仗使命任務,以軍事斗爭準備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為中心,以大項目聯合攻關為牽引,以完成集成課題為抓手,走集中優勢資源聯合攻關的科研路子,催生學術領軍人才和標志性成果,推動研究成果向實踐應用轉化.牢固樹立管理聯著戰斗力的理念,將院??蒲袠I務管理工作與戰斗精神培育和提高戰斗力聯系起來,與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聯系起來,“教學科研一盤棋”,自覺增強管理工作責任感、榮譽感和協同意識.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將服務貫穿到科研管理的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通過提供優質高效熱情的指導服務、咨詢服務、信息服務、溝通服務、查詢服務等,切實將服務管理工作浸入科研工作全程.牢固樹立管理就是創新的理念,將創新精神體現到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增強管理改革的信心和勇氣,擺脫舊的不合時宜的管理思維,樹立新的以人為本、展現個性的管理意識,調動廣大教研人員的創新激情和創新潛力.
\\( 二\\) 深化制度創新,構建系統化科學化效能化科研管理新機制.
觀念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實現觀念向行為的轉變更需要靠具有導向性、約束性和穩定性的制度機制來保障.一是完善科研管理規章制度.政策和制度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線,是科研活動的軟環境.
當前軍隊院校深化改革系統化論證,研究重點之一就是配套政策制度的建立.各任職教育院校應緊緊圍繞強軍目標引領下的科研工作科學定位,密切結合院校實際,全面梳理科研管理政策制度,匹配強軍目標教研體系構建、適應任職教育深入發展要求,與時俱進做好科研規章制度的“廢、改、立”工作,突出抓好制度標準規范建設,建立起系統化科學化的科研規章制度體系.二是完善科研課題立項研究機制.統籌國家、軍隊、院校課題立項工作,堅持年度計劃立項與動態實時立項相結合,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始終把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的迫切需求作為立項研究的主要任務.主動加強與部隊的溝通聯系,與部隊合作建立科研協作平臺,形成“部隊出題目、院校做文章”的課題格局.三是完善科研成果轉化評估機制.始終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把科研成果向人才培養轉化、向部隊實踐轉化和向軍委總部決策轉化的效益作為評估的重要依據.著力增強科研成果的先進性、系統性、前瞻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防止理論空泛和純學術化.不斷加強院??蒲谐晒缘怯浐托畔⒐芾?完善院??蒲谐晒l布制度.四是完善學術研討交流機制.以組織學術研討交流活動為平臺,聚焦研討主題,凝聚研究力量,交流學術思想,推出高質量學術成果.定期邀請軍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做學術報告,介紹學術前沿,解讀熱點問題.依托院、系、室自主開展豐富多樣的學術活動,積極支持研究中心\\( 研究所\\) 開展學術研究活動.緊密結合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重大問題,組織力量撰寫高質量學術文章,積極參加國家和軍隊組織的重要學術研討活動.
五是完善科研學術獎勵激勵機制.加大學術成果獎勵,通過公平公正評審,使科研成果創新價值得到認定,彰顯成果的社會效益和軍事效益.加大科研人才表彰獎勵,對研究能力水平強、成果價值高、社會影響大的科研創新團隊和科研先進個人,及時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進一步激發研究熱情和創新潛力.
實施重大選題資助,使攻難關、出精品成為廣大教研人員的自覺行動.
\\( 三\\) 找準工作抓手,形成抓統籌抓隊伍抓服務的科研管理新模式.
選擇什么樣的管理模式,確定怎樣的工作抓手,既是科研管理的核心,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是以能力建設為基礎抓好科研統籌.推進科研管理創新,要加強科研謀劃能力,善于正確分析科研形勢,保持科研工作的正確發展方向; 要提高科研決策能力,科學確立預研目標,不斷提高科研決策質量; 要提高把握關鍵能力,抓住理論創新關鍵,突出科研發展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始終把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最緊迫、最急需的重大現實問題作為科研重點.二是以人才建設為根本抓好科研隊伍.
這里的“人才”既指科研管理人員,也包含承擔科研任務人員.要大力加強科研管理隊伍建設,選拔一批具有創新思維、系統化管理意識、精細化管理理念、信息化管理素質和較豐富管理經驗的高素質人員充實到科研管理崗位,加強培訓并保持相對穩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行家管理”; 要充分發揮任職教育院校學術委員會的決策咨詢作用,依靠專家參與管理、輔助決策,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要以中青年教研人員為重點,大力培育科研創新團隊和學術研究骨干,牢牢把握一批擁有較強科研實力和水平的科研人才.三是以平臺建設為依托抓好科研服務.要建設科研管理信息化平臺,包括建設科研門戶網站、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信息數據庫、科研成果統計查詢系統、科研檔案管理系統、網上辦公系統等,變人工管理為自動化管理; 要搭建高水平學術研討交流平臺,通過組織學術研討會、邀請軍內外名家大家來院校講學、組織參加院外重要學術交流等活動,積極拓寬對外交流渠道; 要構建科研協作平臺,建立跨軍地、跨院校、跨學科、跨技術的科研協作制度,實現集智攻關和集成創新; 要形成科研經費支持平臺,通過經費劃撥和獎金發放,資助重大選題研究,支持教研單位及個人自主開展學術研討交流活動,支持學術專著印刷出版,催生高水平學術論文發表,進一步激發教研人員科研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蔡惠福. 關于任職教育院??蒲泄ぷ鞯膸c思考[J].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 6\\) .
[2]石志軍. 軍隊任職教育院??蒲械目茖W發展[J]. 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11\\( 6\\) .
[3]龔正,楊蔭,方芳. 任職教育條件下科研促進創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 2\\) .
[4]臧運發. 信息化條件下的軍隊院校轉型發展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