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成果獎勵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科
技成果獎勵是一種社會行為,是國家政府部門對科技人員勞動成果的一種物質獎勵和榮譽,其本質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知識、對人才的尊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國家、行業、地方相結合,多層次、多獎種、全方位的科技獎勵體系。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推行了適合于我國國情的科技獎勵政策,對于促進我國科技創新、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獎勵工作的不斷深入,科技成果獎勵工作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方面:當前的科學研究體制不夠完善;科技成果評審工作的科學性和公平性有待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獎勵體制與社會分配體制配套不好;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過于籠統;其他干擾因素等。
2、系統各類指標體系及權重的構建
針對目前科技成果評價方面的不足,結合國家新的科技獎勵條例,經過對專家、科技人員及科技管理人員等多方咨詢,本研究確定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為3個一級評價指標、8個二級評價指標和18個三級評價指標。見表1、表2所示。
2.1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是衡量科學研究成果科學性、創新性與先進性、研究的難易復雜程度、成熟性及完備性等情況綜合指標體系。為量化評審過程,技術水平下面設置了科學性、創新性與先進性、研究的難易復雜程度、成熟性及完備性等四項二級指標。同時為了從不同角度對二級指標進行評價和對二級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和量化,在此二級指標下又增設了9個三級指標。
2.2成果價值。成果價值是評價一項科技成果實用性的重要指標,是衡量一項研究成果對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對科學理論的豐富作用、對實際應用的指導作用和意義。為了使一級指標成果價值易被理解和界定,在成果價值下設了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兩個評價指標。學術價值是指成果在科學理論、知識創新等方面上的作用和意義,而應用價值則是成果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前景。為了從不同角度對二級指標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進行細化、量化和評價,在此二級指標下又設了4個三級指標。
2.3成果效益。成果效益是指一項科研成是要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使一級指標成果效益易被理解和操作,在其下設定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二級評價指標。二級指標下又設了5個三級指標。對于應用性強,可以開發、轉化的應用性成果,在重點考慮其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其社會效益。
3、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標準
對本系統的三級評價指標,根據優秀、良好、一般、差、較差設置了A、B、C、D、E五級評價標準?,F以一級指標技術水平,二級指標科學性和三級指標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研究結果可靠性、研究資料完整性為例,見表2。
4、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數學模型建立
(1)評價集合的建立。要評價科研成果的某項指標T,首先確定被評價對象(指標T)的評價因素集U和評價等級集V。設被評某項指標有m個基本因素,可以看作一個集合,各個因素是這個集合中的元素,稱此集合為評價因素集,用U表示,則:
U={U1,U2,……Ui,……Um}
又設每個被評價因素有n個等級,它也可以看作一個集合,稱為評價等級集。每項等級是該集合中的一個元素,如用V表示,則:
V={V1,V2,……Vi,……Vn}
(2)權重系數A的確定。為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需要對各因素賦予一定的權重系數。設U1的權重系數a1,U2的權重系數a2,……,Um的權重系數am,由各權重系數組成的集合稱為權重集,也即權系數向量,記為:A=(a1,a1……am)其中ai為第i個因素指標的權重系數,且ai∈[0,1]。
(3)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利用模糊矩陣的合成運算公式B=A?R對評價對象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即:
B{b1,b2,……bn}即為最終求得的結果,可根據其結果得出評價對象的被評價程度。為了便于更客觀的比較和增加評價直觀性,通常用分數來表示評價結果,為此,常常對等級因素賦值,一般設V1,V2,……Vi,……Vn分別為等差系列分數,則綜合評價結果為:
F即是對科研成果的某項指標T進行單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所獲得的分數。實際科技成果評價涉及因素多、層次較多(即層次數為N),首先對各層次評價因素進行分解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合成后得到上層因素指標的評價結果,不斷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最頂層的評價因素為止,從而得到所有因素指標的評價結果。
總之,本研究結合國家新的科技獎勵條例、科技成果的特點和內涵建立了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了具有三級評價指標的評價指標框架,并基于模糊數學理論建立一套科學性強、操作簡便的綜合評價系統,本評價系統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較好的解決了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非常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特別是科技成果評價問題,為科研管理部門和機構提高成果評價的客觀性及準確程度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明明,申趙.我國科技成果評價新趨勢及啟示[J].知識經濟,2013\\(04\\):47-48.
[2]陳洪梅,陸娜.新形勢下科技成果評價機構服務機制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1\\(07\\):34-35.
[3]李琳,張立德.關于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的幾點思考[J].中國醫藥指南,2011\\(06\\):88-89.
[4]陳洪梅,熊思勇.應用技術類科技成果評價指標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08\\):42-44.
[5]李黎曉,焦玉蕾.青島市科技成果評價現狀研究[J].價值工程,2010\\(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