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因其鮮明的時代特征、獨有的表達習慣和承載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而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大部分語文教師對文言教學總是不敢放手,重點字詞字字落實,主要句子句句翻譯,苦口婆心。 可是,檢測的時候卻總是很不理想,一些基本的注音、釋詞、譯句等等,學生答得總是這錯那錯。筆者也曾嘗試某次月考時出了一道課外淺顯文言閱讀題,結果一敗涂地。 究其原因, 這種 “把接受文化的人當作天津鴨兒填”(葉圣陶先生語) 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完全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學生變成了讀、寫、背誦機器,效果當然不好。
現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應以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地發展為中心。 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自由地探索,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一張設計合理的文言文導學案往往可以讓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文言文導學案應當包括哪些內容,如何提高學生完成導學案的興趣,導學案完成后又該如何進行鞏固呢?下面是我在文言文教學工作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課前預習———高效自主性學習的前提
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在這方面的探索也有一個過程。 起先,要求學生預習時側重于讀,弄懂文意,并設計思考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心,卻發現這樣一來, 課堂上為了增加學生的文言基礎知識積累,又得回到老路上去;后來,要求學生自主找出相關文學常識,把較難辨析的字詞課前劃給學生讓學生先行思考,要求他們翻譯全文等,發現效果不佳,因為評價體系沒有跟上,學生積極性不高,均將之看成額外的繁重作業,有的干脆買來課外參考書一抄了事;再后來開始嘗試設計“導學案”
指導學生預習,發現這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在導學案中滲透評價體系,那就一舉多得了。那么,文言文導學案應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以語文版七年級上冊《三峽》為例,談談導學案的設計。
1.找。找作家作品,相關趣聞軼事,寫作背景
此環節可以設計問題如:關于酈道元,你知道什么? 你是通過什么途徑(網絡、參考書、小組討論等)知道的?
2.讀。 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相對較為淺顯,只要引導學生參照注解和工具書,字句就不難疏通。 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根據注解和工具書及自己的理解確定多音字的讀音, 確定句子的朗讀節奏,這樣才能為準確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此環節可以設置的問題有:你在文章中碰到了哪些不會讀的字? 請寫出來。 你認為文章中那些字詞比較難于理解? 你用了什么參考書? 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嗎?
3.看。 看注解,看課后習題,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字等現象,完成對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積累,并聯系以往所學,將本課內容系統融入原有知識系統。
此環節可以設計問題如:文章中“或”字我們在《傷仲永》中也學過,這兩個字用法一樣嗎? 文章中“自”字出現了幾次? 它們的意思一樣嗎? 你還能找出類似的例子嗎?
4.連。 在將單個字詞的意思基本把握的前提下,根據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或增加或刪減,使文言句式轉化為現代漢語相關句式。
此環節可以設計問題如:用自己的話,邊看書邊把三峽的景色講給小組成員聽聽,講的時候要扣緊原文,并請小組成員給你寫個評價。
5.析。 所謂析就是在領悟全文的基礎上進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解讀。
此環節可以設計問題如:第三單元教會了我們很多景物描寫的手法,你能夠說說這篇文章用了哪些手法嗎? 請你說說本文寫了三峽那些景物? 景物有什么特點?
需要說明的是,導學案應當在授課前兩三天就分發到學生手中, 應指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的搭配要考慮到學生的層次組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討。 剛開始實施,為了培養學習習慣,應指定時間(如自修課)讓學生討論,養成習慣后,可交由學生課后完成。 導學案的評價可設計“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總評”四欄,宜采用定性評價,如“優”“良”“合格”“不合格”,“教師評價”一欄要以發展性評價為主。 為了激趣,導學案的完成質量應納入評價體系,筆者的做法是,授課前一天回收并簡要批改,涉及到文言文的月考時,評選出三個完成質量較好的小組, 第一名成員統一在原有的分數上加 5 分,第二名 3 分,第三名 2 分。 分數只是評價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卻是對學生最直接的鼓勵。
二、課堂教學———自主性學習的檢驗與補缺
有了導學案作為基礎,課堂教學就比較輕松了。 導學案完成得比較好的小組,應當充分參與到教的過程中來。 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歸納整理學生的答案,并且補缺補漏。 這樣,課堂就完全還給了學生。 面對學生一些見解獨到的問題,教師千萬不可拘泥。 當然,這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作業———自主性學習成果的鞏固
作業是鞏固自主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作業的設計要能夠幫助學生系統構建文言文知識體系,避免使自主性學習流于形式。 作業也是評價學生自主性學習效果的重要窗口。筆者自 2011 學年始開始進行文言文的自主性學習實驗,實施近三年來,發現學生對文言文學習興趣大增, 學習成績大部分有較大提高。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及模式說,不要把現成結論教給學生, 提倡經過發現進行學習,要求學生利用教師與教科書所提供的某些材料,親自去發現應得的結論和規律,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在看來,當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