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之錯別字探究
摘要:在學生進入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時,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錯別字等現象。二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是學生積累語文基本知識的重要時期,教師如果想更好地指引學生開展語文知識學習,就需要設計出合適的方案,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錯別字的出現效率。
關鍵詞:錯別字;二年級;教學策略
一、錯別字的定義
錯別字,名如其字,就是指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在接觸和運用以書面表達為基本條件時,因多種途徑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的寫字情況,使學生有意或無意地在完成語文的日常作業,回答語文測試卷或通過多種進行書面文字回答的形式出現的錯誤的文字。
二、教師處理二年級語文錯別字時的困境
(一)漢字基本因素的混淆
作為小學語文的基本組成元素之一,漢字是結合了中國從古到今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多種因素而綜合發展而成的基本文字因素。漢字文字的構建是由基本筆畫去構成的,通過三十多種的基本筆畫種類的合拼,可以結合成不同種類的漢字基礎部件。因為不同筆畫的相互包容和相互聯系,從而形成了五百多種的基礎漢字部件。
當不同種類的筆畫以合適的結構方式進行合理的合拼時,復雜多變的漢字就誕生。因為漢字的基本筆畫類型和獨特的結構方式是在一定范圍中最大程度地相互合拼,因此,漢字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獨立性和靈活性的。雖然漢字繁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但是,由于文字是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和特點的,所以,漢字的多樣化僅僅是造成學生寫錯字的基本組成因素之一,而不能看成是制造問題的影響因素。
(二)學生產生錯別字的原因
1.學生的識字效率低。二年級學生,作為小學階段的低年級學生的其中一種,經過一年級對語文識字的學習后開始積累了一定數量和種類的漢字。不同學生在相同的教學環境中,會因為各自的觀察重心、認知態度和記憶模式等,往往會造成不同效果的識字模式。在學習漢字的時候,學生需要了解和記憶好漢字的部件、筆畫和意義等。如果學生沒有合理地進行分類和概括,就容易出現漢字基本因素混淆的困境。
在進行日常學習和完成作業時,部分學生如果做題時不夠認真,那么就容易會在沒有真正理解和認知漢字的本意和價值時,一知半解地進行運用,從而造成錯誤地改變了漢字的部件組合方式或組成部件等困境。其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學生沒能及時學習、理解和記憶好書本中某些要求會寫的漢字,導致在聽說寫時無法完成“書寫”這一基本因素;另一種則是部分學生在書寫漢字筆畫時沒有端正心態,造成寫字不正確或不規范等情況。
2.身心意識的局限性。二年級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都會因為生理發育與心智活動的共同發展,得到了一定的進步。小學生不僅有強烈的模仿意識,而且也逐漸開始學會從聽、說、看等多種途徑去認識客觀世界。不過,雖然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在一定范圍地促進了身心發展,但客觀上仍處于萌芽階段。所以,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有待提高。因此,當二年級學生在學習和記憶漢字時,可能會因為記憶時不夠專注而無意識地降低了識字的正確率。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讀輕寫”的錯誤認識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安排、組織和維持識字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日常教學的基本組成因素之一。宏觀上說,文字是短語、句子和作品等語言書面作品的創作條件,因此,可以看成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客觀上,學生競爭意識的加強容易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側重于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如增加音樂、圖畫、視頻等吸引眼球的媒體,從而在不知覺中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識字課堂的日常安排。雖然學生接觸的漢字是逐漸增加,但是,大部分漢字都有各自的寫字順序、明暗意義和固定搭配等。因此,如果語文教師在二年級的日常教學中沒有及時意識到漢字教學的重要性,就容易簡化甚至忽視小學生識字的基本學習模式,為學生的后期發展造成一定的隱患。
三、小學二年級階段處理錯別字的教學策略
(一)收集常見的錯別字,加強識字教學的合理性
語文教師在針對二年級學生的教學模式時,要靈活地考慮、觀察和總結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征情況,定期收集、分析和統籌好學生在日常語文作業和考試試卷中出現的錯別字等,結合班級中處于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在答題時寫錯的漢字,從而客觀分析大部分學生的常錯字體,最大程度地提升識字教學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客觀性,使教師在指導學生修改錯別字時,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去進行客觀分析,從而減少學生對漢字的誤解。
(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增強日常的識字教學
由于二年級學生還是處于低年級階段,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是一定要學會運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去增強日常的識字教學。為了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模仿優勢,在設計、介紹和指導學生去學習日常的識字學習時,能夠理性參考與漢字有關的故事、圖片、視頻等。當語文教師能夠通過靈活的教學形式去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學習漢字,就能促進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增加對漢字的了解和熟悉,減少漢字混亂的出現,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三)培養學生的短期記憶,強化識字的正確率
短時記憶是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學習形式之一。語文教師如果要解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困境,就要從宏觀和微觀上分析和總結學生經常出現的錯別字,并有意識地在日常的課堂教育時充分運用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多從不同方式、不同重點和不同形式記憶,例如使學生把錯別字抄幾次,加深對漢字的記憶或者安排限定時間中看誰能最快地找完錯別字的比賽等等,從而提高學生識字的正確率,鞏固學生的短期記憶,開拓學生的識字領域。
四、總結
如果要幫助和指引低年級學生降低錯別字的出現率,語文教師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關注、整理和總結不同學生的出錯情況,在課堂教學和日常作業批改時設計好合適的常見錯別字的修改要求,提高學生的關注度,讓學生端正好學習態度,指導學生學會自主、有效、正確地學習和記憶漢字,從而最大范圍地降低學生在日常作業或試卷上出現寫錯字的出現次數,培養好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