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彈性指的是個體應對、適應困難、逆境等情況的能力[1].相關研究顯示心理彈性可對個體應激后的心理狀況做出有效的預測[2],是當下積極心理學研究當中的一個熱點課題。在以往的研究當中,對不同受教育程度、性格下的新兵心理彈性特點以及心理彈性的主要影響因素、應激后成長的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本研究對新兵心理彈性與心理應激的特點、影響因素以及應激后的成長進行了解,促進新兵在短時間內適應角色的轉變并給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質訓練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可靠的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 2014 年冬季的新兵為調查對象,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抽取了 762 名新兵,在新兵集訓 1 個月時做出調查測試,剔除無效問卷后收回有效問卷 690 份。被測試新兵全部為男性,年齡 15-23 歲,平均年齡(18.5±1.5)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 175 例(25.4%),高中或中專 398 例(57.7%),初中及以下 117 例(16.9%)。
1.2 研究方法
1.2.1 測量工具
一般資料調查主要包括姓名、年齡、學歷、民族。①Connor-Davidson 心理彈性量表(CD-RISC)[3]:共 25 項目,采用 5 級評分(1 完全不;2 很少;3 有時;4 經常;5 幾乎總是)。
該問卷在大學生與軍人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②成人心理彈性量表(RSA):包括 38 道題目,采用 5 級評分(1 完全沒有;2 極少;3 有時;4 經常;5 總是)。研究表明該問卷在中國軍人中信效度良好;③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 90 個項目,包括軀體化、人際關系、焦慮等 9 個因子,按照從 1-5 由"無癥狀"到"癥狀明顯"采取 5 點評定法,主要作用是對被測試者的自覺癥狀與程度做出衡量,信度與效度良好;④應激后成長問卷(PTGI)[4]:共 21 個項目,包含人際關系、新可能性、個人力量、欣賞生活、精神變化這 5 個方面,采用 6 級評分且 PTG 水平與得分呈現正比例關系。該量表通過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實施程序
以排為單位現場施測,在統一指導語與填報方法下通過心理學專業人員與助手指導實施,由被試者獨立完成問卷填寫。
1.3 統計分析
采用 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包括對獨立樣本 t 的檢驗與方差檢驗,以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彈性量表評分及其同各因素的相關性。根據研究結果得出新兵心理彈性量表的總分為(69.51±11.9),各因子的分數分別為:堅韌性 (34.39±7.06);力量(25.14±4.43);樂觀性(8.89±2.43)。心理彈性量表與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為:力量與樂觀性的相關性為0.52(p<0.01),力量與 CD 總分相關性為 0.89(p<0.01),堅韌性與力量相關性為 0.69(p<0.01),堅韌性與樂觀性相關性為 0.48(p<0.01),堅韌性與 CD 總分的相關性為 0.95(p<0.01),樂觀性與 CD 總分間相關性為 0.66(p<0.01)。
2.2 成人心理彈性量表的結果研究新兵的成人心理彈性量表 RSA 的總分為 (96.89±15.62),總均分為(2.87±0.53)。受教育水平不同的新兵的RSA 總分及自我認知、未來計劃、社會能力、家庭凝聚、社會資源各因子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p<0.01);大專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新兵 RSA 總分要顯著高于其他新兵(如表 1 所示)。
2.3 新兵心理彈性 RSA 高分與低分組在 SCL-90 總均分、內外向、神經質、宣泄調節、抑制調節與自我效能中的對比分析。依照 RSA 來對被測試新兵進行排序,并根據 27%劃界原則在高低分組分別選擇 186 名新兵完成實驗。根據調查研究以及相關計算結果顯示,RSA 高分組與低分組在SCL-90 總均分中的 t 值為 11.39,內外向的 t 值為 11.65,神經質的 t 值為 11.40,抑制調節的 t 值為 2.11,宣泄調節的 t值為 3.77,自我效能的 t 值為 11.71(n=186)。由此可見高分組的內外向、宣泄調節、自我效能得分均顯著超過低分組而SCL-90 總均分、神經質、抑制調節各項則明顯低于低分組(p<0.01)。
2.4 應激后成長同心理彈性、正性情緒、負性情緒、抑制調節、宣泄調節間的相關性研究。通過研究分析得出新兵應激后成長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為 0.608(p<0.01),與負性情緒的相關性為 -0.218(p<0.05),與正性情緒的相關性為 0.586(p<0.01),與抑制調節的相關性為 0.314(p<0.01),與宣泄調節的相關性為 0.336(p<0.01),由此可見新兵應激后成長同負性情緒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5),且同其他各因子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p<0.01)。
2.5 應激后成長高分組、低分組同各因子間的比較分析。依據心理測量學相關原理,把應激后成長得分比均數減去標準差小、比均數加上標準差大的被測者分別劃分為低分組與高分組,通過比較分析得出新兵應激后成長高分組與低分組在心理彈性方面的 t 值為 8.17,負性情緒的 t 值為 -1.72,正性情緒的 t 值為 6.57,抑制調節的 t 值為 2.54,宣泄調節的 t 值為 3.67(n=28)。由此表明高分組除了在負性情緒上無明顯差異外,在其他各因子中的得分都明顯比低分組高(p<0.01)。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新兵具有良好的心理彈性,其 RSA 總均分為(2.87±0.53)。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新兵在 RSA 總分、自我認知、社會能力、未來計劃、家庭凝聚及社會資源方面存在明顯不同,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新兵心理彈性各因子得分相對更高[5].本研究結果表明心理彈性同 SCL-90、神經質、抑制調節具有負相關關系且同宣泄調節、內外向、自我效能具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即采用宣泄方法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效能感強、情緒較為穩定的個體具有更好的心理彈性,這些個體的神經質表現概率普遍較低,自信心較為充足,給新兵的心理素質訓練的進行提供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研究顯示,新兵集訓應激后成長同負性情緒具有負相關關系且同心理彈性、正性情緒等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心理彈性好的個體更加擅長情緒調節、正向情緒更高[6].應激后成長高分組與低分組除負性情緒外在各因子得分上的差異性表明了應激后成長下的新兵具有良好的心理彈性,情緒更加積極且更懂得應用情緒調節。
綜上所述,新兵的心理彈性受到宣泄調節、內外向及自我效能的影響,在對新兵進行心理訓練時需重視新兵對自我效能感的培養、情緒的合理控制以及自我調節方法的掌握。同時新兵集訓應激后的成長受到正性情緒、心理彈性、抑制調節、宣泄調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征兵時可將心理彈性納入到選拔指標當中,且新訓時應當加強對新兵積極情緒的培養[7].由于本研究中的被測者性別單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來的研究工作中應當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促進研究的代表意義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謝鈞潤,于永菊,彭李,陳瓏,李嘉雯,李靜,李敏。新兵新訓應激后成長與自我接納和心理彈性的關系[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19):2088-2091.
[2] 賀華志。武警機動部隊新兵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與心理應激的關系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3] 左昕。心理彈性訓練對水面艦艇軍人心理彈性、應激、心理健康與作業疲勞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12.
[4] 胡光濤,宋航,王國威,黃一,陳許波,賀英。集訓期新兵心理應激及影響因素研究[J].重慶醫學,2015(3):329-331.
[5] 閆瑋娟,牛曉棠,王乃震。63 名維和醫療分隊官兵集訓期心理應激與心理彈性調查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15(4):339-341.
[6] 沈玲。武警新兵心理應激及其與積極心理資本的關系[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
[7] 賈夢楠。武警新兵心理彈性與適應不良的關系及心理彈性干預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