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可選材,內容相宜
教師在領會目標,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學案,題目設計要全而,要典型,要精練。尤其是合作探究的問題,除要有一定的梯度、難度和討論價值外,還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要突出重點、難點,這樣,才能保證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1、選擇具有一定難度、學生感興趣、愛參與的內容。如在教《桃花源記》課文結尾:“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們。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睂W生自然而然地產生疑問:“這桃花源為什么找小到了昵?”我把該問題作為小組合作探究的內容。結果同學們爭先恐后,各抒己見。課堂氣氛之熱烈。
2、選擇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問題。如在教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時,我們可以在學生了解時代背景,翻譯、誦讀的基礎上。設計如下問題:\\(1\\)課文最后“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該怎樣理解?\\(2\\)客人“癡”在何處?相公又“癡”在何處?\\(3\\)“癡”雪又該如何理解?這些緊扣文章中心的精讀討論題,提綱掣領,蘊含著深深的思想內容。
二、營造氛圍,樂于參與
J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探索。為達到這個目的,應從以下幾個方而努力:
1、課堂外努力進行自我修養,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意思。還要小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讓學生真正的信服自己。
2、課堂上:導課要新穎別致,或朗誦,或唱歌,或猜迷,或競賽,形式多樣,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如:我在講朱自清的《背影》時,給學生放了一首《父親》,學生們興趣盎然,很快就進入教學的情景之中;在講《故宮博物院》時,男女生展開關于故宮知識的競賽,既檢查了預習,引入了新課,又從文中學到了知識。
3,合作探究后,學生交流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寬容,相互鼓勵,相互欣賞。尤其對中差生,更應該給子足夠的關懷。\\(答偏答錯了,要循循善誘\\)。
4、多開展小組競賽,也會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學生們為了小組的榮譽,會積極的思考爭辯,課堂上洋溢著創新的火花。學生因而有一種自豪感,愉悅感。
三、獨思充分,放扶適時
對于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我們往往不能讓學生獨立充分思考。因此,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小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個別代表小組,課堂成了少數精英學生表演的舞臺,多數學生沒有深入的思考、感悟。只有讓每個學生獨立充分思考,小組內或小組間充分交流,碰撞,相互質疑評點,方可產生智慧的火花。
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前要及時指點,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給子學習上的指導和學法上的指導。之后,教師小斷地在教室里巡視,看學生完成學案探究題的情況,聽學生討論焦點、疑點的情況。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個性問題,教師要給子個別指導。對于共性問題,教師要放膽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感;當然,教師也應隨時了解學生癥結所在,適時點撥,必要時集體講解。這樣,“扶一放一扶”有的放矢。
四、合作切時,評價及時
合作討論一定要把握時機,這樣才能保證合作時的熱情和高效。因為只有學生在很想知道答案,但自己又得小到答案時的那種急迫心理的趨勢,才可以保證學生討論時的熱情參與,積極思考。
對合作學習進行及時評價,評價可以是老師評價,組間互評,組內自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評個人或小組的合作態度、合作熱情、合作能力、合作效果、創新能力。評個人小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多引導,多賞識;給自信,給力量。評小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集體榮譽感;促競爭,促合作;添動力,添活力。學生自評是為了進行自我檢測,小斷自我完善;找小足,找進步;為反省,為調整;求提升,求發展。通過評價,使學生知道什么需要改進,什么富有價值,鞭策和激勵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五、迎合需要有效組合
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應對全班學生進行平行分組。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小組公平競爭,才會增加合作動力,增強取勝信心,取得良好效果。合作學習小組四人為一組,將全班分為多個小組。小組內根據各個學生的學習能力、}h}格特點、家庭情況等,分別設為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資料員。\\(各職責組員定期互換\\)這樣組內各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既避免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泛泛而談,又避免了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的“搭車”現象。
實踐證明,橫水中學,靈石二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卓有成效的,我校一年來也有了新的起色,還有杜朗日、洋思都是強有力的佐證。我們當別無選擇,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學習橫水、靈石他們教改的精神:齊心協力,真抓實十;勇于嘗試,小斷創新;樂于奉獻,追求卓越。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小斷的探索和完善小組合作學習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