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改論文一:
題目:初中語文課改存在的不足及改善
一、當前初中語文課改實施中表現出的不足之處
1.教師課改中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性。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開始有意識的將自己從課堂主體的地位上轉移出來,開始探索和實施能夠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方法。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無法把握這個度,要么是將課堂徹底變為學生的課堂,教師變得無所事事,要么是在將課堂交給學生一段時間之后發現教學效果不理想,重新又走上講臺,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了極大的不適應性,很難將課改精神徹底貫徹下去。
2.學生在課改中表現出不適應性。教師在課改的實施過程中,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勢必會不斷的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享受著新課改實施帶來的課堂樂趣,另一方面,有部分學生也開始表現出對課改的不適應性。比如,一部分對新方式接受較慢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比較依賴教材知識,對新的學習模式不適應,往往在新的課堂模式下表現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從什么地方入手學習,這樣一來,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新的教學方法影響正常教學進度。新課改提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方法等,這些方法對于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的。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這種教學方式將課堂交給了學生,為了保證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但是這往往會導致原本兩個課時能完成的教學任務需要三到四個課時才能完成。這樣一來,就會影響整體的教學進度,會造成不利影響。
4.以激勵和保護學生為主的評價造成負面影響。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要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全面發展,這在客觀上使得教師在課堂上出現了“批評不得”的心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開始有意識的鼓勵學生發言,但是對學生發言的內容卻往往秉著鼓勵為主。致使出現了部分教師對學生發言盲目贊許和鼓勵的傾向。這樣一來,會給學生造成一種負面影響,他們會覺得只要積極回答就可以,會模糊對錯的界限。長此以往,學生將不知道什么觀點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改善初中語文課改不足的幾點建議
1.教師要掌握好分寸,做到張弛有度。新課改下,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導者,這個主導并不是說教師要重蹈覆轍,扮演課堂主體的角色,而是在擺脫這種主體角色,將課堂讓位給學生之后,仍要發揮其對課堂的積極引導作用。教師是語文課堂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新課改下,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分寸,教師要先引導,讓學生進行自主或合作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始終跟隨,做好課堂活動的跟蹤者和記錄著。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情況進行匯總,然后要對學生的課堂活動進行點評,對不當的地方進行指正,發揮其指導作用。
2.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方法,提高他們的適應性。新課改提出了新的學習方法,包括研究性學習、學案導學模式、合作探究學習等。這些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這些方法,并讓他們掌握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只有掌握了學習技能,學生學起來才更能得心應手。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章節學習給學生傳授技巧。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編制一份學案,讓學生觀摩學習,掌握學案導學模式下學生需要做的功課,讓他們知道如何在這種模式下進行學習。而在學習《木蘭詩》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合作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任務分工,讓學生知道合作學習模式下保證組員分工合理是非常重要的,讓他們知道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傊?,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盡量避免他們出現不適應性。
3.教師要做好調控,保證正常的教學進度。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會出現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情況。因此,教師要及時干預和調控,在學生采用某種新方法之前,教師要規定學生自主或者合作學習的時間、階段,讓他們分階段完成教學任務,避免個別學生利用自主學習時間玩樂,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同時,教師對教學進度的調控,能夠保證教學標的實現,有利于維護正常的課堂秩序,避免課堂上出現“一窩蜂”的亂象。
4.堅持鼓勵評價為主,讓學生明確對錯。新課改鼓勵學生要敢想、敢說,鼓勵教師不要給學生限制標注答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掌握好評價的度。在評價時,對學生大膽的想象要給予肯定,但是如果學生的想象與問題脫節,則要及時指出,將學生拉回正確的問題答案上。讓他們知道問題的正確答案以及可想象的范圍,避免學生胡亂推測或瞎想。要在保護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讓他們知道正解,這才能真正的提高課堂成效。
三、結語
語文新課改的實施,強調構建一個互動參與的課堂,深受教師和學生喜愛,改課的實施帶來了很多積極影響,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減輕了教師疲于灌輸的負擔。但是課改實施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將會與改課的要求相悖,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要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將課改精神貫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