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新媒體,就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無線或有線傳輸網絡,向用戶提供視聽內容服務,發揮傳播功能并與用戶互動的媒介的總和。新媒體的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即時性、延展性、融合性、分眾性。目前,出于安全保密的現實需要,部隊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見形態為軍網、博客和播客。
---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利好。首先,有利于增強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相對傳統軍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言,運用新媒體可以使現階段我軍相對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和經費發揮出最大效益,從而增強教育的效果。運用新媒體可以通過軍網將全軍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連接起來以實現資源共享。如此,由眾多心理咨詢師、心理專家通過軍網形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群體來服務全軍官兵,能有效克服傳統教育中個體能力、精力有限與整體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在傳統軍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不少官兵囿于各方面因素,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心理咨詢室(門診)中,都不愿或不敢暴露自己,有的甚至對于自身心理健康問題采取“鴕鳥政策”,諱疾忌醫。運用新媒體則不同,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可以使青年軍人暢所欲言,從而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治療)的順利開展。其次,有利于拓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時空。在傳統模式中,官兵獲得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主要依靠部隊邀請專家開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或是由本單位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講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官兵解決自身心理問題主要依靠本單位的心理咨詢室(門診)。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官兵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軍網有關網站選擇學習內容,還可以就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咨詢網站以在線互動交流、網絡信箱留言等方式獲得心理咨詢師、心理專家的幫助。毋庸諱言,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官兵通過軍網與心理咨詢師、心理專家互動交流時,通常使用文本語言進行,這會造成有價值的非言語信息被“屏蔽”;實用性強的心理儀器難以使用,某些心理訓練和心理治療技術等無法運用網絡進行,一些心理疾病難以解決,等等。
---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一是防治性和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所謂防治性原則,是指預防性和治療性原則。軍隊心理工作者既可以通過專題網頁、軍網心理課堂、軍網心理健康論壇等形式來普及和宣傳有關預防心理疾病、緩解心理壓力等方面的知識,還可以通過軍網信箱、在線交流等形式,方便快捷地開展網上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所謂發展性原則,即以大多數心理正常的軍人為主要對象,以優化心理結構、提高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為主要目標,通過在軍網上開設“貼近官兵、貼近軍營、貼近生活”的自主心理訓練視頻教程等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廣大官兵心理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二是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首先,科學性是基礎和前提。堅持科學性原則,要遵循廣大官兵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要立足于心理科學和當代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的成果,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權威性、實用性和針對性;要確保心理工作者具備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專業素質。其次,趣味性是關鍵。為了激發廣大官兵的求知欲和參與熱情,要確保網頁的設計新穎活潑、相關內容通俗易懂、參與形式靈活多樣等。貫徹趣味性原則不能以犧牲科學性為代價,兩者應相互滲透、有機融合。三是助人自助與互助共進相結合的原則。助人自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無論是心理輔導、心理咨詢還是心理治療,其最終目的是讓官兵學會獨立地解決問題,學會自我教育。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也應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則。事實上,網絡的即時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點非常有助于在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落實助人自助的原則。比如,軍網上的心理健康課堂、在線閱讀、自主訓練、專家咨詢等為官兵的心理自助提供了多種選擇,選擇何種方式完全由其自主決定,且不用擔心個人隱私的泄露。所謂互助共進是指官兵與官兵之間通過軍網經驗交流、互吐心聲、相互答疑等形式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目的,這有助于培養官兵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四是互補性與協同性相結合的原則。所謂互補性原則是指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應和傳統軍人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以提高自身的實效性。所謂協同性原則,是指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孤立地進行,除了和傳統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外,還必須與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以促進官兵全面發展。
---優化整合新媒體時代軍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要素。一是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投入。我軍心理健康教育起步相對較晚,總體水平和教育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存在著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軟硬件配套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小散遠”單位保障不充分等問題。相關研究表明,新媒體屬于低投入高回報行業,其投入產出比十分可觀。據此不難推斷,運用新媒體開展軍人心理健康教育同樣能獲得低投入高回報的收益。為了使我軍心理健康教育“更上一層樓”,應當加大對運用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力度。二是加緊研發軍隊移動網絡平臺。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其魅力在于自身的交互性、即時性、延展性、融合性、分眾性。當前,我軍通過基于軍網的心理健康教育欄目、在線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博客和播客等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廣大官兵對此反響很好。但是,隨著我軍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和廣大官兵對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單純依靠軍網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無法很好地體現新媒體的即時性和分眾性。因此,一方面,建議研發軍隊移動網絡平臺---具有當前 4G 手機功能的,可即時高速傳遞、分享文本、音頻、視頻信息的,安全可靠的軍用手機;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我軍新媒體大數據庫的建設。這樣以來,部隊心理健康教育便能夠普及至每一位使用該平臺的官兵,無論是遠離機關、軍網不通的“小散遠”單位的官兵,還是執行任務期間的官兵,只要擁有該平臺,便能快速地查詢自己所需的心理健康方面知識,方便地獲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料,及時得到在線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專家的幫助。此舉,也有利于加強軍人心理檔案建設,有利于軍隊心理工作者、相關部門和研究機構對一個時期、一定范圍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效果評估,從而在反思總結、固強補弱中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加強心理工作者隊伍建設。首先,要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注重實踐環節。只有切實摸清廣大官兵的真實心理情況, 才能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在培養心理工作者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以提升學員的專業化水平,還要注重加大實踐教學力度,讓學員深入官兵調查研究,聯系實際學習思考,從而避免在工作實踐中出現紙上談兵、學用脫節的現象。其次,要提升現有軍隊心理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目前,承擔部隊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是由政治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和心理學研究者三部分組成,且前兩者人數相對居多。對此,有必要通過送學培養、邀請專家來部隊授課、鼓勵參加國家認證的心理咨詢師考試等形式,不斷提升承擔部隊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工作者和醫務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再次,要強化軍隊心理工作者的新媒體素養。當前,新媒體的運用對軍隊心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此,一方面,各單位應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為軍隊心理工作者提升自己新媒體素養創造各種便利條件;另一方面,軍隊心理工作者本人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強烈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盡快掌握并精通應用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從而更好地為軍隊心理服務工作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