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課程和新理念,大膽嘗試和探索是我們的職責和義務。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問題重重,使我們不得不發一系列的牢騷:這道題講了無數遍,學生還是不會;這一類型的題都做了很多次,學生答得還是驢唇不對馬嘴;這些詩歌名句都讓他們背了無數次了,為什么默寫還是出錯……雖然有諸多的牢騷、不滿和埋怨,但這些問題還得我們語文教師自己去解決。
為什么問題講了無數遍,教師做了無數次,學生還是不會做?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知道哪些題型???,哪類題型是重點、難點,所以我們在講解的時候,會講解得很認真,很投入,但是這不代表學生就會認為這是重難點,因為在他們的認識中,中考就是一次與眾不同的考試,考的是所有初中所學的知識,但他們并不知道考什么不考什么,所以對他們來說無所謂重難點,只要中考沒有結束,一切知識都是重難點。教師經歷無數次的中考,又把中考試題加以羅列和總結,自然會了解重難點,他們就會輕而易舉地認為學生也應該學會這種方法,殊不知,學生在初中階段,尤其面對中考的時候,不單單面對語文知識,每一天他們要面臨很多學科的問題,他們需要的不是哪一科的精?;?,而是所有學科的均衡發展,所以學生不可能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某一課的學習、某一科的學習。作為教師,我們不應要求學生學過的不能忘記,而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在講解的時候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每一遍講解時都有所收獲。比如我們在講解《字音》的時候,可以第一遍先告訴學生抓住多音字和同音字,這是考試的重點,告訴學生中考第一題往往就是對字音的考查,我們要作為重點來記;第二遍講解的時候就要把字音誤讀的主要原因告訴學生,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遏制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逐漸讓學生明白有多音誤讀、偏旁誤讀、形似誤讀、方言誤讀、姓氏誤讀、地名誤讀等,培養學生搜集別音字的喜好;第三遍講解的時候,要教給學生確定字音的方法,例如據義定音,學會音義聯系,讓學生明白字音和字義是有緊密聯系的;再比如根據詞性定音,粘信封和粘液,字形相同但是詞性不同,字音也就不一樣了。相類似的還有根據語體定音、根據用法定音等不同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針對不同的題型做出相應的方法,方法需靈活,教學出特色,學生在相同題型中可以學到靈活多樣的講解方法,這樣比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會好上千倍,學生的求知欲才不會被磨滅。
為什么同一題型做了很多次,而學生們的回答還是驢唇不對馬嘴?很多教師面對中考很無奈:語文的文字太靈活了,隨意的排列組合就是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剛講了,學生認為再遇到這樣的題型肯定會做了,教師也認為自己費了不少力氣,結果面對另一篇文章,相似的題型再一次出現,學生還是束手無策,答案還是千奇百怪。怎么辦?我們常說題型是活的,文章是活的,答案是死的,其實教學中我們就常對學生講,我們學習的是課本上的東西,但是考試時經??颊n外的東西,為什么?因為問題在課外,答案在課本中。
題型不在講得多,而在于要把方法講到位,不能點到為止。面對??碱}型,教師要善于總結最全面的方法,總結出來后要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學到東西,動手寫在筆記本上,早讀多背背,在腦海中多出現幾遍,接下來要有相應的鞏固練習。很多教師是看到考試題型后,把解決方法告訴了學生,卻沒有舉一反三,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又遇到了相似的題型,教師因為經常接觸,感覺這類題型就是這種方法,很簡單的,更何況幾天前還給學生講過一遍,可是學生早把當時教師講的方法丟到九霄云外了。所以面對這類困惑,語文教師在中考之前要把??碱}型分類總結,把做題方法加以整理,要系統化、鞏固化、常識化地運用到學生身上,讓學生面對這類題時學會套方法、靈活運用,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和批評學生。
名句背了很多次,為什么考試時還是出錯?名句錯一個字都無法得分,可以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怎么辦?教師不要把背誦的任務全部推到學生身上,時間長了我們就會發現,學生經常出錯的就是常見的幾十個句子。這樣教師除了要求學生不要放棄背誦之外,還要適當測試學生的背誦水平,教師要學會把經常出現錯誤的句子融入到默寫當中,一遍不行再來一遍,告訴學生多背幾遍,不行就多默寫幾遍。加之教師不定期的抽查,提高學生的默寫意識,名句默寫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總結經驗,還要把這些總結出的經驗靈活地運用到學生身上,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法的獲取離不開自己的教學實際,而方法的正確與否還得在學生身上驗證,在這樣的反反復復中,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方法的靈活運用才會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