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網絡教學平臺設計和構建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調查發現構建網絡教學平臺一般投資較大,應用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網絡教學平臺所設置的功能看起來大而全,卻多是重形式輕內容,顯得有點急功近利。其中以課程教學為核心的網絡輔助教學部分,雖然形式上已經得到很好的架構,具有較完備的課程滾動建設、教學資源積累與共享、教與學過程跟蹤統計、教學過程與評價展示相結合等功能,卻在高校的日常教學中沒有很好的發揮作用,在學科研究型教學方面沒有突顯的成效,有的甚至淪落為擺設。
究其原因,問題的癥結是網絡教學平臺的資源庫建設沒有很好地跟進,資源管理的理念與方式比較落后,教學信息不能及時充實與更新,學習資源類型匱乏、內容陳舊,理工、藝文學科的專業特色不突出,尤其是傳媒和藝術類學科資源管理薄弱。以至于功能強大、界面友好、共享靈活、操作方便,甚至是花費巨資的網絡教學平臺沒有得到持續的發展,沒有真正地發揮服務于教學的作用,不能滿足創造型人才培養的個性化教學需求。
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至今大體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普通的學習資源庫,也稱為內容管理系統階段;學習管理系統階段;學習內容管理系統階段;通用網絡教學平臺階段。但當今國內多數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的癥結本質,仍然是學習資源庫的建設問題。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們接受與傳播知識已進入了“讀圖時代”、“讀影時代”,文化資源、學術信息的視聽化突出地表現出來。即使是網絡教學平臺所擁有的視聽化數字資源,也并沒有深入研究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教學角色的學習資源使用規律。于是面對越來越多的互動教學需求,舊的教學資源從設計和技術都存在著交互性不足的問題,所以大多數教學媒體資源僅局限于單向演示,缺乏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習活動環境。而且學習資源分類不清晰,無法分層索引,僅以資源的文件名作為存儲和檢索的依據,給使用者帶來極大不便。網絡教學平臺資源庫建設需要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支持。
二、研究背景
學習資源及管理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杜威的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是多媒體網絡教學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重要理論基礎?!耙詫W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边@是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核心內容。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ISTE)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界定是:“課程整合是把技術作為一種工具融進課程,以促進學生對某一知識范圍或多學科領域的學習。技術允許學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進行學習。只有當學生能夠選擇工具幫助自己及時地獲取信息、分析綜合信息并很正確地表達出來時,技術和課程的整合才是有效的。技術應該像其他所有可能獲得的課堂教具一樣成為課堂的內在組成部分?!?br>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實質是整合與課程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多學科全課程學習內容的整合構成了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資源。高校整合學習資源具有如下特征:(1)網絡教學平臺需要整合的學習資源涉及多學科全課程,范圍日益擴大,且媒體形式多樣;(2)網絡教學平臺需要整合的學習資源來源渠道多,除了包含高??蒲泄ぷ髡叩闹R產出,還有學校多年積累的珍貴資料,國內外諸多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優秀成果,甚至是學生原創習作和實驗成果等等,為學習資源內容具有新穎性和權威性提供了保證;(3)整合后的學習資源規范且系統,高校網絡學習資源是承載著傳播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專業人才的重任,不同于一般網絡的學習資源,要避免信息的零散、無序、重復、真偽混雜等,學習資源要具有規范、系統而完備的知識體系;(4)整合后的學習資源能夠做到很好地體驗和互動,圍繞知識教與學的互動,遵守指導、發現、學習、反饋的內在教育規律;(5)整合后的優質學習資源不僅應用于多學科全課程的課堂學習,還會被各行各業不同媒體重復利用,科研成果還可整合成視聽化的學術資源,所以需要知識產權保護。
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外的一些大公司,如Apple、IBM、惠普等開始陸續開發數字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相關解決方案,并幫助一些媒體企業陸續建立數字資產管理系統。其中有代表性的是IBM和SONY公司共同為美國有線新聞廣播公司(CNN)開發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視媒體數字資產管理項目之一,以數字方式管理CNN在過去30多年積累的檔案資料,以及每年新增加的新聞資源,建立了一個在線的數字化倉庫,在便于存儲的同時,使CNN各業務部門得以更輕松的分享歸檔內容,繼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銷售并簡化同其他公司的內容交換。發展至今,媒體資產管理技術在資源管理方面不僅解決了存儲、檢索問題,還實現了資源的保值、增值目的,使數字化后的多媒體資源成為了資產。媒資管理理念和技術影響并應用到了多領域多行業,從2002年起,國內的一些電視媒體陸續開始建立自己的數字資產管理系統,如中央電視臺中國廣播電視音像資料館系統、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SMEG)的系統、天津電視臺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等,他們建立的媒資信息共享平臺“媒資網”,海量媒資素材被快速便捷地查詢、瀏覽與回調,不僅用于節目資源存儲,還用在了節目的制作和播出中。學校學習資源的現狀、教學資源網絡平臺的特征以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與廣播電視行業的節目管理與傳播有許多相似之處,需要媒資管理技術進行科學化管理。日本東北大學的ISTU校園網,應用層利用本校館藏圖文、圖像信息的直接檢索與瀏覽教學、教材和教案,還深加工生成擁有知識產權的新內容。丹麥皇家理工大學圖像與圖形設計信息中心、日本國立情報中心情報館、微軟研究院(MSR)媒體資料庫等,都在應用媒體資產管理技術構成教育媒體資源管理系統體系。由于媒資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而且成本較高,雖說媒資管理理念和技術影響并應用到了多領域多行業,但在教育教學領域開發和應用很少,目前國內還沒有應用媒體資產管理技術對學習資源進行科學化管理且直接用于教學活動中的產品。為此本研究針對某高校傳媒和藝術類學科的學習資源特色,將成功應用在廣播電視行業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引入到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資源管理中。
三、構建以媒資管理為核心的學習資源共享平臺
“媒體資產管理”簡稱“媒資管理”,是一個對音視頻媒體及內容(如文字、數字、圖形、視頻、聲音、影像等)進行數字化存儲、管理與應用的總體解決方案。它建立在多媒體、網絡、數據庫和數據存儲等技術基礎上,滿足多媒體資源擁有者收集、保存、查找、發布信息的需要,為多媒體資源使用者提供內容訪問的簡便方法,高效的保存和應用多媒體資源,從而實現媒體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本著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共享優質學習資源的宗旨,針對高校藝術類學科學習資源的特征,天津工業大學對數字傳播、影視制作、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實驗教學設備進行了整合,引進某公司的媒資管理系統建立學習資源管理中心,并和“數字傳媒實驗中心”、“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組建“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如圖1所示),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踐需要的教學資料、設計素材以及實驗實踐產生的成果,都可通過學習資源管理中心進行系統管理。演播實驗室攝影實驗室虛擬演播室非編實驗室拉片實驗室衛星電視接收站數字傳媒實驗中心視覺傳達實驗室服裝設計實驗室工業設計實驗室廣告設計實驗室環藝設計實驗室動畫實驗室學習資源管理中心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圖1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在這樣一個龐大的以媒資管理為核心的“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中,“數字傳播實驗中心”和“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的十幾個實驗室扮演著生產學習資源和應用學習資源的雙重角色。
快速發展的數字信息技術直接推動著傳媒和藝術設計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的變革,所以傳媒和藝術設計學科相當多的課程,都需要在有計算機軟硬件支持的實驗室中完成,不同專業和學科的師生要在這樣的環境里整合課程資料、分享學習資源、完成設計創作,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學習資源被調用,還會有大量的新的學習資源產生,所以需要媒體資產管理的理念和技術對學習資源進行管理。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中的“學習資源管理中心”,應用集音視頻采集、分析處理、內容管理、存儲管理等為一身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基于面向對象的開放性數據架構,提供學校多媒體學習資源的獲取、索引、編目、檢索、瀏覽等功能,適用于海量多媒體內容的采集、編目、管理與發布,構建出一個學科特色鮮明,面向學習資源生產、教學服務、學習資源運營的多媒體學習資源管理系統。
四、媒資管理多媒體學習資源的特色分析
1、學習資源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網絡學習資源一般是以數字化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在Internet上傳播和Web上顯示的形式存在,并作為資源實體被教學者所制作、被管理者所管理、被學習者所消費,是多媒體數字化學習資源。作為藝術類的教師都會有一個很深的體會,藝術設計偏重于形象思維,多媒體數字化學習資源不僅為教學提供信息,為創作提供素材,同時也是提供新思維和創作方式的良好途徑,教學實踐中對多媒體的學習資源依賴性非常強,應用媒資管理系統管理學習資源,需要創新性的解決采集與使用的兩大主要問題。
(1)改變學習資源的收集方式。長期以來,教學中大量主題的材料一般是需要個體教師去收集。如果利用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在不同的實驗室,每位教師或專職的資源管理人員就可以上傳或下載藝術采風、經典作品、史實資料、師生創作、學習素材等各門各類的文字、影像、聲音文件,還可以授權學生上傳習作,鼓勵教師貢獻積累的優質資源豐富多媒體學習資源庫,并促進教師間、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將兩個中心的十幾個實驗室互聯互通,使一個個資源孤島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學習資源利用率。
(2)改變學習資源的選擇方式。選擇教學內容時往往需要“內容相符”和“內容充分”,比如教師在授課時為支撐某一觀點或某一個概念,需要用到恰當的視頻片段甚至是一個靜幀圖像或一段文本內容來進行播放、解說、分析、觀摩,這種需要稱為“內容相符”;如果在講解同一概念時,能夠有多段(張)相關的、內容相符的視頻片段或圖像同時進行比較分析,這種需要稱為“內容充分”.所以在使用以圖像、音視頻內容為主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時,要精準到相關內容的片段、場景、靜幀畫面的選擇,并予以快速瀏覽與下載。教學過程中使用學習資源做到“內容相符”和“內容充分”的快速選擇,并不簡單,傳統的資源管理方式沒有辦法實現,而媒資管理中的編目技術能夠解決此問題。
2、媒資系統管理學習資源的特色
本研究以媒資管理系統為核心的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很好的實現了傳媒和藝術類學習資源的收集與共享、學習與創作,媒資系統管理學習資源的框圖如圖2所示。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的首要功能是整合各專業的各類教學資源,然后由學習資源管理中心進行數字化處理、分類、編目、存儲與發布,媒資管理的特色體現在多媒體學習資源管理的全過程中。(1)學習資源的獲取與存儲學習資源的獲取與存儲由學習資源采集工作站和分級存儲器構成。學習資源管理中心對來自于十幾個實驗室的多媒體學習資料進行雙通道采集,一個視頻資料同步生成高、低質量的兩路數據信號,高質量信號稱為高碼流,是MPEG-2編碼格式的數據文件,低質量信號稱為低碼流,是MPEG-4編碼格式的數據文件,而靜態圖像資料則是TIFF或TGA非壓縮格式和JPG壓縮格式兩種標準的數據文件,同時還可以采集DOC、PDF、XML文本類型文件。其中高碼流MPEG-2視頻和TIFF或TGA非壓縮格式的成品和素材,用于下載后的影像觀摩與藝術創作之素材,需要長期或永久存儲;低碼流MPEG-4視頻和JPG壓縮圖像,用來編目生產構建結構性數據庫所需要的元數據,并且可以快速的在線檢索與瀏覽。
(2)學習資源的分類與編目傳媒和藝術類學習資源從形式到內容,豐富多樣、繁雜散亂,但應用媒資管理系統進行管理不用按學科、按專業或按資源格式等進行分類建庫,可以通過編目技術對非結構化數據的學習資源進行結構化數據的處理,并分別以高碼流和低碼流格式文件進行在線或離線保存和管理。
編目是多媒體學習資料進行媒資管理的前提和基礎,是有效實現學習資源共享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素材加工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人力密集型腦力勞動,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員來完成。編目是對學習資源進行整理和提煉的過程,編目需要將其中有價值的畫面和與資料相關的信息整理成為獨立的文件,使得非結構化數據文件同時具備一個相對應的由元數據構成的結構化數據文件,并將它們存儲在一個檢索系統中,以便于使用者對學習資源的有效信息進行快速檢索瀏覽、對比篩選和重復利用。目前還沒有權威部門制定出適用于學校學習資源的編目規范,編目時一般參照《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范》。廣播電視音像資料部分的元數據項目總體上分為四個層次,從上到下分別是節目層、片段層、場景層和鏡頭層,節目層在采集時就直接產生,其他層次的產生要根據需要進行切分,之后再根據需要對不同的層次進行編目。
切分后的每個層次要依據相應的著錄項目和元數據進行描述,大體上分為類型、主題、內容描述、主題人物、日期、獲獎情況、責任者、出版者、版權、語種等,每一個元素又包含各自側重點不同的描述項,文本和圖像資料也參照對應層級的相應編目規范。
(3)檢索瀏覽與下載資料查詢是對編目結果的調用。通過編目建成的學習資源數據庫,當使用者訪問使用各個學科的資源時,由于所有的資源是一個數據庫整體,不需要考慮學科、內容或格式的分類,只需要通過客戶端瀏覽器界面,輸入所要訪問資源相關的、足夠詳細的查詢信息和關鍵字,就能快速準確的從共享系統的數據庫中搜索查找與條件相匹配的資源,實時地反饋給使用者,由于檢索條件充分,不會像Internet那樣有大量的相近信息出現,不需要篩選。學習資源管理中心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多媒體學習資源的采集、編目和存儲,還提供了很好的網絡發布平臺。在客戶端,通過IE瀏覽器直接進入檢索頁面,輸入身份認證信息,身份確認后就可進行客戶端的檢索,根據個人需求進入簡單檢索或高級檢索界面,輸入檢索條件或節目信息,系統快速查詢瀏覽庫存學習資源數據,檢索結果可立即以低碼流信息予以瀏覽,滿足需要的學習資源可提交下載申請,也可設置入點、出點信息后提交該片段下載申請,獲得高碼流資源文件。
(4)學習資源的版權管理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對外開放,由于適于各專業的學習資源被合理存儲并規范化的著錄標引,其所擁有的傳媒和藝術類教學資源能夠被其他的用戶檢索、獲取與再利用。知識產出就伴隨著知識產權,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恰好能夠解決資源的版權信息標注和資源內容加密問題。為此學習資源管理中心提供了三種權限,即對數據操作的權限、系統管理的權限、用戶使用資料的權限,限制用戶的訪問權限和針對不同級別的存儲資料做出不同的瀏覽權限的設定,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習資源的安全。同時提供付費下載的功能,知識產出得以增值。
五、結語
引入媒體資產管理理念與技術構建多媒體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很好地解決了傳媒和藝術類學科的學習資源管理問題,為教師和學生獲取學習資料和創作素材、展示創作成果、學術交流、資源增值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目前此平臺已經應用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比如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影視作品分析、影視美學、視聽語言、新聞評論、電視專題與電視欄目、電視節目制作、電視攝像、動畫制作、導演基礎等多門專業課程,都可在媒體數據實驗室通過教學終端進行教學活動,師生可以充分進行學習資源的檢索、瀏覽與下載,并針對課程要求進行欣賞分析與創新設計等。師生還可以將在不同實驗室中的創作作品傳送到學習資源管理中心,由專職媒資管理人員和媒資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資源的收錄和編目,并存儲到學習資源庫中,師生不僅是學習資源的分享者,也是學習資源的生產者。接下來的研究是開放媒資中心的資源庫,和校園網聯通,以便師生在學校的任何一個多媒體教室都能快速的調用傳媒和藝術學科的多媒體學習資源。
【參考文獻】
[1]陳海建.網絡教學平臺功能之比較研究--以香港公開大學與上海電視大學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09,(10):94-100.
[2]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康曉偉,林波?;诟咝5木W絡學習資源評價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6),76-79.
[4]王熙等.媒體資產管理與電視節目運營--應用媒體資產管理學[M].光明出版社,2012:3.
[5]周榮,馬邵東。淺談媒體資產管理及其編目規范[J].現代電視技術,2008,(5),139-141.
[6]宋培義.數字媒體資產管理[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