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認識到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要意識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人文關懷的重要性。畢竟學生不單是認知體,更是生命體。那么,教師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關注學生人性與個性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如果真正能夠駕馭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發掘自身的人性成分,把自己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遞知識,也應該做好育人的工作,要針對學生的人性與個性進行發掘。這是學生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情感與個性發展上給學生創造條件,促進學生個性與情感的發展。在塑造學生個性、完善學生人性方面,語文教學要關注那些生活中真誠、善良、美好的東西,盡量把生活中的正能量呈獻給學生,要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目標。不僅為自己的成才而奮斗,從大的方面,更應該為社會多承擔責任與義務,為人類的發展而盡力。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更加不遺余力,自己的個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促進。如果教師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那么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就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通過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感悟生命,敬畏生命。語文教學的內容雖然立足于知識,但卻是取材于生活的,每一篇課文的選擇,都是為了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對生命有更為深刻的感悟。語文教育,更是生命教育。語文教師要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讓學生的心靈有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還要讓語文教學真正走到學生的內心深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語文選文中的人性內涵。
二、針對寫作,加強人文關懷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由于受到課堂容量的限制,教師不能較好地落實人文關懷教育的目的,而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可能也不是那么令人滿意,因此,教師要多想一些辦法,讓語文教學能夠發揮出人文關懷教育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作文課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教育。
首先,貼近學生的生活。作文教學的失敗之處在于讓學生處于一種脫離生活的情況下進行作文的編寫。這樣的作文教學既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也不能真正達到人文關懷教育的目的。因此,在作文教學時,教師的選材要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比如,在父親節來臨之前,教師可以此為主題,進行話題作文,學生一定有許多素材可以寫,而且立足于自己的真實生活,容易有真切的感受,教師再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作文教學得以升華,便可讓學生得到一次人文教育。
其次,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初中生的好奇心是比較強烈的,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在作文教學時,教師在進行選材時,要讓學生寫一些具有挑戰性或者新奇性的題材,這樣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神舟飛船發射的過程中,衛星發射的火箭助推器、分離器等設備是學生比較陌生的,也是充滿好奇的,依托這一素材,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話題作文的練習。作文的主體就是"分離",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寫作的領域非常廣泛,學生如果能夠從火箭的分離寫到生活中的分離無疑讓文章更加有深意,讓學生能夠感悟到人的成長,可以達到人文關懷的教育目的。
三、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
語文教學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語文教學其實是學生的成長過程,也是教師的成長過程。語文教師應該立足于大語文觀念,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雖然素質教育提了很多年,課程改革也正在進行的過程中,但是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缺憾,如重視成績,忽略素質;重視分數,忽略學生的情感與個性成長等,這都是人文關懷教育缺失的表現。
鑒于這種認識,語文教學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課堂,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成長,更要關注學生的價值生命的成長,這才符合人文關懷的教育。筆者在外出聽課的過程中,對教育同行講的《丑小鴨》一課印象非常深刻,在這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始終表現出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并且充分地利用了對話,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獲得一種成長,引導學生從教材內容轉向人文關懷,充分地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在這篇課文中,丑小鴨是不幸者的一個縮影,它遭遇了各種苦難與歧視,但是它并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在各種不幸的大背景下,依然對生活充滿了向往與追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真正走進丑小鴨的內心世界。如提問:到底丑小鴨在想什么?當它遭遇逆境的時候,它為什么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關注丑小鴨的成長,從而體驗到一種永不言棄、永不服輸的人生態度。
語文課堂本身就是一種人本課堂,同時也是人文課堂,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這是初中語文教師始終不懈的追求。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是對生命的尊重、關心,也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擴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用心打動學生,點燃學生心中的生命之火。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倡導人性化教學,側重人文關懷教育是每個教師都不應忽視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我表達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還能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學生的人格健全了,他們在學校學習中才能夠更加有積極性,從而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韋錦忠。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語文嘗試教學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0(3)。
[2]池靈巧。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反思[J].文學教育:中,2010(7)。
[3] 江亞平。人本的語文 人文的教育[J].鎮江高專學報,2005(1)。
[4]曾建。語文教師素質與語文人文教育的回歸[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2)。
[5]孫建柯。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人文教育[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
[6]張新艷。當代中國啟蒙教育的一大缺失--兼談語文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6)。
[7]潘樹發。談中學語文的人文教育[J].成功: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