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因此,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教學中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實施"以寫定讀、以讀促寫、點點突破、大量讀寫、分層讀寫"的讀寫一體化教學原則能把"聽說讀寫思"的訓練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以寫定讀的教學原則
以寫定讀的原則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樹立"讀寫一體化"的教學理念,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和寫作的要求,按照各類文體的寫作特點來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課文篇目,并根據不同文體的寫作特點確定讀寫結合點,指導學生帶著寫作任務去閱讀的一種教學準則。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明確每一篇課文的文體及寫作特點,其次要根據文體特點準確定位讀寫結合點,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讀寫結合點學習體會課文的立意選材、布局謀篇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最后由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創作出精彩的語段或優美的文章。
"閱讀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目的明確的讀者,能夠有效地處理書面語言并從閱讀中理會其意",而"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葉圣陶先生的論述為實施以寫定讀的教學原則提供了理論依據.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來確定閱讀教學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寫作訓練環節,學生帶著寫作任務深入閱讀,結合自身經歷感受進行寫作,即以"寫"的方式加深對"讀"的理解,強化讀的效果。
讀一篇課文,知道"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等內容,只是完成了語文學習目標的一半,學生根據讀寫結合點,運用在課文中學到的選材、立意、構思、語言等寫作技巧寫出精彩語段或優美的文章才是最重要的目標,這往往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的讀寫實踐改變了"為閱讀而閱讀"的傳統觀念,確立為了"為寫作而閱讀"的教學理念,實現了語文教育理論的創新.
二、以讀促寫的教學原則
以讀促寫的教學原則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基礎上,重點圍繞讀寫結合點來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技能的一種教學準則.
在單元閱讀教學中,一是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二是要采取適當方式處理字詞等基礎知識,三是要抓住讀寫結合點強化閱讀,四是總結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從而使閱讀為寫作服務,實現閱讀教學由"文本內容解讀型"向"讀寫技能掌握型"的轉化,這才是有效閱讀。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對寫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大量有活力的字、詞、句、段等素材,在寫作實踐中就可以信手拈來;學生學習篇章的立意選材、布局謀篇后,就可以巧妙借鑒,靈活運用;學生掌握了篇章的寫作方法和語言特色,就可以舉一反三.可以說:讀的過程是收集幸福,寫的過程是展示幸福,從讀到寫,就是收獲幸福.這樣學生在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既掌握了相關的寫作知識,又提高了寫作能力.有效的閱讀,必定能帶來寫作的高效.
三、點點突破的教學原則
點點突破的教學原則就是在語文教學中,把每個單元的讀寫訓練點,落實到每個單元的精讀課和略讀課中,結合課文內容及文體特點,在一個課時的閱讀教學中只選擇一個讀寫結合點有側重地進行寫作訓練,最終使每個學生形成累積,獲得語感,從而提高讀寫能力的一種教學準則.
點點突破的教學原則關鍵是"點"的選擇。這里的"點"指的是"讀寫結合點",它是我們要突破的讀寫要點,是教師在精心研究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后,按照每個學段、每個學年、每個學期、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的次序,并和相應的文體寫作體系一一對應后,細化提煉出來的,它體現的是讀寫一體化的大語文教學觀。一篇篇課文既是讀寫結合的載體,又是學習、積累語言文字的例子,還是學習語言表達、抒發情感的范文。我們可以依據文體的表達特點,明確讀寫結合點;緊扣名篇的特色,深入挖掘讀寫結合點;切合單元主題,準確定位讀寫結合點;扣住課后"研討與練習",強化訓練讀寫結合點;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延伸擴大讀寫結合點;對文本進行拓展理解,巧妙鏈接讀寫結合點.
這樣學生以讀寫結合點為突破口,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體會不同文體的特點,感受名家名篇的魅力,在對教材生活化解讀的過程中拓寬了讀寫面,實現了讀寫結合,整體提高了語文素養.
點點突破的教學原則還強調"點"的突破,它是一個系統的、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
有的教師在一節語文課上面面俱到,唯恐遺失一個知識點,一節課下來學生好像學到很多東西,其實哪個知識點都一知半解,反而處處不到。只有全面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閱讀與寫作訓練點,一課專攻一點,一法只寫一點,微點教學,點點突破,使學生有"本"可依,有"法"可循,這樣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大量讀寫的教學原則
大量讀寫的教學原則是依據國家語文課程計劃和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與寫作的要求,在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過程中增加閱讀篇目總量和寫作訓練量,使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來積累語言,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大量的寫作中鞏固閱讀的成果,提高寫作水平的一種教學準則。這里的"讀"既是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內閱讀,又是學生帶著一定閱讀任務的課外自主閱讀;"寫"指的是學生有個性、有創意地書面表達,是把自己積累的直接生活經驗和間接生活經驗轉化為自我認識,并最終轉化為文字的過程.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讀幾本語文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根據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的特點,以語文教材為依托,打通教材學習與課外閱讀,讓語文學習與文化、經典相融合;立足課堂,打開阻隔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籬笆,讓語文學習生活化、活動化。這樣,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每個學段的讀寫體系,把課內讀寫和課外讀寫有機結合在一起,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長期引導、長期積累、長期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加閱讀量和寫作訓練量,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完成語文讀寫由量變到質變的目標,更有效地把讀和寫有機地融為一體.
大量讀寫的教學原則關鍵在于"大量".
俗話說熟能生巧,沒有一定的量,便不會有"質"的飛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規定了中學生課外必讀書目,其意圖便是增加閱讀量,通過接觸中外名著來積累語言,體會寫作的真諦.教師在要求學生讀的同時還必須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完文章后,馬上就要動筆寫,寫批注,寫心得,寫感悟等,這同樣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和訓練.
大量讀寫,可以采用"以文帶文,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的辦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悟寫法,在寫作中提高閱讀理解力,這樣不僅加快了教學的進度,而且讓學生因讀得多而擴大了眼界,掌握的知識也就更加豐富,更加牢固,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快,自然會把"讀"與"寫"融為一體,真正做到亦讀亦寫,讀寫相長。
五、分層讀寫的教學原則
分層讀寫的教學原則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讀寫要求和讀寫環節,分類分層指導讀寫,分類分層展示讀寫成果的一種教學準則.具體地說就是教師要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和不同文章的寫作特點進行分層讀寫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收獲讀寫的"果實".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理念,這說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不容忽視的.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出了"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和"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教育理念,同時還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念中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可見,課程改革后的語文教育更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性,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學生的個性,提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因材施教,這正為分層讀寫的讀寫一體化教學原則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在閱讀教學中對癥下藥,不打擊學生的求知欲.讀寫的要求高了,低層次的學生夠不到果子,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反之,讀寫的要求低了,高層次的學生又覺得索然無味,達不到訓練的效果,都難以發揮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要注重遞進的過程.學生之間有差異,文章與文章也有不同的特點,所以教師設計讀寫要求也要循序漸進.
語文讀寫的知識體系是一點一點積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在學期初要進行宏觀備課,梳理每個學段教材的讀寫體系,將學年、學期的讀寫訓練點分散到每個單元,落實到每篇課文,并在每堂課的教學中加以落實.第三,分層讀寫的教學內容非常廣泛,有學生分層、課堂教學分層、讀寫訓練分層以及評價分層等。分層讀寫的教學原則關注的是語文讀寫結合的次序,關系到學生的個性發展,關乎讀寫結合的有效落實,這一根本問題在教學中必須穩妥落實.
總之,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孿生姊妹,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不斷提高。讀寫一體化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做法;既是一種思想,又是一種實踐;既是一種追求,又是一種過程.唯有在教學實踐中遵循"以寫定讀、以讀促寫、點點突破、大量讀寫、分層讀寫"的教學原則,這條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敞,越走越順暢!
參考文獻:
[1]李天山。淺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如何有機結合[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28)。
[2]李景陽。語文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李竹平。讀寫結合如何體現學段特點[J].小學教學設計,2011,(19)。
[4]潘新和。語文教學的新范式:寫作本位---走向以寫促讀、以寫帶讀、寫讀互動[J].語文教學通訊,2011,(9C)。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