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少年兒童從出生到 5-6 歲才能基本掌握母語。 但要想形成運用母語的熟練技能,還需要 10 年左右的時間。 ”因此,小學階段是口語交際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機, 小學語文無疑承載了培養兒童口語交際能力的重任。 下邊,我就談談教學中關于學生口語訓練教學的做法:
一、口語交際應注意的地方
口語交際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雙邊關系。 平時,我們教學中的口語表達訓練形式較為單一,常常是較隨意的提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 而且是隨意抽幾名學生或總是叫舉手的學生說說答案,其他學生都成了聽眾。 這種單一的訓練方式,使絕大多數學生失去了在課堂上進行口語表達訓練的機會。 要使學生用自然流暢的口頭語言與他人進行輕松愉快的交往, 教師應當在課堂上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口頭表達的情境, 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設計中主動的交流、表達,逐漸激發學生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學會與人交流的方法。
新課程背景下,我們還可以采用參與式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分組互相交流, 增加小組學生說的機會, 逐漸培養其表達的欲望。 口語交際教學中,還需認真考慮一些教學細節:如應該讓他走上講臺,面向真實的交際對象———全體學生,并引導他們練習相應的交際策略,足夠響亮的聲音,適當的目光交流……口語交際評價取向不能只滿足于“說得好,還要考慮到在具體的語境中語言是否得體,行為是否得體……”
二、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常規做法
我們班每天開展 3 分鐘講述活動,學生輪流當眾發言,并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 教師提前排好順序,讓孩子有充足的準備時間。老師還可以和有困難的孩子一起準備, 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升,口語課的效果也好多了。
對于低年級的同學,可以通過表演來創設情境。 特別是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們不防讓他們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故事情境,這樣做往往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 如在教《狼和小羊》
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分別戴頭飾表演故事情節。 這樣創設情境,步步引入,緊緊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如臨其境,觀察、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很多老師認為只有閱讀課才能訓練口語,識字課怎么辦呢? 看一年級識字的插圖,飛行的小燕子,秋天的駿馬……這些圖畫形神兼備,還很有動感。 常能吸引起學生的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 在識字教學后,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再讓學生把觀察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言語說一說,可以從部分到整體,也可以發揮想象。 實踐表明,在識字教學中利用插圖引導學生說話,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三、口語訓練與學習生活相聯系
口語訓練離不開生活, 它是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學習生活中總有豐富多彩的瞬間給口語訓練提供了源頭活水。作為教師,我們要及時抓住精彩的瞬間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在一次上課中我們班中有一個叫張榮的女孩到講臺前談未來,上講臺的那一刻她被絆倒了,大家哄堂大笑。 張榮迅速爬起來走上講臺說:“同學們笑我動作遲緩嗎, 我可比電視臺的主持人張越迅速多了?!币痪湓捇饬藢擂斡执蜷_了話題。在她暢談后,我讓其他孩子現場點評張榮的睿智與暢談內容。 從效果看,孩子的思維活躍,言語得當。 上學期我校電表箱著火,我讓孩子在遠離火源的地方觀看, 讓學生之間互相談談這次大火的起因及解救的方法等。 后來在作文中,許多孩子用對話的形式再現了過程,形象生動, 特別對消防員到場滅火后, 許多孩子都寫到了消防叔叔的偉大。 去年假期放電視劇《羋月傳》,我們班孩子劉洋就成立一個群專門談羋月,我進群后及時點撥孩子,他們都積極發言,說出自己對戰國時候的一些問題的看法。 為了專門訓練孩子的口語運用能力,我帶領班級孩子到老紅軍李俊爺爺家去做客, 李爺爺講了自己的過去,孩子們七嘴八舌和爺爺交流,既普及了歷史知識,也提高了口語的運用能力,通過交談,李爺爺對我們班孩子有禮有節的談吐給予了肯定。
四、口語訓練要有層次性,因人而異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我們班有一個半自閉的孩子,他多半時間活在自己無聲的世界里。 有一次我發現只要是音樂老師上課他就興奮, 只要音樂響起他就很投入地一邊表演一邊唱歌。 我就利用課間的時間和他賽兒歌, 只要我開口他總是接,其他孩子在旁邊給他鼓掌,他表現的更積極踴躍,我認為只要他開口講話我的口語訓練就成功了一半。 還有一個孩子說話結巴,其他的孩子只要一發言他就只有聽的份了,我就私下里找他。 他結結巴巴地說:“我表達不出來! ”這是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我告訴他老師能讓你變的能說會道。 他睜大了眼睛,在后來的一段時間內我把第二天要說的內容偷偷告訴他, 他就在家里先寫好幾句背下來,第二天我讓他說,他就背下來,其他學生看到說活結巴的同學有進步都熱情地鼓掌, 半年后說話結巴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 針對不同的孩子我們要給予關心,讓他在適應自己的沃土中茁壯成長,有一位教育家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他們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多彩,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作為老師我們要細心呵護他們! ”
口語交際也要與時俱進, 在交際過程中也可運用一些網絡流行詞語和當前一些新詞,可以使孩子“嗨”起來了,但教師要及時引導。 能言善辯的口語表達能力,會為自己帶來很好的收益。 但孩子的個性差異很大,教師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相信:只要孩子表達真誠到位,具有個性化,再配以相適的肢體語言,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