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GDP由1978年的3645.2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16282.1億元,增長了近142倍。同時,我國教育事業也得到子決速發展,2012年在校初中生達到了84萬人,在校小學生有695月萬人。
人力資本理論(HCM)是由舒爾茨和貝克爾(美國,經濟學家)于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該理論的創立開辟了關于人類生產能力分析的新思路。此后,人力資本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關注。wibowo(l999)認為對于發展中國家,應該通過長期發展教育以提高全民知識水平。
在我國教育和人力資本關系的研究上,wang和Yan(2004)研究結果發現人力資本一定程度的積累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楊建垮等人(2006)采用內生增長模型,分析了我國人力資本的積累的現狀以及教育和健康這兩個人力資本形成要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周才云,李偉龍(2011)對我國義務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進行了研究。
綜上分析,上述提到的學者雖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選取有差異的視角進行了研究,但是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教育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國整體教育的探討上,關于我國義務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鮮有提及。本文即從這一角度人手,選取1978一2011年的相關數據,在VAR模型基礎上,進一步使用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計量方法對兩者之間關系進行檢驗。
二、模型的建立與指標說明
【公式 1】
2、指標說明
(1)經濟增長。使用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經濟增長的發展狀況,該指標已用基期為197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處理,另外,本文還將變量對數處理,這樣可以消除序列間的自相關并有利于模型系數的解釋。
(2)義務教育升學率。義務教育升學率的計算是用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學的升學率的加權平均數求得的,用SXL表示。
(3)義務教育生師比。本文用在校學生數/專任教師數來衡量,這里指的生師比是狹義的概念,是指每個專任教師平均負擔的學生數。
數據來源:1978一2008年的數據來自于《新中國60年資料統計匯編》,2008一2011年的數據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
三、實證研究
1、單位根檢驗:
使用Eviews6.0軟件對變量GDP、SXL、SSB進行單位根檢驗。由檢驗結果可知,所有時間序列都不平穩。再對3個時間序列一階差分檢驗,發現它們均拒絕原假設,即三個一階差分序列均平穩,均為一階單整,模型可以做協整檢驗。
2、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的滯后階數要通過VAR模型來定階,使用AIC信息準則,由于該模型的數據為年度數據,判斷滯后階數不會很大。經驗證,AIC最小時的滯后階數為3.協整檢驗結果可知,三個變量在5%的置信度下有2個協整關系,可繼續做VAR模型。
3、建立VAR模型
(1)確定滯后階數
使用AIC信息準則作為選擇最優滯后階數的檢驗標準,上文已經確定,最優滯后階數為3.
(2)VAR模型的平穩性檢驗
穩定性要求特征多項式的特征根的模均小于1,為了方便觀察,特征多項式的特征根的模全部落在單位圓之內,模型即平穩。經過檢驗可知所有的單位根均落到了單位圓內,所以VAR模型穩定??衫^續做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4、脈沖響應函數與方差分解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Impulse Response Funetion)用以反映在擾動項加上一個單位標準差的新沖擊所導致的對內生變量當前值和未來值的影響。其中,實線表示脈沖響應函數,虛線表示正負兩倍標準差偏離帶(如圖1).
方差分解(varianee deeomposition)是通過分析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通常用方差來度量)的貢獻度。本文把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時間都設定為巧期(教育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趨向于長期影響,擴大分解時間有助于觀察其長期的影響)。
本文主要考察義務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因此只對變量LnGDP和SSB和SXL之間進行實證研究,觀察到底哪個變量對LNGDP有影響,而忽略其他因素之間的關系。
結合脈沖分析圖和方差分析圖,可知SSB對LnGDP的影響較大,SxL對LNGDP的影響很小,所以,本文只研究SSB一個標準差的變動對LNGDP的響應圖。
圖1反映了SSB變動對LnGDP變化的貢獻率。我們發現,本期給SSB一個標準差沖擊后,曲線從在第2期有一個小的正向反應,但在第三期后開始轉為負增長,在第8期的負向影響最大,后逐步趨于穩定。我們認為每個教師平均負擔的學生數越多,對經濟增長的負向影響越大,到達一定程度后趨于穩定。
從LNGDP的方差分解表看出,經濟增長變動的預測誤差主要是來自自身變動的擾動和生師比SSB變動的擾動,SSB變動的沖擊和自身變動的擾動對經濟增長LNGDP變動的影響分別為70%和不到30%.升學率變動的擾動對經濟增長變動的影響還不到1%.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通過對我國1978一2011年的義務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我們得到如下一些重要結論和建議:
(1)Johanesn協整檢驗結果表明表明1978年以來我國義務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協整關系。
(2)我國義務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促進作用也在逐漸增強。
(3)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分析結果表明經濟增長變動的預測誤差主要來自其自身變動的擾動和生師比變動的擾動,受升學率的影響很小。
義務教育發展的好壞關乎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對整個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诖?,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我國義務教育:
增加高學歷教師數量,提高整體教師隊伍素質,將有利于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從而有助于經濟的發展。
改善教師資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種措施,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和志愿者到農村學?;虮∪鯇W校任教。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各地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并對村小學和教學點予以傾斜。
參考文獻
[1]楊建芳,龔六堂,張慶華。人力資本形成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一一個包含教育和健康投人的內生增長模型及其檢驗[J].管理世界,2006,(5):10一18.
[2]周才云。我國義務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經驗研究。[J]科教導報,2011,(01):25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