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區地域廣闊,而且經濟發展不平衡等限制因素,林業行業教育尤其高等教育的基礎仍然相當薄弱。經濟不發達地區林業行業工作人員沒有受教育機會,在知識經濟時代,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各個行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無論從質量上還是從數量上都表現得愈加迫切,只靠大量興建傳統行業學校、繼續以傳統教學模式授課,根本無法滿足改革開放和林業行業建設的需要。
網絡教育因其時效性、個性化、信息存儲量大、數據檢索處理便捷、教學資源共享等優勢,可以改善師生比例、提高現有設施的利用率、形成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極大地緩解在校教育的壓力、彌補校際間教學水平的差距,使得沒有機會繼續上學的學生有了自主學習成才的良好途徑,使得處于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學生能同樣受到名校名師的教育,使得人們接受新知識成為終生行為。網絡教育的建立和實施,為發展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促進終身教育、解決中國高中畢業生上大學、提高國民素質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教育部制定了《關于發展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的意見》,闡述了發展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的指導方針、目標和任務,指出中國發展遠程教育的十六字方針是:統籌規劃、需求推動、擴大開放、提高質量。應當說,在有條件的地方重點試辦網絡學院、網絡學校的做法是符合國情的。在高校及有條件的少數中學可以以計算機局域網為基礎開展網上教學,對滿足社會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一、林業行業網路教育的規模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行業教育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各級各類高質量人才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教育的發展同樣也會受到行業經濟發展的制約。當然,教育在規模和速度上的擴張,除外部宏觀經濟因素外,亦來源于其自身發展對效率的追求,但擴張的速度過快將有悖于效率自身的定義,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奈特(F1H1Knight)曾告誡人們“效率和規模之間的關系是最嚴肅的經濟學問題之一……”.根據規模經濟理論,學校規模是否適度是影響教育投資利用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投入以一定比例增加,而產出增加的比例比投入增加的比例大,就會產生規模收益遞增現象,這就是規模經濟;如果規模擴大至相當程度后,由于組織內部溝通與協調的困難,致使產出增加的比例低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則會產生規模收益遞減現象,稱為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cofScale)。因此,在教育經濟學中強調,學校規模應保持適度。所謂適度,是指在度的兩個臨界點之間點數量范圍。學校規模的度一端是規模過小,由此帶來的后果主要是教師學生比例很難合理,設備利用率低,從而造成資源浪費,效益低下;一端是規模過大,其衍生的缺陷,主要是人際關系的疏遠和行政僵化,從而影響到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的質量。如果說,中國許多傳統學校尤其部分高校是由于學校規模過小而產生“不經濟”的現象,那么目前有些網校盲目擴招的情況,則會帶來真正的規模不經濟,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而影響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二、林業行業教育基礎薄弱,推進網絡教育成本高昂
由于林業行業是公益產業,經濟附加值較少,所以行業教育投入的經費也非常少,林業行業網絡教育還是處在剛剛開始的階段,大量的基礎設備、網絡資源的建設都處在相對“昂貴”的階段。
從學校角度,要想發展林業行業網絡教育至少需要相對穩定、速度足夠快的網絡資源,需要開展網絡教學必備的計算機,必須在各地的林區建立相應的教學點(站)等,然后,在這些硬件都具備的基礎上,還需要具有相應的能夠實現教學管理和教學任務的網絡平臺系統、相應的網絡課程材料以及技術支持和教學支助系統等軟件支持,這些前期的種種投入耗資巨大。
林業行業的網路教育開始運營之后的經常性維護費用價格不菲。在英國,建立一個擁有15個聯網資源中心站的預算是3.7萬英鎊(大約相當于40萬元人民幣),其經常運行費用是每年6000英鎊(約合7萬元人民幣左右),并且其設備通常三年需要更新一次,這對任何一個準備開展網絡教育的行業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更何況林業這種經濟效益不高的行業。
另外,網上課程資料的開發需要很大投入。對于網上課程資料的開發成本,已有的報告差異很大,例如,在加拿大基于計算機的學習材料的開發成本為每學生一小時2600加元(約合人民幣13000元)到21170加元(約合10.6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不同呈現類型的材料,每一個三單元的課程開發成本從6000美元到100萬美元不等。根據對北京林業大學現代遠程教育中心網絡課程開發成本的了解,一般每門網絡課程(約60學時)的開發成本平均都在10萬元以上,要想實現真正的網絡教學,必須擁有相當數目、高質量的網絡課程資料,其開發對每個網校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從學習者角度,一個人要想接受網絡教育必須滿足以下基本條件:(1)必須有一臺運算速度很快、內存較大的電腦(一般要3000元以上,林業行業產業工人平均月收入為2000元左右);(2)寬帶互聯網(中國很多林區大多在偏遠地區,互聯網并沒有普及);(3)交納網絡學習和培訓的學費(學歷教育約為5000元每年,培訓約為800元每年)。
中國林業行業第一線的產業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部分經濟落后地區的只有幾百元。因此,盡管網絡教育具有種種優勢,但相對于中國目前林業行業的現狀來講,其成本相對較高,尤其是在一些經濟還不發達地區。
三、林業行業網絡教育有重復建設現象,資源使用率低下
目前,林業行業網絡教育由林業高校、地方主管單位、行業協會、社會培訓機構等眾多單位參與,各種網絡教學平臺、支持系統等重復開發。網絡教育的優勢是即時性、互動性、個性化、資源共享,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目前中國各個開展網絡教育的機構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各機構在網站、平臺系統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獨立開發。由于可投入資金及開發人員自身水平的限制,各單位所開發出來的平臺系統,功能大同小異,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各平臺、支持系統之間互不兼容,網絡教育的優勢也無法發揮,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其次,網絡課程重復設置,大量課件在重復開發。由于目前對網絡教育課程研究方面的局限,許多開設的課程非常雷同,而且質量不高。其實許多行業管理部門并不是以這些課程見長,又缺少真正了解教育心理學、教育技術學以及有實際教學經驗的制作者對課件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制作,常常出現課堂搬家、傳統教案網頁化等做法,使得大部分網絡課程沒有任何特色,耗費大量有限的資源,卻只能提供重復、低質量的課程。
再次,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根據網絡教育自身的特征和規律分析,可以說,目前林業行業的網絡教育并沒有體現出網絡教育的特性和林業行業的特色。許多單位對網絡的利用僅限于形象工程,個別時候帶學生“上一次網”,把上網當作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次(或幾次)“開眼界”的實習課、見習課,這對于巨大的網絡投資、對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四、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行業準入制度制度
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建立制度的目的在于設定準入門檻,避免重復建設。
中國網絡教育發展迅速,政府部門已對其管理制定了相關政策。例如,教育部2000年4月20日發布了《關于加強對教育網站和網校進行管理的公告》,強調了在國內舉辦“網絡學校(大學)”、建立教育網站或利用衛星網絡開展遠程教育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審批同意。2000年7月,教育部又頒布了《教育網站和網校暫行管理辦法》,表明了教育部對教育網站和網校的領導權,并對網站不可傳播的內容進行了規定。但不可否認,這些制度中仍存在不夠完善、合理的方面,導致了執行中的困難。但是林業行業的網絡教育準入制度并沒有建立起來,這就導致林業行業網絡教育重復建設嚴重,質量沒法保證。管理首先要從制度入手,基本制度的存在和健全能使林業行業網絡教育的發展得以正常進行。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教育是新生事物,人們對其的認識還不夠深入,行業主管部門對它的認識還非常不全面,推動行業整體對網絡教育從新認識任重而道遠。
總之,林業行業網絡教育對于深化林業行業改革,提高林業行業生產效率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真正的發展林業行業網絡教育。要在結合行業特色的基礎上,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加強林業行業網絡教育理論和技術的研究,通過不斷地學習、培訓轉變觀念,使其為全行業服務;加強準入制度的建設,通過制度、標準等在實踐中加強管理;大力推廣和宣傳林業行業網絡教育,讓更多的一線產業工人能通過網絡學習到知識;聯合相關行業單位,統籌網絡資源建設,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建立有效的學習和反饋渠道。只有這樣,林業行業的網絡教育才能健康、順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靳希斌。20世紀人力資本學說·教育經濟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400.
[2]夏晉祥。高校擴招:一個需要研究的經濟學問題[J].教育與經濟2000,(2)。
[3]何玉靜。論中國高校點適度規模及實現途徑[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1)。
[4]胡隆?,F階段網絡輔助教學的不足與改進[J].外語電化教學,1999,(4)。
[5]肖溪。學習方式的革命---中國人民大學網絡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00,(7)。
[6]蔡幗芬,吳燕春。中國網絡教育發展分析[J].現代傳播,2000,(4)。
[7]GrevilleRumble.網上教育將如何影響遠程教育的成本和結構[J].丁興富,譯。中國遠程教育,1999,(增刊)。
[8]李璞。關于目前網絡教育的幾個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01,(3)。
[9]湯聞勵。美國網絡教育的問題及對中國高等網絡教育的啟示[J].探求,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