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一直存在著學生學習效率低、學習興趣低的問題。大部分教師僅講責任歸咎于學生,教師則應該積極進行換位思考,不能一味否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作用,不能讓學生承擔所有的責任??v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具有明顯的雙向性,在此過程中看不出哪一個方面更加重要,而應該采用平等對待的方式,不能忽視其中任何方面,否則,就會造成教育環境受到破壞,也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1-2]?;谛抡n改的要求下,語文教學也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上的被動地位得到改善,能夠開展主動性學習。這里結合具體的實踐思考,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來保證課堂內外有效溝通,使得學習空間進一步擴展,保證學生能夠具有較強的語文能力,實現學習主體意識喚醒,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切實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一、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中
學生通過閱讀環節,能夠將文本意義進行具體的轉化,并在此過程中,融入大量自身的經驗和感受,這樣才能更好明確文本的內涵。根據傳統的認識,語文作品所要表達的意義則是往往固定的,學生利用閱讀實現。但是,根據美學主義的觀點,文本并不是獨立的存在,當學生通過閱讀感知文本,這樣的審美對象就對直接影響學生的相關的情感、感悟以及對于文學作品的形象問題。一般來說,體現出兩種相互交融的特點,情感和形象交互關系中,難以分清文本和讀者的關系。如果語文課程教學較為枯燥,難以打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大都數學生都是呈現出“人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態。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則應該要求學生通過各項活動來切實保證走入文本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些則是進行語文課教學的重點。利用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則更容易理解作品中的文學形象,更好地與作者進行溝通,具有較強的探究的樂趣。
二、利用創設問題情境來形成閱讀期待
通過結合題意的問題設置,能夠更好地推進語文教學活動。在這過程中,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問題設計的方面,如果問題設計的得當,就容易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課文內容,幫助他們發展思維,提升學習興趣。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不同語文課文的特點,保證學生的創造性、探索性活動的順利地開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走進文本[3]。這里通過《只揀兒童多處行》為例進行說明,在進行文章教學中,在結尾處,教師可以總結并提問如下:同學們如何理解“當你春游的時候,記住‘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在這個問題的基礎上,則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保證能夠引入下述問題:如果在兒童多的地方,這樣會有什么樣的具體情境?另外,為什么能夠得出“只揀兒童多處行”就會找到春天的結論?
通過上述的結合課文教學的問題情景設置,能夠有效指導學生開展閱讀,具有較為強烈的探究能力。
三、文本意蘊利用形象意境的創設來領悟
作家在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將客體景物以及主觀情思相互結合,能夠形成渾然一體的境界,能夠明顯的感受到作家的情緒色彩。
比如,對于“游子身上衣”來說,不僅僅則是普通的衣服,更多的則是體現出了母愛的偉大。具體的意境中,好的作品往往能夠表達出情景交融的感覺。對于部分課文所描述的部分地區的景象,可能超出學生的一般認知范圍,難以進入比較陌生環境的意境[4]。所以,語文教師就應該積極開展創設一種基于文本的意境。一方面,應該利用較為形象且直觀的方式進行學生感知的豐富,利用模型、實物、掛圖、語言、錄像等方式,保證形象意境的積極創設,能有效獲得感情經驗,表現出一幅幅流動的畫面,體現出靈性。在進行《水鄉歌》的教學中,一般學生還不能較好地理解“水鄉”的概念。具體的教學中,水鄉的魅力可以通過課本插入、視頻錄像等形式,在這樣的方式下,一般來說,江南水鄉的概念能夠讓學生了解,能夠利用多種感官刺激方法來感知事物,能夠擁有更好的熱愛生活、大自然的真情實感。這樣則能夠更好地體會在作品中的文本的意蘊。
四、文本靈性可通過想象情景創設來實現
在文學中的文本中,還包括這部分的空白,這就需要語文教學進行不斷的挖掘,一方面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想象情景的創設,還能保障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進行積極挖掘文本空白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積極進行引導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情感以及生活經驗,能夠有效地將作品和生活相互關聯,填補文本空白,更好激發本文靈性。
這里通過《孫中山破陋習》教學為例進行說明,為了更好要求掌握課文知識要點,首先要求閱讀全文,可以對姐姐在進行纏足的前后相應情況進行對比,結合課文描述內容,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比如,在進行“當時孫中山的家里很窮,他的姐姐一點兒也不怕吃苦,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臻e時,姐姐就陪孫中山一起玩。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常唱給他聽?!睉摮浞纸Y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來營造孫中山的姐姐的辛勤勞作,能干得了樣樣的雜活。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姐弟兩在門口的空地上,哼著小曲,仰望星空。從上面所描述的場景中,能夠看到,他們的生活依然充滿著快樂的音符,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應該注意到,這些都是沒有纏足前的姐姐所擁有的生活。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則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以及引導者,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教師的自身的語文素養的提升,積極思考如何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地位,利用創設情境方法,積極走出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
參考文獻:
[1]楊麗紅.例談詞語教學情景創設的五種方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23).
[2]曾麗蓉.學生口語交際情景"四步"行動研究——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才智,2015(24).
[3]史秀玲.論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的情境創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6).
[4]李峰濤.小學語文情景創設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對比[J].課程教育研究,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