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成因分析及對策探析
摘要: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隨著大學生戀愛數量的增多而增多,可能給大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心理負擔和心理問題,造成嚴重的后果,更有甚者付出生命的代價,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了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的現狀、特點及其成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戀愛挫折教育的對策,為高校順利開展戀愛挫折教育提供參考,這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戀愛抗挫能力、應對戀愛挫折、走出戀愛挫折陰霾,順利度過大學時光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挫折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成年早期(18-25歲)階段,隨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逐步成熟,大學生開始追求愛情,涉足愛苑。據調查,當代大學生戀愛現象普遍化、低年級化,但戀愛挫折現象也隨之增多。大學生處于特殊時期,一方面,大學生生理上已經成熟,也已達到適婚年齡,另一方面,大學生還在求學階段,沒有經濟來源,人生閱歷尚淺,心理上不夠成熟,在追求和享受愛情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戀愛挫折。這些挫折會給學生帶來心理陰影、心理壓力、心理問題,更有甚者做出報復、自傷、自殺等極端行為,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視。
1戀愛挫折表現
一直以來,戀愛挫折被默認為是失戀,談到戀愛挫折人們就會想到失戀。誠然,失戀是重要的也是主要的一種戀愛受挫表現,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戀愛挫折遠遠不止失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人們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廣,戀愛挫折的內涵也隨之豐富。當代大學生的戀愛挫折是指在與愛情相關的各個階段(包括愛慕階段、求愛階段、交往階段)中由于內在或外在因素造成的可能使戀愛無法順利展開、繼續、不得不終止或者痛苦維持的種種因素。
1.1愛慕階段
大學生正值青春期,生理上逐漸成熟;步入大學校園,許多學生第一次遠離家人、朋友,來到陌生的校園,感到孤獨。這個時候,大學生有了戀愛的渴望和需求。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一些大學生人生中第一次遇到心儀的對象,體驗到戀愛的甜蜜,雖然并未和對方確立正式的戀愛關系,不知不覺卻已經進入愛情中的愛慕階段。由于戀愛的特殊性,大學生在初次心動、初遇心儀對象時可能遭遇如下一些挫折:怯懦不敢表白、單相思、戀愛動機不純、戀愛態度隨意等。
1.2求愛階段
進入大學校園,有了心儀的對象之后,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大學生沒有選擇大膽追求愛情,而是使之成為埋藏在心底“不能說的秘密”,還有一些大學生則是大膽表白,追求愛情。在求愛的過程中也會遭遇一些挫折:求愛不成功、盲目攀比、家人及身邊朋友不贊成、同性戀等。近幾年,不斷有新聞曝出男生在校園內擺蠟燭、送玫瑰,甚至開豪車拉橫幅表白事件,一些案例以成功收尾,還有一些案例則以失敗收場,這些事件給當事雙方、旁觀者都造成了負面影響和心理壓力。
1.3戀愛階段
正式確立戀愛關系之后,便進入了戀愛階段,心理學上將戀愛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初戀朦朧期、熱戀共存期、依戀與獨立期以及平淡共生期。在這個階段,戀愛挫折的表現更為豐富,主要包括戀愛失敗、情侶分手,感情欺騙,戀愛對象不是結婚對象,戀愛中與戀人摩擦多,性格不合,戀愛與學業之間的矛盾,戀愛中的經濟壓力等。
2戀愛挫折特點
與過去單純的失戀這一戀愛挫折相比,當代大學生的戀愛挫折呈現出新特點。
2.1戀愛挫折數量增加
2006年一項關于大學生戀愛情況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戀愛人數已超過三分之一,最新數據顯示這一比例已接近三分之二,在戀愛人數增加的情況下,戀愛受挫的情況隨之增加,近乎一半的同學有過戀愛受挫經歷。
2.2性別差異小
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情感溫柔細膩,加之傳統社會“大男子主義”、“男權社會”的影響,人們傾向于認為女性更容易遭受戀愛挫折。而在當代大學生戀愛受挫的實際情況中,男生、女生受挫折的比例十分接近。
2.3年級差異顯著
當代大學生戀愛現象呈現普遍化和低年級化的同時,戀愛挫折表現出明顯的年級差異,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為戀愛挫折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以及大四畢業生群體中,而大學二年級和三年則較為穩定。
2.4對戀愛挫折的總體態度健康積極
盡管戀愛挫折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算是比較大的挫折,尤其是對于幾乎沒有過挫折體驗的“90后”大學生,但他們對戀愛挫折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多數大學生認為戀愛受挫是預料之中,在遭遇戀愛挫折后能夠正確認識戀愛關系和挫折經歷,通過運動、旅游、購物、讀書、寫日記、傾訴等多種方式宣泄排遣不良情緒,轉移注意力,從而走出戀愛挫折的陰霾。
2.5戀愛受挫后開始尋求專業指導
在過去,戀愛挫折被認為是不光彩、很丟人的事情,尤其是在男生群體中,不愿啟齒,也不愿與人溝通交流內心的情感,更多的是將痛苦、難過選擇憋在心里,甚至讓自己消沉頹廢下去。而在當代,許多學生在受挫折后能夠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幫助。
3戀愛挫折成因
3.1戀愛動機復雜
當今時代呈現出浮躁的社會風氣,出現“金錢主義”、“物質享受”、“功利主義”等思想,例如,近年來廣受關注的電視類相親節目中女嘉賓不斷爆出的驚人言語“寧愿再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等。這些思想借助互聯網、影視等媒介在更大范圍上得到傳播,大學生作為主要的受眾,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響,并有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為一種價值取向。在戀愛關系中表現為戀愛動機復雜化,出現“金錢交易”、“快餐戀情”等,造成一方或多方的戀愛挫折。
3.2戀愛道德責任意識淡薄
盡管大學生有戀愛的需要,一些大學生并沒有正確認識戀愛的本質和內涵。一些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將戀人視為私人所有,影響了對方的正常異性交友往來,扭曲戀愛關系;有些大學生,只圖短暫快感,只顧眼前享受,與戀人私自在校外同居,發生性行為,出現女大學生意外懷孕事件;還有大學生受到校園、宿舍戀愛氛圍的影響,盲目跟風從眾,出現感情欺騙、玩弄感情。
3.3戀愛抗挫能力較弱
當代大學生群體主要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庭的寵愛中成長,幾乎沒有挫折體驗,對挫折沒有心理準備,更不知道理性、成熟應對挫折的方法和技巧,戀愛挫折算是比較大的挫折,大學生自然會不知所措,在遇到戀愛挫折時缺乏必要的耐受力、排解力以及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