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建設”,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采取因地制宜,以點帶面的競爭發展策略川,實現了國家經濟長期穩定的增長。
但就區域而言,對技術人才的供應能力,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的供給\\(包括引進和當地培養\\),則與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子系統的相互關聯更為密切。當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處于協調發展狀態時,高等職業教育就會成為一股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相反,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關系處于混亂不協調發展狀態時,就會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障礙。了解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的協同復合關系,掌控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是對二者協調度的混沌性判斷和科學的管理。
一、協同發展的職業教育與經濟的復合關系
了解協同發展的職業教育與經濟的復合關系的前提,是弄清生產力三要素中的勞動力、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與經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聯系。人所共知,生產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勞動力。
勞動力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合。勞動者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掌握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某些規律性的知識,創造性地服務或改造客觀世界,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到了21世紀信息時代,沒有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勞動者生存的空問越來越小,勞動者的命運就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存在和發展。
誠然,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依靠生產勞動獲取物質資料,并以此為基礎,從事各種科教活動來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并反作用于經濟,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高等職業教育經濟的發展又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此循環,不斷地提高生產力水平,使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更加密切地協同發展。由此構成了具有協同關系的教育經濟的復合系統。該復合系統具有下列特性:
1.福合性\\(相互關聯性\\)
“職業高等教育經濟”復合系統的核心是人的活動。人們通過認識、利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獲取客觀世界運轉的規律性知識,又經受過高等職業教育的勞動者,將規律性的知識應用到認識、利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去,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由此,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越大,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就越大,而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又取決于管理者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管理者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高,投資的力度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就會越辦越大,對社會經濟的推動力作用也會越來越強,形成一股正能量推動社會的進步。由不同要素縱橫交錯的層次網絡結構、藕合\\(即相互關聯\\)在一起,并形成了一個職業復合系統,其中,生產力的發展力一向和可能性是由系統的質量和結構決定的。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為了適應這一突飛猛進的社會經濟形勢,加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力度,成為了社會的第一需要,致使高等職業教育飛速成長,成為解放、推動生產力的巨大力量;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高度,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結構、質量就會有新的要求,如此循環,社會經濟不斷得到發展,從而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但是,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隨機性漲落的存在,是客觀的,不容忽視。當系統中如企業、學校,或者科學家、工程師、教授和學生等這些微觀元素,行為相互問的藕合狀態偏離了系統結構中的系統漲落系數值,達到了臨界狀態時,就會導致系統結構狀態的突變,從而決定了生產力發展的力-向和可能性,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
2.有序性
按照特定的連接力一式和組織秩序排列和組合,是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不同要素聯系的特征。這種特征,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中的不同要素形成不同組合,從而使他們具備了特定的性質和意義。因此,這個體系具備了高等職業教育經濟的結構和功能特征。從結構的有序性特征看,高等職業教育經濟復合系統的子系統的復雜多元性,與不同要素的協調和協同功能產生了放大的作用。系統結構的有序性又促使不同要素的協同作用更加突出。也就是說,系統整體的口標和功能,是通過實現區域經濟和高等職業教育組成的復合系統中的子系統的口標和功能來實現的。其中,區域經濟和高等職業教育組成復合系統中的子系統,分別有自己的組織口標、組織準則、組織結構和基本單元。隨著系統不斷的演化過程,子系統也不斷調整、改變自己的組織口標、組織準則、組織結構和基本單元,以達到實現系統整體口標和功能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子系統在復合系統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各子系統的口標也各不相同,從而構成子系統問諸因素的矛屑運動,推動系統演化,形成一種有序的動力作用。
3.整體性
需要有不同的行為主體參與的區域經濟系統與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在發展過程中,因內部因素口標不一定相同,常常會發生沖突,但整個系統的長遠口標和利益在轉化過程中是一致的。
因為認識客觀世界,利用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是經濟發展的本質。培養適合生產力發展水平,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口的。
區域經濟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是社會的發展。區域經濟和高等職業教育思想就是在社會的實踐中得到完善,以保證實現區域經濟和高等職業教育口的和社會功能。因此,區域經濟發展系統與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在發展過程中的矛屑沖突和轉化的整體性,主要體現在宏觀管理和長遠發展的口標上。
二、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協調發展保障是科學管理
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的協調發展的前提,必須對高等職業教育經濟復合系統實行科學地管理,只有這樣,生產力才能變成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力量。具體力一法為:
\\(一\\)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受國家方針政策的左右和控制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協調發展的動力由三力一面組成:客觀經濟活動規律決定系統內力\\(如價值規律等\\);可掌控的政策力\\(國家的財政、金融、行政管理政策等\\);可預測和不可預測因素的外在不可控力\\(一般是隨機發生\\)??深A測和不可預測因素的外在不可控力是人為難以掌控的,以至左右和控制整個系統。
美國政府免費提供土地,實施《土地贈與學院法案》,允許大學變賣這些土地,作為高等職業大學的經費,用以為落后地區的農工人員提供受教育機會,培養出大量的高等技術人才,極大地帶動了美國社會經濟的增長,加大了社會財富的積累,反過來,又翻倍增加對高等職業大學的經費投入。由此,高等職業教育經濟復合系統的發展力一向就被美國政府左右和掌控了。
提高決策者對于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政策調控力度的重視,就能有效地控制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的協調發展。尤其當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陷入混沌狀態時,國家政府適時加大調控力度,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的協調度。
\\(二\\)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在管理創新中尋求協同發展。我們知道,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的“臨界點”常常是突然來臨的,所以要求管理者敢于創新,富有遠見,在進步中求穩定。
“在進步中求穩定”是管理的口標,這也是美國高等職業大學的旗幟。在這面旗幟的昭示下,美國政府把19世紀德國柏林大學\\(高等職業大學\\)成功的教育理念,植入本國的教育理念,在實踐中不斷更新完善,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奮斗,不僅超過德國研究型大學\\(高等職業大學\\),而且,超過歐洲“穩定”大學。這種教育理念正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經濟復合系統應該踐行的,就是要根據發展,不失時機地選擇創新口標,在創新中進行穩定有效地管理。而在管理工作中,要加快橫向聯系的步伐,把封閉型的高等職業大學變成開放型的高等職業大學。
具體來講,高等職業大學負責創新產品,企業負責產業化,使之成為大學和產業巨大的動力。學校之問、學校和企業之問在揚長避短的基礎上,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在創新中協同發展。
\\(三\\)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的管理主要靠管理者。以人為主導是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復合系統管理的準則,管理者的應變、創新能力,是推動系統的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根本。美國在二戰后,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居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重要原因是:國家政府以科學研發開辟社會財富的新途徑,強國富民,推動社會的進步。具體講,一是大幅度提高科研經費。美國在二戰后的科研經費直線上升,超過以前科研經費的四千倍;二是把國家科研下放給大學或者企業,國家不再設立研究機構,與大學或私營公司簽訂研究合同,把科研任務交付給他們。其中研究合同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明的技術,由他們進一步研發,并將技術實現產業化,由此確定、鞏固了美國世界第一科技大國的地位。美國教育、科研和經濟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發展道路,值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經濟復合系統選擇向前發展道路時參考和借鑒。
綜上所述,初步歸納為:區域經濟與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共同發展中,組成了一個復合型的社會系統。區域經濟與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組成的復合型社會系統中的經濟、職業教育、產業化和管理等子系統是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最終影響到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協同關系復合系統的運行。當區域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協同關系復合系統處于癱瘓狀態\\(混沌狀態\\)時,則需要依據這兩者所具有的特性,實行協調度的混沌性判斷,并采取協調發展的科學管理,就能在實踐中做到恰當掌控,使高等教育促進經濟持續有規律的穩步而蓬勃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袁現.試論區域經濟與職業教育的內在關系[J].職教通訊,2000,\\(6\\):10一12.
[2]厲以寧.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經濟的影響「J].北京教育研究,2002,\\(2\\):2一4.
[3]李開復.透視美國高等教育[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