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多樣的,全面系統了解問題,并從中把握問題原因,尋找解決方法是眾多教育研究學者所關心的問題。對于初三學生來講,開展有意義的自主學習面臨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升學壓力,如果升學壓力降低,在組織實施自主學習方面教師就會有施展的空間。但是現實升學問題不容回避,這就要求教師需要積極進行有效干預、調整,以實現自主學習所達到的目的。
一、教師積極指導干預,促進有效自主學習的實施
(一)目標上從單純學習知識向能力提升轉變
目標是引領行動的導航燈,目標明確了,語文教學活動就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新頒布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其中在能力培養方面,突出強調了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發展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激發創造潛能和想象力;具備日??谡Z交際能力;能夠積極進行探究性自主學習,在語文實踐中培養語文能力。這些能力是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也是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掌握語文學習的一種綜合能力。
(二)內容上從學習知識點本身向培養能力實施轉變
學習目標上,由知識傳輸向能力培養傾斜,那么在學習內容方面,教師同樣需要由知識點的介紹向能力解決方面給予重視。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對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具體,其中對學生獲取新知識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語文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等都做了明確規定。根據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初三語文課內容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從重視知識點學習本身轉向通過學習知識點以及其他學習內容提升能力素質上來。這種由知識點向能力解決的轉移不是要求教師忽略知識點的學習,而是通過知識點學習能夠起到培養能力的作用。自主學習實施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突出表現形式就是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而轉變的過程中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能力,如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自學控制力、表達能力、遷移能力等等。學習內容由知識點學習向能力培養轉移關鍵還在于教師的實施。
語文教師應選擇性的開展知識傳授。對于知識教授,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社會實踐需求、學生自身特點等綜合運用教科書、參考書、課外書、網絡資源等知識教材,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特點尋找契合點,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能力可以選擇性的不講,對于學生還沒有掌握的知識則需要教師進行重點引導學習。例如在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綜合能力方面,學生在學習完課內教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向課外讀物學習轉移。教師可以有選擇性的挑選幾類中文名著,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著作題目,然后教師簡要介紹學生所選擇名著的作者以及學生需要把握的名著人物、情節、關鍵語句等,讀完后學生寫讀書筆記,并能夠簡要概括出名著所反映的大概意義,對于選擇相同名著的學生,可以組織進行交流,彼此暢談自己讀的關注點,名著的意義,這樣學生就能在彼此的交流中吸取對方的見解。通過閱讀名著,學生不僅能夠拓寬知識面,更主要的是學生在掌握知識點過程中習得的閱讀能力可以進一步強化,能夠逐步熟練應用閱讀的技巧,學會分析和概括名著,能夠與名著交流,與讀者交流,從而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
(三)活動上從激發學生興趣向注重解決問題轉變
課堂教學活動氛圍情況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學習的有效性。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筆者調查發現,有的教師為了解決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都在嘗試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但是卻忽略了對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實際獲得解決問題的水平沒有得到提升,這就表現為重“形”而忽略了“義”.歐洲教育家得可樂利認為“興趣就是個水閘門,借助他,注意水閘打開方式以及控制水的流向”.這說明,興趣不僅要激發,更要抓住興趣的引導方向,即目的與意義。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強調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需要把激發興趣的落腳點放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四)評價上從單一的成績評價向綜合評價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