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 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 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提問是啟發式教學所使用的主要手段, 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蘊含著深刻的心理知識。 從心理學的范疇來看, 人們思維的產生與問題是分不開的, 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對已有信息進行統一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綜合自己已有的概念體系, 并由此獲得新的知識, 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發展和提高的。 從本質上來說,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就是經歷一個遇到問題、 解決問題、獲取知識、遇到新問題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科學的提問能夠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
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 ”可見,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那么,如何優化課堂提問,發展學生的思維呢?下面筆者就此發表自己的淺見。
一、問題要緊扣教學重點精心設計,引導
學生去認真閱讀并深入領會課文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語文課堂一定要緊扣教學重點,精心設計提問,提出的問題要少,要直插要害,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對學生的閱讀有益。 當學生在教師的問題中有了閱讀的欲望,并積極地進行思考,問題才算是發揮了作用。 以《草船借箭》一課的學習為例, 本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筆者在學生閱讀后對他們提出了兩個問題:1. 諸葛亮主動立夏軍令狀的原因是什么? 2.為什么諸葛亮不讓別人幫忙,只請魯肅? 這兩個問題都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諸葛亮神機妙算, 也與本課的重點相關,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讀后認真討論,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理解就比較透徹了。 這些問題都不能直接從書中找出答案來, 學生需要經過自身認真讀書,積極動腦才能夠弄明白。 這樣教師雖然講得不多, 但學生最后卻能比較透徹地領會課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問題要根據教材內容,注重語言訓練,引導學生掌握有關語文知識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 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除了把握這段內容外,更重要的是憑借教材,從感性上領悟到遣詞造句等語言文字表達的規律, 從而掌握語文知識。 因此提問就要使語言訓練得到落實。
如在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在讀了課文第-段第二句, 我就問:“這一句告訴我們什么? ”“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個可愛的地方?書上是怎么說的? ”“這句話要用‘因為……所以……’這樣的句子來說,應怎么說? ”我在學生回答后總結說:“這就成了因果關系。 ”如果要學生直接說出因果關系這一語文知識,學生接受起來一定有困難,而我設計的這些問題就能水到渠成地讓學生掌握因果關系復句的知識,使語言得到了訓練,又學到學習理解課文的方法。
三、問題要善于激疑啟思,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古人說:“學在于思,思源于疑?!庇捎谛W生年齡小,理解課文的能力比較弱,需要我們通過提問來幫助他們提高閱讀能力。
因而,提問必須遵循《大綱》關于“教師提問要富有啟發性”的要求,所提問題要善于啟迪學生的思維。 如我教《桂林山水》一課時,在分析到漓江的水“靜”的特點時,為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一般江水都是滔滔不絕地在流動,而漓江的水卻這樣靜,你們能說說漓江的水靜到什么程度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時學生的思維非?;钴S,想象能力強,學習的欲望高漲,學習效果顯而易見的好。 這樣的提問,有助于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問題要切合學生實際,要有深度
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引起學生思考。 問題過淺了,學生不假思索就能應對,這樣就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泯滅他們的思維火花。 這樣的問題課堂氣氛顯得熱熱鬧鬧,而實際上學生并沒有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 對培養學生的智力沒有實效。
問題過深了,學生望面生畏,無處下手,這樣也會抑制他們的興趣和思維。 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現有水平, 經過思考后才能作答,使他們“跳一跳,摘桃子”. 如學生在學習《金色的魚鉤》一文,我講到:“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上將永遠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針對這一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長滿紅銹的魚鉤真能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嗎?為什么文中的小粱會有這種感覺呢? ”這樣的問題就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愿望,學生積極思考,回顧全文,尋找答案。 當學生經過思考解答了問題以后,就會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總而言之, 提問作為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 早在教學誕生的那一天就存在了,千載而下,長盛不衰,足見其永恒的生命力。 優化課堂提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是培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 讓提問在課堂上更好地發揮效應。 為教學生色,使課堂更活躍,教學更富魅力。 也為了使教學不再是一潭死水,為了教學改革之花結出累累碩果,我們期盼所有教師努力做好優化課堂提問,發展學生思維。