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學一年級學生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的培養
摘要:通過對一年級學生語文讀題和答題現狀進行分析,發現一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語文讀題和答題的知識經驗,但是也存在識字量少、對題意理解不全和抓不住重點等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我們理應基于新課程理念,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語文讀題能力和答題能力,為不斷提高學生其他課程的讀題和答題能力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語文;讀題能力;答題能力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不斷提高學生其他課程的讀題和答題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一年級學生語文讀題和答題現狀
(一) 學生初步具備語文讀題和答題的知識經驗
正如建構主義者所強調的那樣,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小到身邊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體的運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生活,他們幾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筆者認為,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讀題和答題方面至少已初步具備了以下的知識經驗,可供我們在培養他們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時充分利用:①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較強的語言信息獲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深有體會,學生對老師口頭所提問題的理解和回答往往要比做題時對題意的理解和回答好得多。這是因為學生在入學前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語言訓練,已經基本掌握了獲取語言信息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已經基本掌握了回答其他社會成員所提問題的基本方法與技巧。②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文字信息獲取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雖然一年級大多數學生的識字量遠遠不能滿足獨立讀題和答題的要求,但是他們在入學前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獲取文字信息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例如,對銀行、郵局、商場等常見場所門口大字的辨認以及對男女廁所門口“男”字與“女”字的辨認,以及剛剛入學時在教材和作業本上填寫自己的年級和姓名,等等,這些都是初步具備文字信息獲取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
(二) 學生在語文讀題和答題方面存在的問題
雖然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讀題和答題方面已經初步具備了上述知識經驗,但是“萬事開頭難”,學生在語文讀題和答題方面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平時的上課、做作業和考試情況,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做錯題并不是沒有掌握知識點,而是沒有“吃透”題目,沒有搞清題目的要求,表述時所寫信息不夠完整,抓不住重點??傮w而言,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讀題和答題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①識字量少。從我校入學學生的情況來看,雖然進入一年級就讀的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接受過幼兒園教育,甚至有個別學生的識字量也比較大,但是絕大多數學生的識字量遠遠不能滿足獨立讀題和答題的要求。②對題意理解不全。由于一年級學生尚不具備全面獲取題目文字信息的能力,往往粗略讀題和答題后就開始答題,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而且答題時還常常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③抓不住重點。一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在讀題和答題過程中特別關注關鍵詞的意識,抓不住重點,還沒有養成在讀題和答題過程中特別關注關鍵詞的習慣。
二、一年級學生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的培養
(一)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自然也是讀題和答題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筆者在指導一年級學生讀題和答題的過程中采用“整體-部分-整體”的模式:首先引導學生“通讀”題目,注重從整體上獲取題目所給的信息、把握題目所提的要求,在從整體上把握題目要求的基礎上全面回答問題。然后引導學生“細讀”題目,注重通過尋找關鍵詞來把握題目的要點,注意答題的要點。最后引導學生“精讀”題目,在整體把握題目、重點把握題目要點的基礎上再次從“全面”與“重點”的結合上整體把握題目,達到“吃透”題和“答對”題的目的。
(二)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學生必然也是語文讀題和答題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樣,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的培養也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讀題和答題方式。筆者在采用“整體-部分-整體”的讀題和答題模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在聽教師讀題和答題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自主讀題和答題,在自主讀題和答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讀題和答題,在小組合作讀題和答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讀題和答題心得交流,然后由小組成員輪流代表本小組向全班同學介紹本小組讀題和答題心得。然后筆者根據學生自主讀題和答題、小組合作讀題和答題、小組內讀題和答題心得交流以及班級讀題和答題心得交流的情況進行小結評價,在肯定和表揚學生在語文讀題和答題方面好的方法與技巧的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并針對不足提出一些建議供學生參考。最后,要求學生在上述環節之后再次自主讀題和答題,通過體會和掌握語文讀題和答題的要領和技巧來不斷提高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
(三)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在培養學生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時,無論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始終要注重“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也就是說,在具體的讀題和答題方法指導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已經初步具備的知識經驗來幫助學生解決語文讀題和答題中存在的問題。①針對學生識字量少的問題,要將識字與讀題和答題相結合。筆者在對一年級學生進行語文讀題方法指導時,注重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題目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題目中學生已經認識的字來理解題意和猜測不認識的字,注重幫助學生通過讀題來認識尚未學過的字并加深對已經認識的字和詞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認識尚未學過的字和加深對已經認識的字和詞的理解和掌握來幫助學生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題意。筆者在對一年級學生進行語文答題方法指導時,注重幫助學生從整體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學生已經會寫的字和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注重幫助學生通過答題來學會書寫尚未學過的字,通過學習字詞的組合規律和技巧來提高答題能力。②針對學生對題意理解不全和抓不住題目重點的問題,筆者注重幫助學生將他們已經掌握的語言信息獲取能力遷移到獲取文字信息上來,將他們已經掌握的語言表達能力遷移到文字表達上來。語言和文字作為傳遞信息的兩種最重要的方式,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相通之處。將學生已經掌握的語言信息獲取能力遷移到獲取文字信息上來,就是幫助學生將在日常生活中已掌握的“聽”的方法與技巧遷移到“讀”上來;將學生已經掌握的語言表達能力“遷移”到文字表達上來,就是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掌握的“說”的方法與技巧遷移到“寫”上來。
三、小結
總之,語文課程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的培養也理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基礎作用,為不斷提高其他課程的讀題和答題能力打下基礎。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語文讀題和答題能力,就是要在發現學生已初步具備的知識經驗、查找學生在語文讀題和答題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 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得語文讀題和答題的方法與技巧,不斷提高學生語文讀題和答題的能力,為不斷提高學生其他課程的讀題和答題能力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